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杭州宋画展)

祝福永恒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8日,我、巧云教授和刘燕三人相约去浙江博物馆之江馆观宋画展。我们乘坐早晨8点22分的高铁去杭州,下午5点29分的高铁返程。一天的时间来回,大家感觉轻松愉快,心情舒畅!</p><p class="ql-block"> 唯一遣憾的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幅画:《疏柳寒鸦图》、《百花图》、《绣羽鸣春图》只展—个月,之前不知情,已在12月8日撤走。</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别具一格,很多宋代花鸟画旁边,都配有同种鸟类的高清摄影作品和鸟类的习性文字解说。让人对宋画的鸟类有更多的了解和清晰的感观。实在是时间不容许,大屏幕里有专家对每一幅画的讲解。</p> <p class="ql-block">《锦雉竹雀图》描绘的似是山野一 角。枯枝丛竹间,有一山石,其上停歇着 一雌一雄两只环颈她。枯树枝头还停着两 只红嘴相思鸟,隔空相望,整个画面安详 宁静。绘画技法上兼工带写,其中雉鸡和 竹子枝叶采用双钩设色法,而枯树和红嘴 相思鸟则是没骨画法,颇为简略。</p><p class="ql-block">佚名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24.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希雅,五代南唐花鸟画家,生卒年 不详,浙江嘉兴人。工书善画,初学李煜 "金错刀",有一笔三过之法,笔法萧 疏。尤其善画雪竹。刘道醇在《圣朝名画 评》中将黄茶、黄居案、徐熙、唐希雅的 花鸟作品列为神品。</p><p class="ql-block">《花鸟图》画了一株道曲的老柳,但 枝叶正绿,一只黑枕黄鹂攀缘其上,随风 摇曳。黑枕黄鹂特征明确,描绘十分精 细。黄鹂和柳树属于原配,西湖十景之一 的"柳浪闻莺",其中的莺为黄莺,即是 黑枕黄鹂。</p><p class="ql-block">唐希雅(款)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3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红果绿鸭图》描绘的是秋天的场 景,此时山楂果实正成熟,一只领雀嘴鸭 为红果所吸引,飞扑枝头。在立足未稳之 际,却发现有一只熊蜂从眼前飞过,那眼 神和张嘴的神态,似乎表明又惊又喜。此 画构图巧妙,尤其领雀嘴鸭双足紧扣树 枝、振翅挺尾的姿态充满动感,瞪眼张嘴 的神态情趣盎然,生动凝固了自然界中一 个有趣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佚名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2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李迪,生卒年不详,河南孟州人。- 法认为,李迪曾在北宋宣和画院任 南宋建立后,在南宋画院复职。还有 说法认为,李迪曾在南宋孝、光、宁 画院任祗候。如果这两种说法都属 则李迪较长寿,年龄应在九十岁以 工花鸟竹石、鹰鹃犬猫、耕牛山鸡, 写生,间作山水小景。《宿禽激湍图》构图比较巧妙,乱石 之上,一株古树从左下伸出,枯枝末 着两只红嘴蓝鹊。红嘴蓝鹊是山地地 见的鸟类,生性比较活泼凶悍。但此 安详地栖息,长长的尾羽从枝头挂 宛如飘带。树下的激流与枝头的安详 奇妙的对比。</p><p class="ql-block"> 李迪 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5厘米。</p><p class="ql-block">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山东,居杭 州,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年)时任画 院待诏,后挂靴出走。工人物、佛道、鬼 神,兼山水和花鸟,题材和风格十分多 样,是宋代画家中的传奇人物。梁楷被认 为是一个从院画到禅画的过渡性画家,早 期画工笔人物细密工致。离开画院之后, 风格演变为简括粗放,纵笔挥洒。开创了 中国画水墨写意画法的新局面,对后代写 意画法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秋芦飞鹜图》描绘了滩石、芦苇和 鸟类,笔法简约、熟练、精准。其中共有 三种鸟类,特征均十分明确,清晰可辨, 分别是喜鹊、金腰燕和绿头鸭。该画典型 体现了梁楷的简笔写意风格。</p><p class="ql-block">梁楷 绢本水墨,纵23.0厘米,横22.9厘米</p><p class="ql-block">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牡丹双喜图》画面简约,但主体突 出,喜鹊、假山石和盛开的牡丹。三者分别 采用了不同的绘画技法。其中牡丹描绘最为 精细,花瓣的层次分明,色彩晶莹剔透;喜 鹊兼工带写,脚趾和翅膀上的白色羽毛描绘 精细,但大片的黑羽则较粗略;而山石,则 基本上是写意居多的没骨画法。</p><p class="ql-block">佚名 绢本设色 纵132.0厘米,横62.5厘米</p><p class="ql-block">中国美术馆藏</p> <p class="ql-block">《春塘禽乐图》是一幅长卷,描绘的 是浓春时节一处水汀场景,山石竹木,浅 滩野渚,牡丹花盛开,有一些鸟类在其中 栖息嬉戏。包括林间的灰喜鹊,水中的鸳 鸯、野鸭,堤岸边一对红腹锦鸡、四只绿 孔雀,还有一群呆头白鹅。这当然不是红 腹锦鸡和绿孔雀的原生环境,推测应是宫 室园林。</p><p class="ql-block">佚名 绢本设色纵32.7厘米,横269.7厘米吉林省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荷塘飞燕图》画幅虽小,但却描绘 出了春夏之交,荷塘生机勃勃的场景。此 时荷叶碧绿,荷花初开。四只家燕作为夏 候鸟,此时已经完成了繁殖大业,在低空 追逐嬉闹。另有两只普通翠鸟,似乎不胜 其扰,正双双飞离。绘画的技法虽然颇简 略,但家燕和翠鸟的神态特征明确传神。</p><p class="ql-block">佚名绢本设纵11.4厘米,横20.6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原野上,一群五只鹌鹑正在休 憩、觅食。此时正值秋季,杂草枯黄,本 叶脱落,但有几株雏菊却正盛开。鹌鹑是 宋画的常见题材,而以菊花为背景也是标 配,具有"安居"的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佚名绢本设色纵12.4厘米,横27.6厘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寒鸦图》</p> <p class="ql-block">李成(919-967年),字咸熙,号营 丘,陕西省西安市人。五代宋初画家,与董 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擅于山水 画,师承于荆浩、关仝,自成一家,喜欢画 郊野平远旷阔的风景。画法简练,气象萧 疏,好用淡墨;绘画山石如卷动的云,人称 "卷云皱";绘画寒林,开创"蟹爪"法, 对于山水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寒鸦图》描绘的是积雪未消、古木 森森、群鸦翔集的溪畔荒野。古树枝桠虬 曲,稍饰白粉,表示积雪,数十只达乌里寒 鸦或蹲地觅食,或踞干远眺,不知是给这冬 天的原野增添了生机还是萧瑟之气。</p><p class="ql-block">李成(传)绢本设色纵27.0厘米,横112.9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百花图</p> <p class="ql-block">果熟来禽图</p> <p class="ql-block">唐希雅,五代南唐花鸟画家,生卒年 不详,浙江嘉兴人。工书善画,初学李煜 "金错刀",有一笔三过之法,笔法萧 疏。尤其善画雪竹。刘道醇在《圣朝名画 评》中将黄签、黄居案、徐熙、唐希雅的 花鸟作品列为神品。《花鸟图》画了一株道曲的老柳,但 枝叶正绿,一只黑枕黄鹂攀缘其上,随风 摇曳。黑枕黄鹂特征明确,描绘十分精 细。黄鹂和柳树属于原配,西湖十景之一 的"柳浪闻莺",其中的莺为黄莺,即是 黑枕黄鹂。</p><p class="ql-block">唐希雅(款)绢本设色纵25.8厘米,横34.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春塘禽乐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32.7厘米 横269.7厘米吉林省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鹤辣雀图》绢</span>本设色纵97厘米,横5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黄居 寀(933-993年后),字伯鸾, 是五代西蜀著名花鸟画家黄签的小儿 子。人职北宋画院,继承其父工谨华丽 的"黄家富贵"画风,统领北宋画坛, 其影响力长达一个世纪之久。</p><p class="ql-block"> 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前景是一只 侧身停在溪边岩石上的红嘴蓝鹊,红红 的嘴和脚,黝黑的头颈部羽毛和灰色的 枕羽,加上一身辉蓝色鲜艳夺目、长长 的尾羽,横穿画幅的下部,神态生动自 然。荆棘上或周围,或停栖,或飞翔着 六只山麻雀。这六只小鸟神态各异,展 现了山麻雀背、腹、俯、仰各个面相。</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5.7厘米,横27.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p><p class="ql-block">徐崇嗣,北宋画家,五代南唐著名画 家徐熙的儿子,生卒年不详。擅画草虫、 禽鱼、蔬果、花木及蚕茧等。</p><p class="ql-block">《枇杷绶带图》画作尺幅较小,纨扇 形的画面。画中,一只黑头白羽的绶带栖 息在结实饱满的枇杷枝上,鸟首回望,鸟 喙粗短,眼周成辉蓝色,枕部可见有隆起 的冠羽。身体和尾部的羽色洁白无瑕,尾 羽四面散开,一对中央尾羽尤其修长,飘 逸自然,整体形象,既轻盈高洁,又神采奕奕,宛若仙子。</p><p class="ql-block">枇杷绶带图徐崇嗣</p> <p class="ql-block">双喜图 崔白</p><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193.7厘米,横103.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崔白,字子西,安徽凤阳人,生卒 不详。北宋翰林画院画家。在中国绘画 上,崔白被认为是具有创新改革贡献的 物,他承袭了黄筌、徐熙两派的绘画 法,笔墨和着色并重,而且他的画更强 故事性。</p><p class="ql-block">《双喜图》画面的场景是秋日萧瑟 郊野剑拔弩张的瞬间: 两只灰喜鹊,- 停在树上,一只悬停在空中,均朝着一 方向做威吓鸣叫状。左下的小径上停 只野兔,正回头观望,似乎诧异着两只 喜鹊为何鸣叫?</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3.8厘米,横2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惠崇(965-1017年),福建建阳人, 北宋僧人,擅长诗和画。作为诗人,他专 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 描,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 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 渚、潇洒虚旷之象。其画风又被称为"惠 崇小景"。</p><p class="ql-block">《寒林鸳鸟图》构图完整,设计巧 妙。一株老梅树从右下沿对角线斜长而 出,枝节盘曲遒劲。枝头残留的稀疏白 点,似乎表明曾经风雨,梅花多已摇落。 再配几株丛竹,这几乎是宋代花鸟画的标 配了。竹枝、竹叶均采用双钩填色法,刻 画仔细传神。部分叶面敷以白色,表示有 积雪未消,叶尖、叶缘留白表现枯黄的状 态。梅竹交错,杂而不乱,足见画家空间 空间布局之能力。</p><p class="ql-block">寒林鸳乌图惠崇</p> <p class="ql-block">89绢本设色纵27.4厘米,横26.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惠崇在《秋浦双鸳图》中描绘的是 秋季河滩边温馨的一角。此时,荷叶已 经枯萎,芦苇依然坚挺。一对初到越冬 地的绿翅鸭正在水边歇息,雌鸟卧伏梳 理毛羽,雄鸟在一旁静立出神。画面气 氛安祥宁静。</p><p class="ql-block">秋浦双鸳图惠崇</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8.4厘米,横26.0厘米 日本私人藏</p><p class="ql-block">赵佶,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庙号徽 宗,号宣和主人。既是千夫所指的亡国昏 君,又是艺极于神的艺术天才。他是北宋 宫廷画院和绘画风格的实际掌控者,不仅 改造画院,组建画学,把绘画艺术在宋代 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还身体力行,为 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徽宗特 别偏爱,也擅长花鸟画。这些花鸟作品, 风格不完全统一,大致可以分为工谨艳丽 和朴拙墨笔两类。</p><p class="ql-block">《桃鸠图》画面向右敞开,为宋代 典型折枝花鸟画的构图。画中描绘了一只 红翅绿鸠,憩于桃枝之上,缩颈蹲踞,尾 羽下垂,神态安然。绿鸠的喙部线条硬朗 劲健,胸腹绒毛纤细绵柔,双翅长羽则毫 锋道劲。整幅画面给人以精细、简洁、亮 丽之感,被认为是体现宋代花鸟画富丽精 工风格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桃鸠图 赵佶(款)</p> <p class="ql-block">《瑞鹤图》描绘了一座庄严的建 筑耸立于白云之中,只露出屋脊。鸱 尾上各立一只丹顶鹤,回头仰视,天 空中还有十八只,大部分以顺时针方 向翱翔,盘旋于建筑物之上。建筑以 工笔界画绘出,法度谨严,白云以细 线勾勒,稍加晕染,空中丹顶鹤皆呈 展翅状,头部姿态各不相同,天空以 青色染出,匀净清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佶 绢本设色纵51.6厘米,横137.1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摄影</p> <p class="ql-block">《芙蓉锦鸡图》画面构思布局巧 妙,一枝芙蓉花横出在画幅中部,一只 美丽的锦鸡停落在花枝上。由于锦鸡身 体太重,花枝被压得向下低斜。锦鸡侧 头向右凝望,那里有两只彩蝶翩翩飞 舞。整幅画,用笔精细,艳丽堂皇,呈 现出精工富丽的气象。画中的锦鸡,属 于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杂交个体。微 宗的这幅《芙蓉锦鸡图》为我们提供了 900多年前的杂交记录。这样的案例, 也体现了写实绘画所具有的科学和史料 价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芙蓉锦鸡图 赵信 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span></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33.8厘米,横55.4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竹禽图》画中的这对小鸟为斑文 鸟。绘画技法与历史记载的徐熙"落墨 法"较为吻合﹣-"落墨以写其枝蕊 萼,然后傅色"。墨迹与敷色不相隐 映,颜色没有掩去墨色,墨色没有破坏 颜色,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竹 禽图》被认为体现了赵佶绘画风格与徐 熙的密切关系。</p><p class="ql-block">竹禽图赵佶双克</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53.3厘米,横125.1厘米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五色鹦鹉图》中绘了两枝折枝 杏花,一只华丽吸蜜鹦鹉侧身立于盛 开的杏花枝头。画中鹦鹉,圆眼粗 颈,身姿笔直,嘴型厚重带勾,尾羽 长而挺立,抓住了鹦鹉的典型特征, 描绘非常逼真。鹦鹉着色富丽,且艳 而不俗,眼神生动,羽毛层染立体感 强。杏花花瓣先勾后染,白中透出粉 红,开放姿态多样,层次清晰可见。 显示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宋 代画院典型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鹦鹉图 赵佶 </p> <p class="ql-block">李迪 绢本设色纵116.1厘米,横52.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雪树寒禽图》画面全景式构图, 描绘的是阴寒冬日,积雪未消的场景。 在一处坡地丛竹之中,斜立着一株屈曲 硬劲的枯树,树叶尽脱。有一只楔尾伯 劳立于树枝的顶部。伯劳有一个特殊的 习性,有时会把猎取的小动物贯穿在荆 棘或细枝上,所以,伯劳往往和荆棘或 带刺的枝条同时出现在画中。</p><p class="ql-block">雪树寒禽图 李迪</p> <p class="ql-block">《枇杷山鸟图》</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7.2厘米,横27.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林椿,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 曾任南宋孝宗朝淳熙(1174-1189年)画 院待诏,工画花鸟,曾获赐金带。林椿 与吴炳在高手如云的淳熙画院,以高超 的花鸟画技艺,突出同辈,得到皇家的 赞赏和恩赐,殊属不易。《枇杷山鸟图》所绘为初夏时节, 成熟的枇杷结满枝头,一只绣眼鸟飞落 枇杷枝上,正欲啄食,忽然发现面前批 杷上口蚂蚁便迪观定迹也被勾描晕染得精细人微。</p><p class="ql-block">枇杷山鸟图 林椿</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3.7厘米,横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杏花春鸟图》画幅左边有一枝绽 放的杏花横伸而出,枝上立着一只小太 平鸟,回首顾盼之间,头上的冠羽、翅 上飞羽的白斑,以及尾端的红斑都呈最 佳展示状态。左上方又伸出一枝杏花, 呈回旋之势,将焦点带回鸟类身上。这 幅画的构图非常好,杏花的布局,以及 鸟类的姿态,都体现了作者构图的巧 思。绢本泛黄之后,与小太平鸟棕灰色 的羽色虽然渐趋融合,但鸟类形态轮廓 依然十分清晰。</p><p class="ql-block">杏花春鸟图林椿</p> <p class="ql-block">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一种喜欢集群活动的小鸟,体羽多 呈暗绿色,有明显的白色眼圈,如白线 绣出,因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 部、东部和南部省区,在森林中颇为常 见,也常出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各类林地 中。杂食性,鸣声轻柔悦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太平鸟Bombycilla japonica小型森林鸟类,通体灰褐色,具 凤冠。小太平鸟有一个姐妹种,名为 太平鸟。两者外形较为接近,区别主 要在于尾端。太平鸟尾端黄色,小太 平鸟尾端红色。在我国境内为冬候 鸟,多出现在中部和东南部。且"太 平"两字有吉祥意义,因而也常常成 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题材。</p><p class="ql-block">上:陈克军 摄下:宋兵 摄更换修剪文字滤镜</p> <p class="ql-block">《榴开见子图》</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2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炳,生卒年不详,江苏常州人,南 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曾任画院 待诏,厚赐金带。吴炳工于花鸟,元代夏 文彦《图绘宝鉴》谓其画"写生折枝,可 夺造化,彩绘精致富丽"。</p><p class="ql-block">《榴开见子图》画了一只黄眉姬鹅立 于石榴枝端。石榴果实已经成熟,一枚形 状尚完整,另一枚则已经熟透爆裂,露出 里面鲜红晶莹的石榴子。榴叶的饱经风 霜、果皮的斑驳锈蚀、榴子的鲜润晶莹、 鸟羽的整洁柔顺,均描绘得层次分明,逼 真细致,生动详实。尤其是果实外形的老 旧残蚀与新生榴子的鲜红晶莹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让人不由得生出时序更替,生命轮回的感慨。</p><p class="ql-block">榴开见子图. 吴炳</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5.7厘米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桃枝双雀图》描绘的场景正值盛 夏,其中的植物应为苹果,而不是桃,树 枝上正结满了果实,并日趋成熟香甜。这 天,苹果树上落下两只白眉姬鹅。但它们 显然对满树的苹果缺乏兴趣,右侧这只鸟 儿正俯首扭头,目光所及的下方,正有一 只蜜蜂飞过,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兴趣所 在。这时,对于白眉姬鹅来说,繁忙的繁 殖季节已经接近尾声,正是放松心情,补 充能量,养精蓄锐,准备南迁的时候。</p><p class="ql-block">桃枝双雀图 佚名</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4.3厘米,横2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定国,生卒年不详,河南开封人。 建炎元年(1127年)随吴郡王南渡临安, 并经吴郡王举荐人仕南宋朝廷。王定国擅 长花鸟画,师法李安忠。</p><p class="ql-block">《雪景寒禽图》画了雪后女贞树的枝 头,一对白头鸭争相取食果子的画面。用 笔极其工整细致,两只白头鸭的形态写实 逼真,神态生动活泼,女贞树叶、果子和 叶面积雪的布设随意自然。南宋时期,女 贞树应该遍布都城临安,其果实在10-12月 份成熟,成熟的果实由青变紫又转至黑 色。果实柔软多汁,容易掉落,还会被鸟 啄食。白头鹑是一种常见的雀形目鸣禽, 食性杂,既吃昆虫,也吃植物的嫩叶和果 实。尤其在白雪覆盖的寒冷冬日,昆虫销 声匿迹,地面上可觅寻的食物也少,成熟的女贞果子就成了不可多得的美食。</p><p class="ql-block">雪景寒禽图 王定国</p> <p class="ql-block">李迪,生卒年不详,河南孟州人。一 种说法认为,李迪曾在北宋宣和画院任 职,南宋建立后,在南宋画院复职。还有 一种说法认为,李迪曾在南宋孝、光、宁 宗朝画院任祗候。如果这两种说法都属 实,则李迪较长寿,年龄应在九十岁以 上。工花鸟竹石、鹰鹃犬猫、耕牛山鸡, 长于写生,间作山水小景。《宿禽激湍图》构图比较巧妙,乱石 激流之上,一株古树从左下伸出,枯枝末 端停着两只红嘴蓝鹊。红嘴蓝鹊是山地地 带常见的鸟类,生性比较活泼凶悍。但此 时却安详地栖息,长长的尾羽从枝头挂 下,宛如飘带。树下的激流与枝头的安详 形成奇妙的对比。</p><p class="ql-block">李迪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25.8厘米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墨纵52.6厘米,横30.0厘米日本MOA美术馆藏纸本水墨纵53.6厘米,横30.5厘米五岛美术馆藏纸本水墨纵54.1厘米,横30.5厘米日本出光美术馆藏牧溪(1177-1239年)俗姓李,佛名法常,号 牧溪,四川人。南宋理宗、度宗时为杭州长庆寺 僧。牧溪既是位佛教阐扬者,又是位天才画家。 工山水、佛像、人物、龙虎、猿鹤、禽鸟、树 石、芦雁等。他继承发扬了石恪、梁楷的水墨简 笔法,开启了后世文士禅僧墨戏之先河。牧溪画 作在当世不被认可,被认为粗恶不守古法,但却 得到来自日本的赏识。当时的日本僧人把牧溪大 量的作品带到日本,其作品对日本水墨画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影响,牧溪也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 恩人"。牧溪绘有多幅《叭叭鸟图》,叭叭鸟是八哥 在宋代的别名。这些《叭叭鸟图》虽然场景、姿 态不同,但均以淡墨刷染羽翅,以浓墨简笔勾勒 鸟喙、眼、爪。头部、身躯至尾部,水墨层次清 晰可见。又寥寥数笔画就枯枝,出现类似飞白的 效果,构图十分简洁。</p><p class="ql-block">明明鸟图牧溪</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26.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桑枝黄鸟图》是一幅典型的折枝 花鸟,特别之处在于,其中的植物,不 是常规的花卉,而是桑树。准确地说, 是桑果成熟挂枝时的桑树。其中的鸟类 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黑枕黄鹂。黑枕 黄鹂食性较杂,除了昆虫之外,也吃各 种浆果,包括桑椹。桑椹在6-7月结果, 正迎来黑枕黄鹂繁殖季行将结束,其大 快朵颐的景象呈现出动感的生命活力。</p><p class="ql-block">桑枝黄乌图 佚名</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189.4厘米,横21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枫鹰雉鸡图》画面采用对角线构 图,从右侧的山石间伸出一盘根错节的枫 树老干,直至画面左侧。枯枝上立一苍 鹰,双爪紧扣树枝,扭头紧盯着树下惊慌 逃窜的雉鸡。苍鹰体态矫健,羽翼丰满, 肌腱强劲,趾爪锐利,目露凶光,透出重 重的杀机。反观雉鸡,大步流星,双翅外 张,尾羽披散,喘着粗气,眼露惊恐,一 幅仓惶狼狈之态。这一静一动,使整个画 面充满了紧张和悲壮的气氛,是宋代花鸟 画中故事性最强的一幅;在技法上,既继 承了北宋画院注重写实的传统,又汲取了 南宋山水技法的特色,体现了院体画高超 的水平,以及花鸟画在南北宋转变时期的 画风特点。</p><p class="ql-block">枫鹰雉鸡图 李迪</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28.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霜筱寒雏图》画了五只白腰文鸟 栖于荆棘和竹丛之中,神态各异,顾盼 有姿。白腰文鸟属雀形目梅花雀科小 鸟。主要栖息于平原地带,尤喜在灌木 林中活动,画面生动表现了白腰文鸟喜 欢集群的习性。</p><p class="ql-block">霜筱寒雏图 佚名</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5.4厘米,横26.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红梅孔雀图》虽然是小尺幅的 画,但内容丰富。一株道劲的老柏树上 站着一只雄孔雀,回首梳理着羽毛。地 面上还有一只雌孔雀,在低头觅食。旁 边还有一棵老梅树,梅花正盛开,提示 此时正值冬季。梅树上有一对橙腹叶鸭 在休憩,柏树上还有一对大山雀在觅食 游戏。虽然是冬季,整个画面透着安详 美好,且生机勃勃。</p><p class="ql-block">红梅孔雀图佚名</p> <p class="ql-block">画雪芦双雁图 佚名 绢本设色纵174.6厘米,横99.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画雪芦双雁图》尺幅较大,但画 面并不复杂,构图几近完美。描绘了寒 冬时节,初雪未消,天色晦暗,芦汀上 停着一对大天鹅,一只埋头梳理羽毛, 一只抬头仰望天空。仰首天鹅的目光所 及之处,有一只普通翠鸟振翅飞离。画 中的芦苇、翠鸟和天鹅的大小接近原 物,这是宋人对写实的追求之一。</p> <p class="ql-block">绢本设色纵25.2厘米,横26.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红萼水禽图》绘了一只鹡鸰站 立在水边的红萼枝头,红萝似乎不堪 重压,一半已经没入了水中。鹡鸰双 爪紧抓萼枝,翘尾俯首,紧盯着水中 的青虾,引颈待啄,神态十分传神。 而青虾则浑然不觉危险将至,依然在 水中安然游弋。图中的灰鹡鸰显然是 一只越冬个体。而红萼的花期一般在 夏末秋初,这也提示,画中时节应属 初秋,这只灰鹡鸰刚刚结束长途的迁 徙,新到越冬之地。</p><p class="ql-block">红薯水禽图佚名</p> <p class="ql-block">纸本水墨 纵79.6厘米,横31.0厘米 日本MOA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翡翠鹅鸰图》是两幅风格相同而又 独立的绘画作品,分别画了一只翡翠和一 只鹡鸰,可以命名为《翡翠图》和《鹡鸰 图》。《翡翠图》中的翠鸟,站立在水边 枝横出的荆棘之上,低头凝望水中,等 待小鱼的出现。而《鹡鸰图》中的白鹡 鸰,则漫步在枯荷之上,寻找着可食的昆 虫。这两幅图不仅笔墨简约,技艺娴熟, 鸟类的造型也是宋画,乃至后世,最精准 和传神的花鸟作品</p><p class="ql-block">翡翠鹡鸰图牧溪(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