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月23日是我俩来春城昆明旅游的第一天,之前来云南旅游已有四次,但都将春城作为中转站,这次专程来一次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 西山景区属于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米。</p><p class="ql-block"> 西山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百鸟争鸣,涧壑流泉,云蒸霞蔚,景色秀丽。</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杨慎在《云南山川志》中赞美西山“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滇中一佳境也。”</p> <p class="ql-block"> 在西山景区入口处,我们先参观了聂耳生平陈列室。</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海滨游泳遇难,其骨灰于1937年葬于华亭寺北侧山凹,1980年迁葬于昆明西山,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墓地平面布局呈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月琴”状,墓穴修建于月琴发音孔上,里面安放着聂耳的骨灰。</p><p class="ql-block"> 墓碑由墨石组成,碑名由郭沫若题写“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并撰写墓志铭。墓碑前放置汉白玉雕刻的山茶花环,内嵌聂耳生卒年月。墓基由24圈青石叠砌成音波状,既象征时代的最强音由这里发出,又隐喻聂耳24岁的生命历程。</p><p class="ql-block"> 在墓体后面修建了浮雕墙,略呈弧形,墙面构图是一组浮雕,以《新的长城》为主题。聂耳立像用汉白玉雕塑而成,屹立在“琴头”位置,像高3.28米,仿佛聂耳正在沉思音乐创作。塑像前方由阶梯花坛组成,象征七声音阶。在聂耳墓一侧建有“聂耳生平陈列展室”讲述聂耳光辉的一生及其贡献。</p> <p class="ql-block"> 聂耳(1912-1935),出生于云南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紫艺)。聂耳作为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和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聂耳墓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保护范围:以聂耳墓地、平台、屏风、塑像、聂耳墓纪念馆为重点保护区。北边至西山公路,其他三面由重点保护区向外推30米。</p><p class="ql-block"> 建设控制地带:整个西山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聂耳于1912年2月15日出生于昆明甬道街一个中药店的楼上。少年时代,他先后就读于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求实小学、联合中学,最后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聂耳自幼爱好音乐,在省一师时,是学校文艺活动的骨干。同时,在大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他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学习马列著作,于1928年加入共青团。</p> <p class="ql-block"> 聂耳因在昆明参加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而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不得不远走他乡,于1930年7月来到上海云丰申庄当店员。1932年4月考入“明月歌剧社”,任小提琴手。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p> <p class="ql-block"> 聂耳退出明月歌剧社后,于1932年8月到了北平。他报考国立艺术学院未被录取,但仍刻苦练习小提琴,同时多次到天桥贫民区考察、体验劳苦人民的生活,参加了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因就业无门,生活无着,不得不于11月初返回上海。</p> <p class="ql-block"> 聂耳从北平回上海后,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一厂、百代唱片公司、联华二厂工作。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年代,在急风暴雨的斗争中,聂耳逐渐锻炼成长,1933年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从入党至去日本前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光辉的年代。他的不朽作品,大部分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p> <p class="ql-block"> 1935年春,田汉、阳翰笙等革命文艺家相继被捕。4月1日,又传来反动派将要逮捕聂耳的消息。党组织为保护这位年轻有为的革命文艺战士,同时考虑到他渴望出国深造的愿望,批准聂耳从日本去欧洲、苏联学习考察。聂耳于4月15日离开上海东渡日本。正当他在日本潜心于学习、考察之际,不幸于7月17日在鹄沼海滨游泳时,被汹涌的海浪夺去了生命,年仅24岁。</p> <p class="ql-block"> 观后感 聂耳是时代的歌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呐喊。他在人世间虽然只生活了24年,却把短暂的生命定格成了永恒,他给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在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时刻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 西山龙门景点位于西山山脉主峰上,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的一段狭长悬崖峭壁上,总长66.5米。</p><p class="ql-block"> 西山龙门开凿于明嘉靖初年(1522年),止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由凤凰岩、慈云洞、达天阁、云华洞以及连接石窟的栈洞通道组成,计有圆雕、浮雕道教神仙22尊,吉禽瑞兽28只以及神案、宝瓶、香炉、旗杆、烛台等,其造型生动,构思缜密,雕工精湛,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石壁、石柱上有碑刻楹联76块,其间不乏袁嘉谷、赵藩、陈荣昌等名士大家的作品。西山龙门作为云南省道教石窟群的典型代表,其布局构思、造像的形态和组合搭配,体现了云南和昆明地区儒、释、道文化与民间少数民族信仰相融和的特点,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西山龙门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遥骋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浩然亭</b></p> <p class="ql-block">俯瞰美丽的“高原明珠”滇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彩云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穿云洞</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门石窟栈道</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云华洞</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凤凰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西山龙门石窟,这一别具一格的洞天福地,自1781年由清贫道士吴来清精心开凿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探寻者。石窟中的第一凤凰岩,作为通道的起点,其石室檐上浮雕着一幅彩凤衔书图,云腾凤舞的景象栩栩如生,因此这个石室被命名为凤凰岩。石室外北侧,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揽海处”映入眼帘,而南侧则刻有明末傅宗龙的草书联:“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诗意盎然。进入石室,南北壁上的“云海”、“石林”以及顶部“提倡祀孔”八个大字气势磅礷,正壁上更是嵌有“题滇池饯别图”等诗碑六方,为这处石窟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孝牛泉,又名牛井。昆明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初年,道士赵炼隐居于此,“苦无水,以牛载汲,垂二十余年矣。一日牛忽死,其处即陷为井,水味殊甘冽,虽盛暑不竭。”</p><p class="ql-block"> 民间传说:明朝昆明牛屠赵五,买了母牛及牛犊。一日磨好刀,绑翻母牛欲杀,忽听门外有人叫,他放下刀开门,未见人影。返身不见屠刀,只见牛犊跪对母牛垂泪。屠夫疑惑,打起小牛,果然刀藏于小牛腹下。赵五拾起屠刀,牛犊泪如泉涌,望着母牛哀鸣。此情景令赵五心颤手抖,顿生怜悯之心,自愧以屠为生,不如牛犊有孝心,于是放下屠刀,牵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到了三清阁,母牛渴了,小牛犊以角抵舌舔石崖,穿石成井,井成泉涌,母牛喝上甘泉。此泉称为孝牛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