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的缩影-平江历史街区

阿德

<p class="ql-block">  宋代,苏州被称为“平江”。保存于苏州文庙的“平江图”,刻制于1229年,注明了当时城市中的桥梁、广场、庙宇、寺院和其他地点。它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城市地图。平江图展现了苏州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双棋盘”城市格局,与河流并行的街道、丰富的水系,增加了城市的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城区-平江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城市地图-1229年刻制的“平江图”。</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是一条与河平行的路,犹如一座城市在大地上的“双棋盘”。</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的手绘地图</p> <p class="ql-block">  思婆桥-宋代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阮仪三-平江遗址保护工作站</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上的大多明清建筑,都是民居,当今利用现代技术保护,使其得到较好的使用效果。</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上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猫的天空之城”</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的“联萼坊”</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上的“明堂青年旅舍”</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上有许多“汉服旅拍”和“评弹茶社”,使之充满了浓郁的地方味。</p> <p class="ql-block">  又一座“方舟茶楼”</p> <p class="ql-block">  “七分甜”的网红店</p> <p class="ql-block"> 有近百年历史的“鹤鸣堂”</p> <p class="ql-block">  “雪糕桥”,是一座廊桥,宋“平江图”上已有。二十四孝中,张姓孝子贫断粮,无奈转雪为糕以奉母亲,传为佳话,故取名雪糕桥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 倚风堂</p> <p class="ql-block"> 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汉族说唱艺术。</p> <p class="ql-block">  苏州评弹,已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苏州评话的特点,是用苏州方言讲故事的口头语言艺术;大多是讲的长篇故事,分回逐日连说。</p> <p class="ql-block">  苏州弹词源于元,盛于明清;清代初年,随着江苏城市经济的繁荣,弹词在苏州已经盛行。</p> <p class="ql-block">  评弹的表现方式细腻柔和,旋律悠扬,富有江南特有的婉约与柔美;它不仅是艺术形式体现,也是江南人民对生活节奏和审美情趣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  在评弹的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通过各自独特的演出风格与唱腔,推动了评弹艺术的多样化和发展,成为评弹史上的不朽人物。</p> <p class="ql-block">  评弹艺术深刻反映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与人文精神,它不仅是江南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江南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中国昆曲博物馆,是在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的金晋会馆内。</p> <p class="ql-block">  金晋会馆,也是“中国大运河遗产点”。</p> <p class="ql-block">  昆曲,是中国古老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代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文化艺术,特别是戏剧艺术的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苑中一朵“兰花”。</p><p class="ql-block">‍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昆曲柔和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词曲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之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p> <p class="ql-block">  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曲牌则有许多与宋词元曲相同。这为昆曲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作家和音乐家,这其中汤显祖、孔尚任、李渔、俞振飞等都是中国戏剧和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p> <p class="ql-block"> 平江市集</p> <p class="ql-block">  “稻饭鱼食”餐馆</p> <p class="ql-block"> 雅园</p> <p class="ql-block"> 安徽会馆</p> <p class="ql-block">  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一座保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其对面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惠荫园</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昭庆寺,现在是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中心内的“鸿儒书房”</p> <p class="ql-block"> 文化中心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这“寺里茶舍”,道明了“文化中心”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苏州食景图-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 一团和气-十二生肖</p> <p class="ql-block">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  平江路的支巷-犬儒巷的刻石</p> <p class="ql-block">  苏州城建博物馆,是在“卫道观前潘宅”内,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卫观道前潘宅,建于清乾隆52年(1781年),由本埠商贾潘穎昌及子孙三代,历经数十年建成。占地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200平方米,共有五路,依次为门厅、轿厅、内厅和两边楼厅,正厅为礼耕堂。</p> <p class="ql-block"> 轿厅</p> <p class="ql-block"> 内厅</p> <p class="ql-block"> 两边楼厅</p> <p class="ql-block"> 潘宅的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 潘宅的观復亭</p> <p class="ql-block"> 正厅为“礼耕堂”</p> <p class="ql-block">  潘宅规制齐整,用材考究,雕刻精美,为清中期江南古民居之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苏州的大小博物馆,有近百座,被称“百馆之城”;正是“一城藏百馆,博物知苏州”。</p> <p class="ql-block"> 青石桥</p> <p class="ql-block">  花间堂-潘祖荫故居</p> <p class="ql-block">  在故居里建的“探花书房”</p> <p class="ql-block">  潘祖荫故居“大事年表”</p> <p class="ql-block"> 苏州佛教居士林</p> <p class="ql-block">  居士林的“圆通讲堂”</p> <p class="ql-block"> 居士林的“無相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松茂居</p> <p class="ql-block"> 平江华府</p> <p class="ql-block"> 苏州平江街区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 平江历史街区,有许多名人故居。(大都在保护修缮中,未开放)</p> <p class="ql-block"> 黄丕烈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 藏书楼前有一“书画书签摊”</p> <p class="ql-block"> 洪钧故居</p> <p class="ql-block"> 方嘉谟故居</p> <p class="ql-block">  顾颉刚故居</p> <p class="ql-block"> 郭绍虞故居</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p><p class="ql-block">‍ -苏州平江路</p> <p class="ql-block"> 在平江路大新桥巷的“通济桥”</p> <p class="ql-block">  附近有“平江历史街区社区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 历史街区社区“简介”</p> <p class="ql-block">  苏州古城许多区域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在这些区域内“双棋盘”(路和河)布局仍然很明显。这一特点在总面积为116.5公顷的平江历史街区中尤为突出。</p> <p class="ql-block">  平江河是苏州城仍在运行的最古老的河流之一。在平江历史街区内河道总长达到3.5公里,区域内有13座古桥,大多数古桥桥龄都超过八百年,这些桥的位置、名称和周围环境都标注在平江图上,现在仍然可以找到。</p> <p class="ql-block">  平江历史街区内,现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耦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控保建筑45处以及普查新发现文物点70处,还有为数众多的老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散落其中,如同一座没有场馆的江南城市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首为“平江历史街区”写的诗:</p><p class="ql-block">‍《平江路:时间的针脚》</p><p class="ql-block">‍青石板上</p><p class="ql-block">‍雨滴在缝补时间的裂纹</p><p class="ql-block">‍灯笼是夜的针脚</p><p class="ql-block">‍一针一针</p><p class="ql-block">‍将往事缝进河水里的皱纹里。</p><p class="ql-block">‍雕花窗棂推开</p><p class="ql-block">‍吴侬软语跌落</p><p class="ql-block">‍在茶碗里</p><p class="ql-block">‍漾开一圈又一圈</p><p class="ql-block">‍年轮。</p><p class="ql-block">‍摇橹船载着月光</p><p class="ql-block">‍摇摇晃晃</p><p class="ql-block">‍穿过桥洞</p><p class="ql-block">‍像穿过一枚古老的顶针。</p><p class="ql-block">‍而我在港口</p><p class="ql-block">‍数着灯笼</p><p class="ql-block">‍数着年轮</p><p class="ql-block">‍数着顶针般的桥洞</p><p class="ql-block">‍直到自己也成为</p><p class="ql-block">‍时间的一枚针脚</p><p class="ql-block">‍轻轻</p><p class="ql-block">‍落在青色板上。</p><p class="ql-block">‍ 阿德 2025年2月28日记录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