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及土地公诞辰的吉祥日子,我请<b style="color:rgb(237, 35, 8);">DeepSeek</b>写了两段祝词送给打开本篇阅读的你:</p><p class="ql-block"><b>今日春龙昂首,祥瑞盈门!愿您乘龙运而腾飞,沐春风以纳福,鸿业开泰启新程,康宁顺遂常相伴。愿龙角昂扬扫晦气,鳞爪生辉耀前程,一年好景随春至,万事亨通福满门!</b></p><p class="ql-block"><b>恭贺福德正神千秋华诞!诚祈土地降祯祥,家门兴旺人安康。愿财如春泉汩汩至,福似东海绵绵长,善德润宅生瑞气,仁心处世得福昌。敬颂神恩护四方,福地安居永泰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闽南民间剪瓷雕塑工艺(翔安后村龙神庙之龙抬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闽南剪瓷雕塑工艺(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之龙抬头)</b></p> <p class="ql-block"><b>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的昆虫蛇兽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要在这天抬头升天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而龙抬头则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活的开始。因此,人们认为在龙抬头的日子里祈愿,会迎来更多的好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龙抬头”,相关资料是这样介绍的: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的“角宿”就是龙角。<b>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b>”。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百虫开始苏醒,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因此,二月二又称“春耕节”、“春龙节”、“龙头节”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呼风唤雨的主宰。<b>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b>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b>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b>”每逢这天,厦门的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庙宇宏大,常年香火鼎盛</b></p> <p class="ql-block"><b>在古代,二月二也叫“踏青节”</b>。相传从唐代开始,长安的百姓便会在这一天三五成群到郊外踏青,有些妇女还提篮执铲去挖鲜嫩的荠菜佐食。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二月二踏青的场景:“<b>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b>。”雨后天晴,小草和野菜都发出了嫩芽,翩翩少年也换上了薄衣服,处处充满勃勃生机。李商隐对二月二日的春景描写更为细腻:“<b>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b>”春风和畅,阳光送暖;花柳蜂蝶,婀娜多姿,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而在我们闽南,农历二月初二则是祭拜土地公的重要节日</b>。闽南人几乎每户人家都要在家中祀奉土地公,视土地公为与人最亲密的神。闽南风俗,每逢农历初二和十六都要祭拜土地公,并将这一习俗称为“做牙”(做几道好吃的菜敬奉土地公,拜完由人来享用,有点打牙祭的意思)。<b>农历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每年的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祭拜日,称之为“尾牙”</b>。尾牙表示一年的结束,而头牙则表示一年的开始。头牙过完,春节也就正式结束了,一年忙碌的生产生活就此展开。无论商家或普通人家,<b>人们在这一天祈求土地公保佑,能够获得一年好的收成。</b></p> <p class="ql-block"><b>“土地公”又称“土地神”、“土地爷”等,又尊称“福德正神”等,简称“土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时天地之神,均由帝王或地方官员奉旨祭祀,称之为春秋二祭,民间百姓不得祭祀。然而<b>古人对土地怀有感恩念想,于是就产生了一种以祭祀土地公的方式来区别于官方的春秋二祭</b>,以免冒犯天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国以农立国,农事与季节有很大关系,<b>古人在播种时节,会祭祀“土地公”祈求丰收,在收成时节再祭祀“土地公”报丰收以谢神恩。前者叫“春祈”,后者称“秋报”</b>。古人“秋报”的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民间百姓会祭祀“土地公”报告丰收。此时正是五谷收成时节,向“土地公”祈求赐福降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百姓每年逢农历二月初二日和八月十五日(即“春秋二祭”)均勤拜土地公,感恩土地,香火延续不断。就是<b>在繁华的当今社会,民间百姓依然笃信“土地公”,视“土地公”为福神、财神,所以闽南人要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二和十六祭拜“土地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正殿的土地公本尊,被认为世界上最大土地公神像</b></p> <p class="ql-block">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庙宇),多为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在民间广泛分布。土地庙因其神阶规格不高,为普通民众的基层信仰,所以其多半造型简单。简陋于树下或路旁,以两块石头为壁,一块为顶,即可成为土地庙,俗称「磊」型土地庙,也有简单以泥石或砖块砌成小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推进,各地民间土地庙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雄伟壮观,有的雕龙刻凤,富丽堂皇,气派非凡,彰显土地庙香火之兴旺。厦门民间有俗话:“<b>田头田尾士地公</b>”,“<b>得罪土地公,饲无鸡鸭</b>”,讲的是土地公无处不在和人们对土地公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前殿的土地公站立塑像</b></p> <p class="ql-block"><b>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是世界上最大的土地公庙,也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土地公神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仙岳山土地公庙始建于宋,俗称“岩仔内土地公宫”或“半山土地公宫”</b>,为湖里区塘边社及四周百姓所立。至明正德年间,年久失修,山忽生虎患,塘边诸社,乃户捐缘银,重修土地公庙。仙岳山四周乡邻争相膜拜,香火鼎盛,据传因人潮喧哗,使恶虎惊恐弃山而逃,顶禾草泅海而渡。乡民们说:<b>“此乃土地公神威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万历、清同治、宣统年间乡民屡有重修,并筑山路石阶抵庙,香火曾经炽盛,远近朝拜。民国二七年(1938年),厦门沦陷。日寇入塘边社,烧毁房屋十多间,杀害七人,而匿藏在土地公庙的乡众则躲过一劫。1959年,强台风摧毁小庙后,香火逐渐凋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随着厦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庙所在地的乡民重拾断垣残壁,让香火一天天恢复并旺盛起来。<b>2006年冬,海峡两岸及海内外信众,发愿弘扬福德正神文化传统,共同捐资数千万元重建宫庙,</b>历时一年又十个月,于2008农历八月二十日落成。<b>该庙集闽南优秀传统建筑工艺与根雕、彩绘、木雕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大成,可谓文彩万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2025年(乙已年)二月初二,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香客络绎不绝,多数为求财而来(视频)</b></p> <p class="ql-block"><b>纵观二月二节俗的差异,以“龙抬头”做为主要内容的节俗在北方较为普遍,</b>南方的“二月二”则少有“龙抬头”的历史记载。与北方祭祀龙神不同,<b>南方主要以土地神祭祀为主,即祭社</b>。这是由于<b>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人们把龙看作是会兴云布雨、主管雨旱之神,产生了一套崇龙、敬龙的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南方地区相对来说,山多、江河多而土地少,因此对土地的崇拜也就更甚于北方。于是自上古以来产生的祭社习俗在南方一直传承至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仙岳山土地公庙建在半山腰,因此也称“半山土地公庙”,这是为了给普罗大众上山祭祀、踏青、活动提供方便,再往山顶上去,那是神仙活动的地方了。2025年二月初二,位于东海之滨的厦门,天气阴晴相间,气温17—24度,这样的天气,适宜登山踏青郊游,而上山祭拜土地公者,应是所求皆能如愿吧!</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