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第4天)重庆武隆区--綦江区 昨晚,从天生三桥景区出来回到仙女镇,住在了陈家花园酒店。这高高的七层大楼,让我们感受到了与以前认知的不同。<div>导游说,先到一楼吃饭,然后到五楼大厅办理入住。啥?大厅在五楼?不都是在一楼办理住宿,然后去楼上客房吗?这是怎么个程序?一连串的问号在心里。听导游的,先吃饭。</div><div>饭后拎着行李箱到五楼,走出电梯发现大厅确实在这里,大门外就是马路。咦?这里怎么变成了一楼?</div><div>哈,这就是重庆地形的特殊性吧。重庆是山城,地形起伏大,好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小果不知从哪儿听到的,说重庆的房子可神奇了,明明你在一楼,出来一看,却是人家的房顶,这也是他要来重庆看看的一个理由。这下明白了,原担心的24层楼没有电梯怎么上去的问题,也有了答案。原来是依山建,不同楼层都能作为 “一楼” 与外界道路相连 ,不同平台对应不同楼层出入口,即便没有贯穿整栋楼的电梯,不同高度区域也能方便出入,至此,我也理解了24楼与1楼居民从不见面的道理,有趣!</div><div>今天要游览的是天坑寨子和黑山谷景区。</div> <div>吃完早饭,在出发前的闲暇里,我望向酒店对面。眼前的景致宛如一幅天然画卷,很曼妙。瞧,宁静清晨,连绵山峦被轻纱般薄雾缭绕,如梦似幻。墨绿与枯黄交织的树林,好像在沉睡中等待苏醒;错落有致的小镇,安卧于山间 ,为这幅山水画卷增添了一抹人间烟火气。 </div> 正当遐想中,耳旁一声“出发了”,我回过神来,哦,8点钟,该走了。车缓缓启动,离开陈家花园,也与眼前的景致说“再见”了!<div>车行至昨天去过的“天生三桥”景区门前,多么的熟悉、亲切,再次说声“再见了”!</div> 行驶了10多分钟,我们的车来到了天坑寨子。<div>天坑寨子,在仙女山镇明星村,紧邻天生三桥。地处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地,是武隆的一处新景区,一块原始瑰宝。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外景拍摄地就在这里。</div> 接待我们的是一位苗族姑娘。她穿着民族服装,很热情开朗。她说她是本地人,原来在外面打工,现在家乡开发旅游变成了景区,她就回来当上了解说员,她要把家乡的故事讲给外乡人听。 我们来到了一处平台,周围环绕着一幢幢古老的吊脚楼。 吊脚楼常见于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比如苗族、土家族等。它通常依水或依山而建,下层架空,可放置杂物或饲养牲畜,上层住人。 吊脚楼的形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可以起到通风、防潮、防野兽攻击的作用,既实用又美观。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价值,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和建筑艺术 。 这位苗族姑娘,此刻正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她家乡--天坑寨子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脸上充满了自豪感。 孩子大人听得津津有味。<div>姑娘说,他们这儿是因两个举世无双的姊妹天坑(中、下石院天坑)中居住着近50户土家族、苗族原住居民而闻名,也是因为电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节目在这里拍摄而闻名。<br></div> <div>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苗族姑娘在指给我们看他们的家。</div> 把境头拉近,只见这里的房屋被四周高高的陡壁环绕着。哦,真是个大深坑哦,他们怎么生活呢? 别担心,天坑很大。中石院天坑直径达645米,虽四周陡壁峭岩,但坑内斜坡却被茂密的植被所覆盖,坑底缓坡地带分布着农田和村落。 坑里的原住民,千百年来,避世而居,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这个天坑呈“心”形,网上找张从空中拍的图片,瞧,真是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啊! <div>天坑寨子里的原住民,世代在这里开垦耕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民间习俗保存完好。据说,游走在深邃的天坑内,这里的雄、奇、峻、秀、幽、绝的喀斯特地貌与鸟语花香、诗意田园相得益彰,别有洞天。可惜,时间的原因,我们不能下去了。</div> <div>天坑寨子景色优美,宛如世外桃源,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景区会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自己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瞧,此时表演时间到了,游客们围成大大的圈,聚精会神地看他们表演。</div> 表演的节目丰富多彩,说唱舞打,还有传统技艺展示、乐器演奏、绝技绝活表演等,让大家充分领略苗家传统技艺的精彩。瞧,这位舞刀的表演者,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刀,在他的手里上下前后左右翻飞,花样繁多。观众不禁为他捏出一把汗,但也时时响起响亮的喝彩声、叫好声。 瞧,孩子大人都看入迷了。 最神奇的是这位快90岁的老爷爷。老爷爷身板硬朗挺拔,声如洪钟。只见他身前放着一只簸箕,簸箕里是一只坛子,坛子里装满了大米。他将一根笔直的称杆插入大米中,居然连坛子一起提起,绕场走了一圈。 这让我们不可思议,这怎么可能?难道坛子里有什么机关?为了一扫观众的疑惑,工作人员将坛子里的大米倒在了簸箕中,连同坛子一起端给观众们看。小果很好奇,凑到前摸摸大米,看看坛子。坛子里空空如也,壁光底滑,大米也与家里吃的大米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儿呢?<div>真是开眼界了!小果,看来只有等你以后用物理的原理,把这道题解开喽!</div> 参观完了天坑寨子已是10点多。赶快去吃午饭,因为下一站还要行驶很长的一段时间。<div>饭后11:30,我们踏上了去往黑山谷的旅程。黑山谷距此180多公里。</div> 一路翻山越岭,下午2:30,我们来到了黑山谷景区。<div>黑山谷景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黑山镇境内。它由黑山谷、万盛石林两个景区组成。里面有峻岭、峰林、幽峡、峭壁、森林、竹海、飞瀑、碧水、溶洞、仿古栈道、浮桥、云海、田园、原始植被、珍稀动植物等各具特色的景观,景区内有5峡、7区、12峰、36桥、99瀑、108潭,荟萃了渝黔喀斯特地貌风光之精华,被誉为“渝南九寨沟”“地质大观园”。</div> <div>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黑山谷,从南门进去。看来峡谷很深,我们需坐索道下去。</div><div>索道很繁忙,一只只多彩的车厢,在茂密的山林中上下穿梭。小果坐在车厢里很兴奋,前瞧瞧,后看看。这流动的风景线 ,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游览体验。<br></div> 下了索道,我们接着徒步往峡谷深处而去。<div>黑山谷,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大娄山余脉,山顶与谷底高差最大达1200 米,河谷两岸坡度 70-80 度。所以,这是一条非常险峻、幽深的大峡谷。峡谷长 13 公里,但前面6公里必须徒步,走不了车,后面7公里有车。导游说了,如果走不动,可坐电瓶车从北门直接进去,到7公里处再折回,但是会丢掉最精华的6公里风光。的确有一些直接去坐车的,而我和小果选择了徒步。</div> 一下索道,我们就听到了山谷里哗哗的流水声。原来是溪流在山谷里流淌,有时是哗哗声,有时是潺潺声。 有时形成了瀑布,从高向下,就发出了“轰鸣声”。此刻的小果,被这飞流直下的瀑布感染了:“姥姥,给我拍一张!” <div>这条峡谷好美!清澈碧绿的溪水、古朴的木质栈道和石桥 ,被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环绕,一派清幽宁静。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仿佛心跳都慢了下来。</div> 这真是清泉石上流啊! 谷中还有这样的一处景观。只见潺潺流水中,一座木质亭榭依水而立,古朴雅致,串串红灯笼点缀其间,与周围的绿色相映成趣,真是一幅清幽、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 这里真是移步换景。随着我们脚步的不断向前,那一幅幅如画的美景就像幻灯片似的映入眼帘。 瞧,纹理沧桑、形态嶙峋的巨大岩石,像位老人支撑不住似的从头顶压下来,可千百年来,它依旧以这种姿势挺立着。脚下鲜绿的步道,周边繁茂的植被,身旁汩汩的流水,给这位“岩石老人”带去了生机和活力。 难怪介绍上说这里的桥多,的确如此。一路上,我们不知经过了多少桥,每座桥都有它的名字和特点。 在这山水相依的峡谷中,桥起到了连接两岸的实用功能,方便人们穿梭于美景之间。 桥,也是风景的一部分,或古朴或精巧的造型与周围山水相得益彰。每次看到不同的桥,我都要驻足观赏一下,心中自有一份欣赏,更有一份感恩。 脚下栈道蜿蜒,身旁溪流清澈,清新的空气弥漫着草木的芬芳,徜徉在这山水间,每一步都让人感到温馨、惬意。瞧,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小果如鱼得水,在这山水间跳跃着、奔跑着,天真活泼得到了尽情的释放。 难怪这里被喻为“渝南九寨沟”,说这里有99瀑、108潭,一点不为过啊!一路走来,瀑连潭,潭连瀑,竟数也数不过来了,眼睛也看不过来了。 随着路的延伸,峡谷越来越深、越来越窄。走在前面的小果,回头边喊着“姥姥,岩石要撞头了,小心啊!”自己边小心翼翼地走过去。 陡峭嶙峋的岩壁夹着碧绿的溪水,木质栈道穿梭其间。真难以相信,黑山谷峡谷结构这么复杂。这是漫长的地质作用,将岩石变成了具有独特的纹理和形态,再加上溪流、植被等元素相互交织,造就了这般令人惊叹的复杂地貌,真让人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啊! 在这清幽的山水间,祖孙俩留个影。 这块岩石太有特色了,仿佛将家里的盆景搬到了这里。看那岩石上的纹理,有的如高高耸起的山峰,有的像深不见底的峡谷,有的如蜿蜒曲折的山间小径,有的好似潺潺流动的溪流,还有的如同飘逸的丝带。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峡谷到这里,已无栈道。只见两侧岩壁陡峭,十分狭窄,有种 “山穷水尽” 的感觉。但人是伟大的,修不了栈道,铺浮桥,这就有了我们脚下的水上桥,通过这座浮桥,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柳暗花明了! 瞧,这峡谷太窄了,一张开两只手臂,仿佛就能摸到两侧陡峭的岩壁。这让我们对前方充满了期待,神秘感油然而生,更增添了我们峡谷探险的独特体验。 果然有情况。哎?那两侧崖壁上怎么有红色的字?写的是什么?看过去,原来右侧写着“贵州”,左侧为“重庆”。哈,这条深深的峡谷,原来是重庆与贵州的分界线,这条窄窄的河,也叫界河哦!太神奇了!<div>此时,我和小果一个在重庆,一个在贵州,好有趣吧!</div> 猴王洞前留个影,去与猴王会个面!哈哈! 栈道浮桥两相宜。 黑山谷瀑布的形状各式各样。瞧,这里的细瀑好似一群俏皮的小精灵,从长满绿苔的山崖上轻盈跃下,嬉笑着落入澄澈的溪水中 ,是多么灵动和活泼。 这个瀑布,它叫“梦纱瀑布”。它是黑山谷中“72瀑”中最纤秀最柔美的瀑布,它沿着悬崖缓缓流下,隔河望去,婀娜多姿,宛如一袭白纱,随风轻舞,如梦如幻,故名“梦纱瀑”。 清泉飞泻,水花四溅。这大大小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宛如《琵琶行》里描述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的声音在这山谷里传的很远。 这里的岩石都非常有特色,也有许多传说。瞧,这片悬崖上有一块岩石悬空而出,类似鹰爪。相传天上神鹰因触犯天条,被玉帝天降大石镇压如此,天鹰拼命挣扎,只露出了鹰爪。于是,当地人把它称为”鹰爪岩“。 这里分布着大量的白云岩。从介绍中了解到,白云岩广泛用于建材、陶瓷、焊接、橡胶、造纸、塑料等工业中。 <div>黑山谷的峡谷千奇百怪,根据不同特点,人们给它们起了一些好听的名字。</div><div>现在,我们来到了“黑猴峡”。这段峡谷全长420米,最窄处仅2米,两岸险峰重叠,犬牙交错,岸壁倾斜超过90度,长年累月难见天日。即使在烈日高照,炎热难耐的盛夏,这里也是冷气嗖嗖、寒气袭人。因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经常在这里攀跳、嬉戏,故此得名。</div> <div>这里是锦鸡峡。<br></div>这段峡谷呈“V”型,全长360米,垂直高度近500米。两侧岩壁层层叠叠,山势雄奇险峻,水流奔腾湍急,两岸峰插云天。这里常有中国特有鸟种、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红腹锦鸡出没,故得名。 现在,我们来到了这座富有特色的桥前,小果正在桥上喊我。那是什么桥? 走到正面一看,原来是渝黔分界桥。哈,重庆与贵州的分界线,在这里隆重标注。这座桥是连接两省的友谊桥啊! 今天,我们的脚步一直是在两省之间穿梭啊!瞧,此时的小果,在灯儿晃桥上摇摇晃晃地从重庆那边来到贵州了。 战战兢兢地从晃桥上来到地面,嗯,还是脚踏实地,心里踏实哟! <div>这里的人们给眼前的山峰起名“骆驼西行”,像吗?</div> 撑腰岩。<div>因地质变化而天然形成的神奇岩罩,硕大的岩腔可以遮风避雨,相传夜郎古国的背夫常在此歇脚,这一根根竖立的竹竿就是他们留下的“神杖”。</div> <div>这里的景点众多,如“九曲画屏”、“困牛潭”“许愿树”等等,每一处都有它的故事。时间的原因,不能一一细看,我们得去坐车啦!<br></div><br> 至此,我们已徒步了6公里。这6公里,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绝美的风景,收获满满,意犹未尽啊!<div>此时已是5点,我们要先坐电瓶车行驶7公里到景区大门,再坐景区大巴从北门到南门,才可回到我们的车上,这其间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很紧迫呦!</div> 到黑山谷北门啦!<div>黑山谷,谢谢你!你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奇观。</div><div>再见啦!黑山谷!</div>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