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旮旯村山太高路太陡,村太偏僻。县城里的电影队五六个月才能来一回。放电影无疑是村里的大事喜事,比过年还热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电影队要来村里放电影的消息,一连几天就有小孩到山梁上去看,眼巴巴望着通向山外世界的盘山路。放映员的身影终于款款出现在山梁上时,大人小孩就一起围了过去问什么好片子。山村沸腾了,张婶李嫂就忙着做饭,催唤着伢子:“快去,接姑妈来我们村看电影。”山里农活紧,三姑四姨很少回娘家。如今,娘家要放电影了,姑父姨爹该开恩了,姑妈姨妈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个胖娃娃。很快,那山梁弯弯曲曲的小道上,尽是在侄儿侄女带领下回娘家看电影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村半荫山影,山顶还残留着晚霞,打谷场上的稻谷还没收完,一张雪白的银幕就挂起来了。小孩子就急着摆凳子占位置,闹的不可开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色渐渐暗淡下来,给宁静的乡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夜纱。此时,通往村里的山路上,举着火把的,拿着手电的,提着马灯的……川流不息。村民们三五成群,携家带口,兴致勃勃地朝一个方向汇聚。方圆几公里的人都会来,旮旯村热闹非凡。老支书刁着烟头招呼着大家注意安全,笑容满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亮羞答答地出来了,电影在打谷场上就迫不及待地开映了。一束白色的亮光穿透夜色,投射在银幕上,形成了五彩斑澜的画面。村民们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银幕上。孩子们是最兴奋的,他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偶尔还会偷偷跑到银幕背后,好奇地窥探电影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风轻轻摇曳,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电影喇叭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与田野里的蛙叫蝉鸣形成美妙绝伦的山乡交响曲。电影内容或悲或喜,情节跌宕起伏,引得观众时而欢笑,时而叹息。游击战争的残酷,山外世界的神奇,都在银幕上生动形象地真实起来。老人眼眶湿润了,小伙双拳紧握了,小孩两眼瞪大了,有几个光亮的脑袋浮起来,映在宽大的银幕上,就有人伸手去往下按。老支书趁着换片的间隙时间会发表土洋结合的讲话。传达一下公社、大队的精神。人们在清爽惬意中体会到生活的愉悦,驰骋神奇的幻想。银幕上李向阳、王成、杨子荣等英雄形象就深深地映在了村民们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散场了,弯弯曲曲的山路便成了一条火把的长龙,把大山沉寂的夜空照得通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队要转点了,老支书派人把放映机送到山外去,山民们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把放映员送过一道梁又一道梁,山里的土特产是对他们的奖赏。“下次要早些来哈”,“好的,早些来!”“带好片子来哈”,“一定带好片子来”!答应早些来的放映员还是要等几个月。遇到大雪封山,山路泥泞,电影队到了邻村放映也不愿上山来。老支书就带人修路,把积雪挖掉,把弯曲绵长的山路向山外延伸,把朴实的愿望向山外辐射。每次电影队来了,老支书用腊肉、山鸡、包谷烧招待放映员,那亲热劲自不用说。来的次数多了,电影队的一个小伙子看上了老支书如花似玉的孙女。为了让村里人多看几场电影,老支书满口答应。把孙女嫁过去了,小伙子免费为村里放了几场电影,后来就又来得少了。进了城的孙女一年也难得见上一两次面,老支书就忍不住骂小伙子没良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里有人婚丧喜庆,主家必定去请一场电影,婚宴嫁妆的好坏是次要的,把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招来,才是最风光最有脸面的事。村里人就盼村里的小伙子早些结婚,大傻二傻就想村里的大姐二姐不要远嫁,让小弟小妹们能就近多看几场电影。他们劝妞妞姐不要嫁到十里外的村子去,妞妞说:“那村比我们村放的电影多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牛哥拿一颗糖买通大傻,给本村的秀姑送情书。起初,大傻不肯送,说秀姑爹凶着呢!二牛说,如果他和秀姑结婚了,村里就有电影看了。大傻鼓起勇气在山道上拦住秀姑,把二牛哥的情书往她怀里一塞,就心惊胆颤地跑开,回头还心悸地看看秀姑爹是否看到。但秀姑还是嫁到山外去了。不久,秀姑捎来信,邀请娘家的小弟小妹们去她们村看电影,说去她婆家的路好走,她已嘱托婆家在电影银幕前为小弟小妹们准备了一排小木板凳。小弟小妹们真的去了,以少有的规矩在木板凳上定格一个角度,保持坐姿,我们娘家人不能给秀姑丢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散场后,看见二牛哥在路旁呜呜地哭。他说他不是来看电影,是来看秀姑。小伙们不信,他该承认也是被秀姑在婆家的电影吸引来的。当然,小伙们不管这些,溜进路边的包谷地里,每人折了一根包谷秸杆用双手端着,学着电影里,就有了鬼子进村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里的电影还是那么地稀少金贵。那年,满伢子报考大学,老支书就要他报考广播电视大学,还真让他考上了。村里人高兴极了,敲锣打鼓把祖宗八代第一个大学生送到了山外。毕业后第二年,满伢子带来了一位大胡子导演,导演却看中了这片连绵起伏的大山和贫脊的山村,说这是拍游击战争片的极好地方。不久,他真的带着摄制组来了,说要让乡亲们当群众演员上电影,乡亲们两眼发直了,做梦也没想到。全村男女老少一起把笨重的拍摄器材、道具,挑的挑,抬的抬,搬进了山里。导演感动了,抓住老支书的手说:“一定要让你们看到你们自己演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大胡子导演终于没有把片子送到大山里来。老支书背地里骂城里人说话不算数。望眼欲穿的老支书没有看到自己演的电影,像村头那棵老樟树一样不紧不慢地枯老着。弥留之际,老支书拿出了一生的积蓄,“我后事俭办,去请县电影队把那部片子拿来,让村里人看看自己演的电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久,老支书说走就真的走了,村里真的请来了电影队,在银幕上真的看到了抬担架的老支书,村里人都看哭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