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6日,浚县实验初级中学的同课异构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刘俊娥老师主讲的是《小石潭记》一课。</p> <p class="ql-block">在语文教学的浩瀚星空中,每一篇经典课文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小石潭记》这节公开课,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师生们探索古代文学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上课伊始,老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老师强调的重点字词。接着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寻游踪、赏美景、探心境。这种直观而生动的导入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们对课文的浓厚兴趣,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探寻小石潭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在文本解读环节,老师带领学生们由浅入深地研读课文。从“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对潭边植物的细腻描写,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对游鱼灵动姿态的精彩刻画,再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对小溪曲折蜿蜒的形象描绘,每一处词句都成为了品味的焦点。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字词的精妙,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文言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独特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课堂气氛热烈非凡。</p> <p class="ql-block">《小石潭记》不仅是一篇写景佳作,更是作者柳宗元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深入探究环节,老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感悟其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从初发现小石潭时的“心乐之”,到后来“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孤寂凄凉,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作者被贬后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们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真正触摸到了作者的灵魂深处,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这堂精彩的公开课接近尾声。老师对整堂课进行了总结回顾,再次强调了《小石潭记》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阅读柳宗元的其他作品,感受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这堂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它在学生们心中种下的文学种子,必将在未来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场《小石潭记》公开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美的享受。它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文学作品的永恒魅力,也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