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时光长河的某个角落,有个叫小俊的孩子,命运待他有些残忍,天使不小心折断了他的翅膀,左手的不便,成了他成长路上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当十二三岁的同龄人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无拘无束地侃侃而谈时,小俊却只能在海拔1400米的富尔山深处,与寂寞和泥土为伴。他常常对着山川发呆,思绪飘向远方,或许在渴望着一个不一样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终于要第一次走进小俊的家。车程近40分钟,一路向富尔山深处蜿蜒。想象中那是充满诗意与宁静之地,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宁静背后藏着生活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初次见到小俊,他眼神羞涩,那是长期与外界接触少的腼腆。但他仍热情打招呼,双手小心接过我们的礼物和书本,脸上绽放的笑容,如冬日暖阳,驱散山间寒意。</p> <p class="ql-block">小俊奶奶见我们,眼眶微红,说:“老师们,又来了,孩子在家可想你们嘞。”简单话语,满是温暖与信任,这是小俊对知识、对外面世界渴望的直白表露。对比身处幸福校园却虚度光阴的孩子,我心中五味杂陈。</p><p class="ql-block"> 春节刚过,我们开启特别的教学时光。我问小俊春节的快乐,他分享了很多趣事,接着我与他探讨春节的习俗与故事,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换着方式讲,直到他眼中疑惑变成恍然。比如讲贴春联,我从桃符的起源说起,说到如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讲压岁钱,从“压祟”的传说,谈到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小俊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好奇与向往。</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洒在场坝,同事胡海艳和童亚利教小俊打羽毛球。考虑他左手不便,从右手发球教起。胡老师轻轻握住他的右手,感受他的紧张,耐心说:“小俊,别着急,拿稳球拍,轻轻一挥。”他深呼吸尝试,一次又一次,终于发出了球,兴奋得跳起来。接球、打球有挑战,可他从不气馁。</p> <p class="ql-block">小俊和爷爷奶奶住原始木房,场坝堆满整齐木柴。同事廖照峰说:“教书不能拘泥书本,对小俊,劳动实践更有意义。”于是,我们一起搬运木柴。小俊虽行动不便,仍咬牙抱起木柴,一步步走向柴房,每一步都写满坚毅。</p> <p class="ql-block">忙碌后,爷爷奶奶拿出水果,我们围坐话家常。从家庭琐事到村里变化,从对小俊的期望到对我们的感谢,充满烟火气。那一刻,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为爷孙拍下幸福瞬间,希望未来他们看到照片,能想起这段温暖时光。</p> <p class="ql-block">教育,从不只是学校的专利,是跨越山海、传递希望的接力赛。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追逐梦想的权利。送教之路,我们传递知识,更点燃希望,让困境中的孩子也能感受知识的力量,看到未来的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