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 - 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前两周,历史科组开展听课诊断活动,深入了解教学情况。涉及各年级不同课型。多数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设计合理,能结合历史故事、史料实证激发学生兴趣,借助丰富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魅力。科组围绕问题开展专题研讨,组织观摩示范课,助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历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p> <p class="ql-block">高一历史备课组的老师们带着“打造有温度、有厚度的历史课堂,如何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的思考,分别走进了周小玲、冯小珍、陈培、周世慧、桂红东五位老师的课堂,共听了6节课。</p><p class="ql-block"> 周小玲老师的课紧扣主题,通过多媒体、历史地图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现了全民族抗战的艰辛历程与伟大胜利。教师讲解深入浅出,注重情感教育,结合英雄事迹与学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同时,巧妙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下的启示,既培养了历史思维,又激发了爱国情怀,是一节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优质课。</p><p class="ql-block">陈培老师的课以解放战争胜利为主线,教师通过多媒体、历史地图和丰富史料,生动呈现了战争进程与关键战役,如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讲解条理清晰,注重细节与情感教育,结合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课堂互动设计巧妙,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胜利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深远影响,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历史思维与家国情怀,课堂效果显著,是一节高质量的示范课。</p><p class="ql-block">冯小珍课围绕解放战争胜利的主题,教师通过丰富的史料、地图和时间轴,清晰梳理了战争进程与关键战役。讲解深入浅出,注重学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同时,结合历史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是一节兼具知识性与思想性的优质课。</p><p class="ql-block"> 周世慧老师的习题课围绕抗日战争主题,教师精心设计题目,涵盖全面抗战、重大战役、历史人物及胜利意义等核心知识点。题目层次分明,既有基础巩固题,也有拓展思考题,有效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教师讲解细致,注重解题思路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课堂互动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同时,教师结合习题内容,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深化了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课堂效果显著,是一节高效且有深度的习题课。</p><p class="ql-block"> 桂红东老师的课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多样的教学手段,生动呈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重点突出重大战役和英雄事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注重互动与情感教育,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同时,结合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下的启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整体效果出色。</p><p class="ql-block">总体表现为老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把握和研读较为到位。同时,也正是基于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的立意,使得老师们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能较好的呈现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手段多样,老师们都运用了多媒体(视频、图片)、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直观、生动,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注重情感教育,老师们都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和抗战中的感人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学生参与度高, 多数老师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加强历史与地理的结合,多数老师在讲解战役时,可以结合地图详细分析战场形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进程和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时间分配可以更合理,在讲解重大战役时,教师花费了较多时间,导致最后总结部分略显仓促。建议适当压缩部分内容,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总结和升华。2.增加史料分析 , 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原始史料(如抗战时期的报纸、日记、信件等),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后一段教学工作中克服这些不足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高二历史备课组带着“打造有温度、有厚度的历史课堂,如何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的思考,分别走进了屈崇涛、徐春慧,陈桂强、刘国宇四位老师的课堂,共听了八节课。</p><p class="ql-block"> 屈崇涛老师的课堂充满了张力和深情,对学生的掌控和深情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总是张弛有度,妙趣横生,学生总是充满了渴望的眼神想获得新知。</p><p class="ql-block"> 徐春慧老师的课堂对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情感丰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学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但是课堂的氛围不是特别活跃。</p><p class="ql-block"> 陈桂强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了魔性,吸引着着学生到历史的场景中感受古人的生活画卷,课堂总是那么容易引人入镜,但老师讲述的时间有点多,更多的应该是把时间留给学生。</p><p class="ql-block">刘国宇老师课堂妙语横生,故事跌宕,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以历史核心素养为引,渗透着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历史观启迪教育,老师的课堂主体地位太过明显,学生的主体没有充分的发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体表现为老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把握和研读较为到位。同时,也正是基于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的立意,使得老师们在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中,能较好的呈现学生作为主体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开学初历史课堂课时有限,多数教师对学生生情了解不足,虽然能运用课程标准准确教学,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存在着脱节现象,相信今后伴随着师生相处的不断增加,这一情况也会得到好转的。</p> <p class="ql-block">在高三备考的关键阶段,为了精准把握教学情况,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助力学生高效备考,我们开展了开学听课诊断活动,对伍飞云老师、陈小敏老师、符雁老师和陈道富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入观摩与分析。</p><p class="ql-block">伍飞云老师的复习课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课程伊始,他通过思维导图迅速搭建起知识框架,将政治制度发展脉络清晰呈现,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讲解过程中,伍老师注重细节,对每个特点、变革原因及影响都进行了深入剖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课堂上,伍老师还巧妙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p><p class="ql-block">陈小敏老师的课围绕“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展开,以真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极具特色。她精选了历年高考中关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等重要考点的真题,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熟悉高考命题思路。在讲解题目时,陈老师不仅给出正确答案,更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她引导学生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选项的正误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陈老师还善于将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比如在对比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差异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国家政治制度形成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p><p class="ql-block">符雁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互动性强。在“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教学中,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拟当时的思想论争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思想解放的时代脉搏。在小组讨论环节,符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并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符老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p><p class="ql-block">陈道富老师的课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教学中,他引入大量时事新闻和热点话题,如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陈老师还鼓励学生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他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能够将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清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p><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听课诊断活动,我们看到了四位老师在教学中的闪光点,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备课组将组织专题研讨活动,针对时间把控、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引导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同时,鼓励老师们相互学习,借鉴彼此的优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高考冲刺保驾护航。相信在全体高三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本次听课诊断活动覆盖高一至高三各年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紧密结合教材与学情,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多媒体、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后续,我们将组织针对性培训与交流活动,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