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教弩台…明教寺

庐阳书童

<p class="ql-block">古教弩台,亦名点将台,位于合肥市淮河路东段,坐北朝南,北面紧邻三国古战场逍遥津。史载,三国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台高约5米,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呈正方形面积3800平方米,是曹军点兵练武的场所,故称“教弩台”。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为当时曹军饮水之源。听松阁是曹操在此瞭望敌情、运筹帷幄、纳凉休息之所,周围松柏挺拔,浓阴蔽日。后被誉为庐阳八景之一的“教弩松荫”。</p> <p class="ql-block">“屋上井”是当年魏军汲水所凿,因高出地面屋脊被称为屋上井。此井在晋代得到整形,井栏周围现尚存“秦始四年殿中司马夏侯胜造”一行字样,由此推算这口井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井沿内周的20多条深沟是汲水绳长期拉磨形成,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屋上井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听松阁在教弩台的东南方,旧址原为一土堆,传说曹操站在此处操练军队,后人便在此砌台纪念取名“听松阁”。原来教弩台上并无松树,因庐州夏天炎热,士兵难敖酷暑,曹操便令广植松柏。松柏长大后,清风袭来,松涛阵阵。从此“教弩松荫”便成为合肥的一个著名景点。</p> <p class="ql-block">梁武帝时期,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公元776年前后)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6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法名通元上人)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至今。</p> <p class="ql-block">明教寺已列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大雄宝殿飞檐翘脚、风铃叮铛,屋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大门上方悬挂着由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大雄宝殿”泥金大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