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与莆田“头牙”习俗

紫山兰水吴家粦

<p class="ql-block">农历二月初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节日,在民间也被称为“龙抬头”,传说这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蛰龙升天,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月二自古以来就被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  关于二月 初二龙抬头的典故,传说中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古时侯,有一个皇帝因为耽误了祭天的时辰,引起了天上的玉帝不满。于是他给龙玉下了命令: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从那以后,人间连续干旱,池塘干涸,地上的庄稼都枯死了,所以根本长不出粮食来,一时间很多人都被饿死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龙王的小儿子青龙实在看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着人间的百姓受灾挨饿。于是他趁着玉帝赴宴的时候偷偷地给人间下了一场大雨。老百姓得救了,但玉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把青龙压在一座大山下,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青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宝殿,除非金豆开花时。”</p> <p class="ql-block">  于是人间老百姓开始想办法了,有一天,一户人家拿出一些黄豆与玉米的种子出来翻晒,一位老人发现金黄色的玉米挺像金豆。于是老人立刻跑回家让妻子拿些玉米在锅里炒一炒,看看有什么变化。炒了一会儿,玉米的水分被炒干了,于是都爆开了。只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从锅里传出。老人一看,“呀!金豆开花!金豆开花了!”这个消息立马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纷纷支起锅灶,炒起了黄豆和玉米。并各自在院子里摆上桌子,点上香炉把炒熟的黄豆、玉米供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  龙王得知此事,于是把玉帝请到南天门观看。玉帝看见人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供着开花的“金豆”,只好下令赦免青龙,将召他回凌霄宝殿。让他做辅佐龙王给人间行云布雨。随即,天空一声霹雳,大山被劈成了两半,只听见“啪”了一声巨响,青龙冲破山石,长啸一声,腾空而起,冲上云霄。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声滚滚。青龙在老百姓们的头上盘旋了几圈,感谢人行的搭救之恩。</p> <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从夭空倾泻下来,百姓们乐开了花,任凭雨点打在自已的脸上,感受着雨水的滋润。</p> <p class="ql-block">  瞬间大地复苏了起来,田野里、山间上又回到了以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老百姓收成好了,生活也就好了。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大家都炒黄豆、玉米吃。这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蛇年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里,祝愿我认识及不认识的美友们蛇年吉祥如意! </p><p class="ql-block">二月二,龙抬头,金银珠宝往家流。</p><p class="ql-block">二月二,喜临头,好运今年起好头。</p><p class="ql-block">二月二,剃龙头,剃掉烦恼和忧愁。</p><p class="ql-block">天天都有精神头,上班的人都当头。</p><p class="ql-block">扬眉吐气抬起头,儿女高考占鳌头。</p><p class="ql-block">夫妻恩爱到白头,做生意的是龙头,</p><p class="ql-block">数钱数到无尽头。农民又是好年头,</p><p class="ql-block">小康日子有奔头。天天都有好彩头。</p> <p class="ql-block">  农历二月初二也是闽台地区每年的第一个土地公祭拜日,称为“头牙”。头牙过完,莆田持续一个月的元宵才告结束。一年忙碌的生活也就正式开始了。人们在这一天祭拜土地公,祈求上天在这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俗语说,初二十六月月祭,头牙尾牙倍不同。</p><p class="ql-block"> 做牙是莆田民间尤其生意人特别重视的月令节日。除正月外,每个月的初二、十六都要做牙。一年二十二个牙期,以二月初二头牙和十二月十六尾牙最为重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祭拜土地公的仪式,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头牙也是土地公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会准备丰盛的祭品,供品中通常有鱼、肉、油豆腐、糕饼及水果等,还要有香烛及贡银。祈求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全家平安!</p> <p class="ql-block">  这个节日还与莆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有关。据说莆田新度玉湖渡有个叫陈米牙的商人,因其诚信和道德的经营方式而名闻莆阳。为了纪念他,莆田的生意人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十二月十六日举行祭祀陈米牙的仪式,俗称“做牙”或“祭牙”。</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文字:紫山兰水据历史传说整理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