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会计的教育人生

花山行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里,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师范毕业,从事的却是繁琐的财务工作,当会计,每天都有做不完的账,报不完的表,加班加点是常有之事,有的人,一干就是几十年,郭庄幼儿园的朱延顺会计就是其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看到朱延顺会计,第一反应往往是“他有点显老”,五十几岁的人,头发花白,长期繁重的财务工作,偷走了他的青春,染白了他的头发,他从风华正茂,到如今两鬓斑白,他把一生的美好青春年华献给了乡村教育,献给了财务工作,他是一名可敬的会计人。</p><p class="ql-block"> 1990年,朱延顺从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带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被分配到句容市郭庄中学工作。初入乡村,眼前的景象或许与他想象中的有所不同,但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投身到乡村教育的第一线。工作第一年,学校面临师资短缺的困境,朱延顺毅然服从学校分工,扛起了跨学段任课的重任,同时担任初二四个班的化学和高一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意味着他要同时准备两套不同难度、不同侧重点的教学方案,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年轻的朱延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把所有的激情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学生和课堂。</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学生们呈现最精彩的化学课堂,他一头扎进备课和钻研教材的工作中。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他已经坐在办公桌前,认真研读教材,梳理知识点,思考如何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最生动、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夜晚,校园归于宁静,他的办公室却依旧灯火通明,他在为第二天的课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教具。为了节省时间,他吃住都在学校,学校宿舍成了他的家。甚至结婚这样人生中的大事,他也选择在学校完成。那时学校条件艰苦,他申请的一间半平房便是他的婚房。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朱延顺同志没有抱怨,而是将这份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深深扎根在心底,一守就是许多年。</p><p class="ql-block"> 在乡村教育的征程中,朱延顺并非没有更好的选择。他曾经有很多进城的机会,其中一次,一位身为市领导的同学主动询问他是否愿意调进城工作,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改变工作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绝佳契机。然而,朱延顺却婉言谢绝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调进城。”他语气坚定,话语质朴,却掷地有声。在他心中,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远比个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更为重要。他深知乡村的孩子们更需要优秀的教师,更需要他这样愿意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他选择了留下,选择了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挥洒汗水,燃烧自己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2002年,学校的发展需求让朱延顺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转变。他从一名熟悉的化学教师转行成为了出纳会计。这对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会计工作要求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差错,而且涉及到众多专业知识和复杂的财务流程。但朱延顺骨子里就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再次展现出了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适应能力。</p><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他白天虚心向学校里经验丰富的老会计请教,认真记录每一个财务操作流程和要点。从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每一个环节他都学得一丝不苟。夜晚,当家人和同事都已进入梦乡,他独自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一本本厚厚的会计专业书籍,从基础的财务理论知识学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财务实操技巧。遇到难以理解的财务知识,他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甚至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前往其他学校,向同行们请教。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终于顺利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成功实现了从教师到会计的转型。</p><p class="ql-block"> 2003年,凭借着在出纳会计岗位上的出色表现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朱延顺当上了主管会计,这一职务的晋升,意味着他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学校的财务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每一个决策、每一笔账目都需要他精心把关,从此,加班加点成为了他的家常便饭。在周末,当别人都在享受悠闲的时光时,他却早早来到学校,一头扎进会计室,忙碌于账务处理、预算编制、财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寒暑假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放松身心、陪伴家人的美好时光,但对于朱延顺来说,却是集中处理学校财务工作的黄金时期。他几乎从未度过一个完整的寒暑假,总是利用这段时间,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为新学期的财务工作做好充分准备。</p><p class="ql-block"> 在会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后,朱延顺不仅关注着学校的财务工作,还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教育会计队伍的未来发展。他深知,培养年轻会计对于乡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于是,他主动承担起了培养年轻会计的重任,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很多学校的年轻会计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向朱延顺请教。无论是财务软件的操作难题,还是复杂财务报表的编制疑问,亦或是财务政策法规的理解困惑,朱延顺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他常常对年轻会计们说:“我的手机一天二十四小时为你们开机,有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只要年轻会计们有需求,他总是第一时间接听电话,耐心解答问题。有时,为了更清楚地讲解问题,他还会亲自前往别的学校,手把手地指导年轻会计们操作。</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年轻会计迅速成长起来,逐渐成为了一名名优秀的财务会计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传承着朱延顺严谨细致、敬业奉献的工作精神,为乡村学校的财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朱延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财务队伍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了年轻会计们心中的良师益友和学习榜样。</p><p class="ql-block"> 三十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朱延顺从一名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头发或许已渐渐染上霜色,但他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深刻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从最初的化学教学,到后来的会计工作,再到培养年轻会计,朱延顺在不同的岗位上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诠释了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他虽然没有站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直接面对学生传授知识,但他在幕后的默默耕耘,同样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紧紧地钉在乡村教育的各个岗位上,为乡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在朱延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和坚守,一种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在句容的学校里,还有很多像朱延顺会计这样的财务人员,朱延顺会计只是众多会计中的一个代表。他们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教育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