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不能忘却的记忆》廿四 英雄连队</b></p><p class="ql-block"><b> (原创战地回忆文章)</b></p><p class="ql-block"> 连队是军队的基层单位,也是战士为之日夜厮守呵护的心灵家园。我当兵时所在的警通连,是一支包括警卫勤务、侦察、工兵、通信、等兵种业务的连队。1978年底部队临战扩编,我们连队一分为二组建特务连和通信连,我随无线通信到了通信连。这是一支有着良好作风传承的光荣连队,更是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能征善战的英雄连队。</p><p class="ql-block"><b> 连史荣光</b></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的前身系广东省军区守备一一四团通信连。守备一一四团是1963年从四十一军“塔山英雄团”抽调干部和骨干组建的,连队血脉中流淌着“塔山英雄团”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基因。1968年8月守备一一四团奉命入列野战军一二五师,改番号为三七五团。1971年我团奉命进驻惠阳潼湖担负军垦生产任务,我们连除15瓦电台、两瓦班外,其它班排担负半训练半生产任务。1978年12月,我们连随团开赴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1979年5月,连队随团移防广东东莞宝安地区,担负全训任务。1985年军队裁军100万,我们师、团被裁撤,我们连被保留下来,成建制转隶四十二集团军工兵团,更名为特务连。</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名称随团队扩编整编变化而变化, 1963年广东省军区守备一一四团成立时为通信连;1965年通信连与特务连合并为特务连;1966年入列野战军为通信连;1975年与特务连合并为警通连;1978年部队扩编时为通信连,直至1985年军队裁军、连队成建制转隶工兵团。</p><p class="ql-block"> 我们连队成立之初,就有一批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骨干队伍传帮带,有着良好的作风传承。在业务上,不甘落后,勇攀第一;在作风上,勤勉务实,敢打硬拼。连队成立的第二年,全连干部战士就铆足劲,参加“广东省军区大比武”比赛,获得徒步、架线、总机和两瓦通信四个项目第一名的佳绩。在随后军、师教导大队组织的历次通信专业基础、通信专业指挥培训和野外夜间班架设比赛中,我们连队派出参训或参赛的选手,多次获得全军(师)通信技术能手称号、收发报尖子标兵、两瓦报话报务标兵、夜间班架设比赛第一、第二名等殊荣。</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我团临战扩编,我们连一分为二组建通信连、特务连。新组建的通信连120多名干部战士,刚入伍的新战士多达50%,补充了部分从福州省军区抽调的老兵骨干。连队从副班长到连队干部全是新提任的。临战之际,能否保持和传承连队“不甘落后,勇攀第一;勤勉务实,敢打硬拼”的优良作风,提高全员通信业务技能,确保通信器材性能稳定,圆满完成战地通信保障任务,是摆在连队干部面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p><p class="ql-block"> 时任连长沈仕煌、指导员潘保国带领支委一班人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临战强化训练,提升全员业务技能;一手抓战前思想动员,强化全员备战意识。他们深入到15瓦电台、无线排、有线排了解战士的思想动态和训练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劲加油,要求大家传承连队光荣传统,团结协作,苦练技能本领;发扬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当好千里眼、顺风耳,提升战时通信保障能力,争取立功,报效祖国! 在为期一个月的临战训练中,战士们不分白天黑夜,不论雨天晴天,强化发报收报、背读密码、看图识图、定位找点、放线收线、徒步通信、两瓦组网等技能训练,开展实战通信演练,全面提升战争环境下的通信保障技能和水平。</p><p class="ql-block"> 临战前,连队修理所技师陈运兴、技工罗新发、严万明他们加班加点,一丝不苟,检修保养通信器材,对15瓦电台、两瓦电台的发射功率、电波灵敏度、备件逐台进行检修调试,确保电台等通信器材性能处于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全连指战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机智勇敢,超常发挥通信兵“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作用;在突破谷芳、攻打复和、固守哥新、夜袭班占、搜剿残敌等战斗中,全力保障战地通信联络畅通,为我团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5瓦电台、两瓦电台一改平日训练时故障频出的毛病,实现了人机共融,高效运作。</p><p class="ql-block"> 在28天的浴血奋战中,我连指导员潘保国、给养员邓锡洪、徒步通信班副班长盘腾贵、架线班战士易建勋等战友为国捐躯,18名战友光荣负伤。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两瓦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夜袭班占无名高地的无线通信保障》被收录我军的战例史;10名战友荣立二等功,42名战友荣立三等功,18名战友火线入党。彰显了通信战士的钢铁般意志和血染的风采人生,谱写了战地通信的英雄赞歌。</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连长沈仕煌</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指导员潘保国</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修理所技师陈运兴</p> <p class="ql-block"><b> 电波遨翔 </b></p><p class="ql-block"> 15瓦电台是师团通信联络的主要通信工具。它是我们连队的宝贝疙瘩,是通信业务的重中之重。它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对报务人员的要求也特别的苛刻,不但政治上要绝对可靠、思想上要绝对纯洁、性格上要绝对沉稳,而且脑袋要绝对的灵光,反应要快,脑、眼、手的协调能力要超强,并需经过严格的技能训练方能上岗;没有经过一年半载的强化训练,难以独当一面上台操作。</p><p class="ql-block"> 我团临战扩编,15瓦电台6名报务人员,有5名是入伍不满一年和刚入伍的新兵,不能独立上机工作,只能担负跟班值班、驾设天线、电力保障(手摇马达发电)等辅助性工作。临战前,黄炳锡台长组织全台人员积极备战练兵,苦练机上收发报技能训练+分钟完成驾设天线;研判战场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强化全员应对突发情事的能力,确保战时团对师通信联络的畅通。</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15瓦电台随团前指行动,他们及时跟进、驾设天线、开机联调,与师前指电台保持联络畅通。师前指发给我团的电报一个接一个,全台报务人员沉着冷静,密切配合,准确无误接收,速送机要部门译电上报,使上级作战意图得以迅速落实。</p><p class="ql-block"> 2月18日深夜,我连15瓦电台随团前指向复和县城穿插,突然收到师前指加急电报:“军区首长命令125师李庭阁师长亲自带领375团,务必在2月19日天亮之前攻占复和县城,阻断越军退路,歼灭复和守敌。”团前指和师轻便指挥所收到电报后,李庭阁师长随即在通往复和县城的3号公路公路桥涵洞下召集师轻便指挥所、团前指紧急作战会议,部署攻打复和县城作战方案,指着作战地图坚定地说道:“要不惜一切代价,在天亮之前拿下复和县城!”</p><p class="ql-block"> 我团前指随即命令各营加速穿插。凌晨5时许,我前卫营越过复和县城,向哥新发展进攻,遭遇哥新北侧无名高地以及公路两侧石山越军火力点的疯狂阻击,部队进攻受挫。在团前指受困,团长政委受伤,营连建制被打乱,战地军情一度混乱,甚至谣传我团被包围的危急情况下,15瓦电台人员临危不惧,紧随连部向前推进,在复和县城西侧高坡地段民房晒台的东侧地板上迅速架好15瓦电台,斜置起电台天线,黄炳锡台长席地而坐,迅即打开电台工作。</p><p class="ql-block"> 7 时许,天空阴沉,薄雾弥漫。民房晒台周边“哒哒哒”的枪声和“轰轰轰”的炮弹爆炸声此起彼伏!潘保国指导员靠前指挥,随电台一起行动,他淡定地对黄炳锡台长说道:“炳锡,你放心工作,不要紧张,我们几个人就在后面,保护着你们!”</p> <p class="ql-block"> 15瓦电台主任余清茂</p> <p class="ql-block"> 125师师长李庭阁(左2)在前线</p> <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黄炳锡台长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只见他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头戴耳机,聚精会神抄收师前指发来的紧急电报。突然,越军的一发迫击炮弹从远处呼啸而来,落在距离民房约7、8米处爆炸,强大的冲击波夹带着飞扬的沙土,掀起了斜置在晒台东侧的15瓦电台的天线,砸落在晒台上。</p><p class="ql-block"> 潘指导员对卧倒隐蔽在左侧、负责电台警戒的报务员陈炳国说道:“你过去把电台天线扶好,看看电台有没有信号!”陈炳国迅即从晒台西侧跑向晒台东侧扶天线。陈炳国离开潘指导员的瞬间,越军的又一发迫击炮弹呼啸而来,落在了距离15瓦电台约5米处、陈炳国刚卧倒隐蔽的位置,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潘指导员头部左侧太阳穴和后脑勺被两块弹片击中,倒在了血泊中!炮弹爆炸瞬间掀起的泥土落在他身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土!</p><p class="ql-block"> 新战士胡必忠迅即从卧倒处爬起来,扑了过去,哭喊着:“指导员、指导员!”潘指导员两眼紧闭,十分微弱地“嗯”了一声!只见他左侧太阳穴往外渗出的血裹挟着覆盖在头部泥土顺着左侧脸颊缓慢地向下流动淌着! </p><p class="ql-block"> 大约3、4分钟,连部卫生员张桂余赶来为潘指导员包扎,并抬下去抢救!</p><p class="ql-block"> 战争是无情的!战地是悲怆的!战场上,战友间的生离死别往往就在一瞬间!陈炳国离开潘指导员,跑向晒台东侧扶天线不到30秒钟,罪孽的炮弹就忽然而至,夺走了潘指导员的生命!他生命的年轮永远定格在了27岁!潘指导员的牺性,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和战友兄弟!</p><p class="ql-block"> 为表彰潘指导员英勇无畏,靠前指挥,为我团战扬通信做出的贡献,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炮弹爆炸的瞬间,其威力巨大,弹片以爆炸点为圆心向四周迸射,晒台西侧一棵碗口粗的大树被拦腰截断;黄炳锡台长头部后脑勺被弹片击中流血不止,他因全神贯注收报,竟然沒有感觉到炮弹爆炸的声响和后脑勺被弹片击中的伤痛!电台也被炮弹巨大的爆炸声震坏,只能收报,不能发报。</p><p class="ql-block"> 陈炳国第一时间发现黄台长头上流血,冲着黄炳锡台长大声喊道:“台长,你头部受伤了!” 黄台长蓦然摘下耳机,摸了摸血流不止的头部,这才感觉到伤口的疼痛!连部卫生员张桂余为其包扎伤口后,他坚持不下火线,带领电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坚持战斗到最后,荣立二等功。</p><p class="ql-block"> 我团攻打复和的战斗从凌晨5时开始,持续了5个多小时,越军居高临下,疯狂阻击;我团指战员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在战况异常紧张、谣传我团被围困之际,黄台长接到某首长关于“就地掩埋电台”的指令!黄台长坦言道:“电台是报务人员的生命!在沒有接到分管首长和连队指示的情况下,我们要守护好电台,坚持人在阵地在,人在电台在!”在他的带领下,全台人员在28天的战斗中,坚守岗位,顽强拼搏,确保了团与师通信联络的畅通,为我团攻克复和乃至整个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15瓦电台台长黄炳锡</p> <p class="ql-block"> 15台电台新战士胡必忠</p> <p class="ql-block"><b> 危急关头</b></p><p class="ql-block"> 2月19日凌晨5时,夜色昏暗,遥远的星光被迷蒙缭绕的晨雾遮掩,部队穿插中发出的沙沙声响在逶迤的公路上律动,寂静的大地仿佛笼罩着一种朦朦胧胧的神秘感,让人不寒而栗。</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阵急促的枪声划破沉寂的夜空。我团前卫营越过复和县城向哥新发展进攻时与越军遭遇,顿时枪声大作,随后枪声炮声此起彼伏。隐藏在公路两侧石山的越军似乎发觉了我团的意图,采用高射机枪火力将越北3号公路通往广渊、复和方向的三丫路口封锁的水泄不通,将我穿插队伍分割在了复和县的东、西两侧。我团政治处、司令部管理股、三营、二营以及通信连部分战士、特务连被拦阻在复和县东侧公路一带,我团穿插队伍被拦腰切断,战场态势骤然紧张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7时许,两瓦班战士高跃华值守的两瓦备台传来团前指3号首长、陈有光参谋长直接用明语下达的命令:“各营不惜一切代价,向团前指靠拢!” 随后,又命令道:“通信连带枪向团指挥所靠拢”,他那富有磁性并带有潮汕口音的声音低缓沙哑、清脆悦耳,极具感召力,在指战员的脑海中经久回响!</p><p class="ql-block"> 团政治处主任李育贤挺身而出,站在马路边振臂高喊:“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带头向前冲啊!”他的战地鼓动振聋发聩!</p><p class="ql-block"> 被越军高射机枪火力拦阻在复和县东侧一侧的我团指战员英勇无畏,一波又一波地往前冲,怎奈越军高射机枪火力点居高临下,火力异常凶猛,公路上砂石被子弹撞击得火星四溅,无以数计的战士在向前跃进中中弹,倒在了血泊中!</p><p class="ql-block"> 危急关头,我连副连长庄文健趴在路肩隐蔽处,凭借老通信兵的职业专长,一边观察越军高射机枪火力弹道轨迹特点;一边察看周边地形地貌特征。退下路肩与沈仕煌连长商量道:“怎么办!我们得想办法避开越军火力,带领战士们冲过去!” 沈仕煌连长果断地说道:“分两批冲过去。我带一批,你和杨锡金副指导员带一批!”沈仕煌连长带领有线排的部分战士避开越军火力扫射,迅速冲了过去,在冲过敌火力封锁线时,他被越军袭来的炮弹震伤,两耳瞬间嗡嗡作响,几乎听不清外界的声音!随后,庄文健副连长、杨锡金副指导员带着总机班副班长谭庭佐、架线班副班长韦宏科以及连部、炊事班等20余人趁着越军火力交替扫射的间隙,迅速跃起冲过越军的火力封锁。越军发现后,高射机枪火力在后面追着他们打,庄文健副连长带着战士们迅即卧倒,隐蔽在稻田地的田埂下,旋即又爬起跃进,冲至公路左侧的平江河边,沿着河滩向团前指所在的哥新村奔去。</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副连长(指导员)庄文健</p> <p class="ql-block"> 这时,杨锡金副指导员发现仍有部分战士被越军火力拦阻在了公路右侧,并对庄副连长说道:“怎么办?!还有部分战士没冲过来,我去接他们过来!”杨副指导员随即折返,又带领部分战士冲过了越军火力封锁。庄副连长、杨副指导员带着两波人冒着枪林弹雨,一路小跑赶到了哥新村,向团前指3号首长陈有光参谋长报到。陈有光参谋长说道:“你们把队伍带过来了,很好!现在情况紧急,你连负责担负团前指机关的警戒,赶快集中人员,修挖掩体,做好抗击越军反冲击的准备!”通信股长周笃奖补充说道:“文健,你们收拢人员后,赶紧把总机架起来!保障战地有线通信的畅通!”庄副连长迅即组织总机班战士架设总机,开通战地有线电话;杨副指导员带领连部后勤人员,修挖掩体,布置团前指机关警戒岗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连指导员潘保国牺牲后,副连长庄文健接任连指导员,无线排排长严广泉接任副连长。对军人来说,危急关头,临危受命,意味着什么?他们心知肚明!但他俩二话没说,欣然走马上任!在军令面前,他们没有退却,而是踏歌而行!扛起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奉献的是青春与热血!这就是军人的气概与担当!夜色将临,陈有光参谋长对通信连沈仕煌、庄文健等连队干部嘱托道:“司令部、指挥所、师首长都在这里,晚上安全警戒就靠你们通信连了!”这简短朴实的话语,既是对通信连的充分信任,也是对通信连的殷切希望,更是把师团前指首长的生命安全托付给了通信连!我连连长、指导员受领任务后,备感压力山大!庄指导员自言自语道:“怎么办?!要枪没枪,要子弹没子弹,这安全警戒也太难了!”但军人本色使然,压力再大也得顶住,任务再怎么艰巨也得扛住!我连指战员迎难而上,硬是凭着班长们的那几条冲锋枪,在危急时刻,扛起了师、团前指首脑机关的内卫安全警戒的重任。当时,我们连除有线排的班长配备了冲锋枪,其他战士手中的武器就是电台、总机、被复线和信号旗,外加4枚手榴弹! 15瓦电台人员担负电台值班任务,两瓦班、架线班多数人员外派各分队执行任务,连队能调遣执行安全警戒任务的人员屈指可数,更何况还有部分人员被越军火力拦阻在了复和县东侧。更何况,且夜幕降临,伸手不见五指,时有枪声响起,战地气氛十分紧张。连部后勤人员既要担负师团前指警戒哨,还要加派潜伏哨,以防越军特工夜间偷袭!人手不够咋办?情急之中,杨副指导员想到了伤员,他与身负重伤的八二无后坐力炮连副连长董兴万商量,由他组织几个能动的伤员上岗,把守一个方向。就这样,我连部分人员和团直连队部分伤员在极度疲惫困顿的情况下,在极其紧张复杂的战地环境中完成了一项特殊的警戒任务,确保了师团前指首脑机关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副指导员杨锡金</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总机班副班谭庭佐</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两瓦班战士高跃华</p> <p class="ql-block"><b> 向阳而生</b></p><p class="ql-block"> 在攻打复和、冲破越军高射机枪火力封锁时,我团有的战斗连队建制被打乱,指战员被冲散。我连也不例外,少数人员被越军高射机枪火力拦阻在复和县东侧公路一带。他们被冲散后,有的孤身一人冒着被越军明暗火力袭击的危险找寻连队;有的跟随政治处机关或其他连队隐蔽在复和县东侧公路左侧的山坡地带。面对与连队失联的困厄险境,面对战场上腥风血雨,他们不畏惧,不胆怯,不退缩,不气馁,向阳而生,机警睿智,超越自我,勇敢前行。 </p><p class="ql-block"> 19日 8 时许,我连有线排排长黄树梅、架线2班班长王再修、郭玉华、总机班班长夏云龙、总机班战士陈波找寻连队来到了公路左侧的山坡地带附近,看见路边不远处一颗大树旁有一栋用泥巴稻草糊墙的民房,黄树梅排长警觉地对总机班长夏云龙、架线二班班长王再修说道:“那边有栋民房,你们带人过去搜索一下,看有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 他们两人一组分别从左右两侧向民房包抄了过去,王再修来到门前,猛然一脚将门踢开,发现房角木柜旁的柴火堆上架着一挺机枪,枪口朝向我团政治处机关隐蔽地,一着便装的越军特工,趴在机枪旁,手握机枪把柄,正在瞄准······说时迟,那时快,王再修端起冲锋枪就是一梭子子弹扫了过去,子弹穿过房角后面的墙面,打得墙面泥巴灰落尘扬,一颗子弹击中越军特工的左大腿,王再修随即喊道:“陈波,快!有特工!”</p><p class="ql-block"> 那名越军特工被突如其来的一梭子子弹吓傻了!没等反应过来,王班长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像拎小鸡似的将那名越军特工拎了出来,并对陈波说道:“陈波,看看柴火堆还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这时,夏班长、郭班长他俩也冲了过来,他们在柴火堆里扫视了一遍,缴获了一挺装满子弹的轻机枪、一副子弹带、一台步谈机、一个指南针和一面通信兵打旗语用的协调旗。</p><p class="ql-block"> 王再修是从福州军区抽调补充到我团的第一批老兵骨干,1974年从山东寿光入伍,全训部队的老班长,军事素质杠杠的。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他果断出击,机智勇敢生擒了一名越军特工机枪手,使我团政治处机关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我团政治处机关获知情况后,当即给王再修荣记二等功,并火线提任他为通信连副连长。</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有线排长黄树梅</p> <p class="ql-block"> 有线排架线二班班长王再修</p> <p class="ql-block"> 19日上午10时许,我连修理所技工严万明躲过越军明枪暗箭的袭击,绕开越军埋设的地雷和竹签陷阱,在复和县城外围寻找连队,遇见了也在寻找连队的我连总机班的战士冯京生,惊讶地问道:“呀,京生,是你呀,没事吧?!”冯京生有些感奋地回道:“我没事,你没负伤吧?!”</p><p class="ql-block"> 在战争环境下,他们被冲散,与连队失联,形影相吊,陷入了孤独无助的窘境。他俩在战地偶相遇,像是遇见了久别的亲人,激动得相拥而泣,热泪盈眶!来自京城的严万明,战前刚从桂林步校技训队毕业回到连队,除认识连队干部和几个老兵外,其他战友一个也不认识,在十多公里的战场上,到哪去寻找连队?!正在焦急迷茫的时刻,遇到了祖籍河北、在京出生的战友冯京生,你说他能不激动吗?!</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冯京生背着一台20门总机、一捆被复线、一个工具包和四枚手榴弹。入伍不到一年的他,军营阅历尚浅,战场上突然与连队失联,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无助的他默默想道:我背着总机班器材,突然不见了,连长肯定很着急,要尽快找到连队。遇见连队的战友,甭说有多激动和振奋了!</p><p class="ql-block"> 突然,一阵密集的枪炮声响起!冯京生看了看只背了技工工具包和4颗手榴弹的严万明,有些担心地说道:“我们枪都没有一枝,万一越军冲来了,怎么办?!我去捡支枪来!”冯京生在周边转了一圈,扫兴而归,有些失望地说道:“没捡到枪”!</p><p class="ql-block"> 严万明泰然自若地说道:“你跟着我,不要怕!万一越南兵冲过来了,我们绝不当俘虏,拉响手上的手榴弹,与越军同归于尽!”</p><p class="ql-block"> 这时,他俩不约而同几乎是同时脱口说道:“如果我在战场上牺牲了,打仗完后,你去我家代我看下我父母亲!尽下做儿子的孝道!”并相互在对方的军帽内衬用圆珠笔留下了家庭地址和父母亲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友间互留地址相托家事又何止他俩?!将士们披挂出征,心如磐石,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心理准备!血洒疆场,他们不足惧;热血报国,他们不后悔!但他们放心不下含辛茹苦的父母亲!抱憾自已不能忠孝两全,尽孝双亲!心中念念不舍的还是那份母子深情!将士们这种朴素的家国情怀是何等的崇高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修理所技工严万明</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总机班战士冯京生</p> <p class="ql-block"><b> 银线飞架</b></p><p class="ql-block"> 有线通信是以电缆、明线、被复线为导线传输电信信号的通信,它是野战部队通信联络的基本通信工具,也是现代战争中必备的通信手段。</p><p class="ql-block"> 临战前,我们连有线排设一个总机班,三个架线班,共40余人。总机班担负总机值班、接听联通电话职责;架线班担负架设电话线、排除线路故障、保障有线通信线路畅通的重任。架线班战士素有“铁脚板”的雅号。他们身背两捆40斤的被复线,健步如飞;他们攀爬电杆,灵巧矫捷,形如飞檐走壁。那身影、那架势甭说有多帅气了,驻地附近村庄的妙龄姑娘田间劳作路过,常以羡慕的眼光凝眸欣赏着训练中的他们!</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后,我们连架线兵虽未手握钢枪、肩扛步炮与越军短兵相接,但他们随时随地跟进部队放线架线,守护线路,保障战地指挥通信的畅通;他们夜以继日地战斗在战地前沿阵地,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生与死的挑战与考验。</p><p class="ql-block">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子弹弹片肆意横飞,军人的生死就在须臾之间!2月19日,在复和穿插的战斗中,架线二班战士易建勋、袁小丰担负随前卫营跟进架设有线电话线路的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越军的一发榴弹炮袭来,他俩不幸被弹片击中,袁小丰身负重伤,易建勋壮烈牺牲,年仅20岁。</p><p class="ql-block"> 易建勋是1979年1月从湖南株洲入伍的。临战前的一天傍晚,他在连队驻地大新县哈兰村小溪边洗澡时与总机班战友冯京生聊天说道:“我当兵前已下乡当了两年的知青,部队在我们株洲县征兵时,正遇上我们厂(601厂)在堂市知青点招工,我符合招工条件,但我选择了当兵;如打仗牺牲了,你说是不是有点亏?!</p><p class="ql-block"> 没等冯京生回话,他接着袒露心迹地说道:“如果为国流血牺牲,那人生也值了!”多么直白率性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临战前夕,连队利用饭前集合作最后一次的战前动员,战士们争先恐后发言,易建勋在发言中,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敢于牺牲,赤城报国的决心!他的声音虽还有些稚嫩,但军人那种使命必达的忠诚,义无反顾奔赴战场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20日8时左右,有线排长黄树梅、总机班长夏云龙、架线班长王再修他们一边收拢连队失散人员,一边向哥新村方向搜索前进。突然一发炮弹袭来,黄排长左侧大腿被炸伤,王、夏两班长给他包扎好伤口后,王班长将冲锋枪交给夏班长,忍着饥饿与疲惫,背起黄排长就走,将他送至复和县伤员转运站。</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架线班战士易建勋</p> <p class="ql-block"> 龙州烈士陵园易建勋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庄指导员电话通知在战地担负跟进架设线路任务的架线3班班长梁业华,“王树梅排长负伤了,现在由你接替他,代理有线排排长!”</p><p class="ql-block"> 梁业华,1977年从广东高州入伍,当架线班长还不到两个月,连队就要他代理排长,他着实没有一点心里准备。他不无忐忑地对庄指导员说道:“指导员,在战场上,架线班都分散执行任务,连队要我代理排长,我恐怕当不好!” 庄指导员温和而不失鞭策地说道:“现在就靠你们这批骨干了!你既要当好班长,又要代理好排长,把排里和班里工作一起抓起来!” 梁业华就在这样的战地背景下,扛起了代理排长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我团攻克班占西侧无名高地后,友邻部队某团的一个连队在班占西侧无名高地西南方向的弄哥地域搜索前进时,与该团前指失去联系。3月2日傍晚,我团接到师前指紧急电令:“你团派员前往弄哥寻找友邻部队失联连队,并为其架设一条电话专线。”</p><p class="ql-block"> 傍晚6时许,庄指导员向梁业华代排长下达了寻找友邻部队失联连队并为该连架设电话专线的指令。梁业华受领任务后,当即带领架线3班8名战士挎上四支冲锋枪,背上10捆被复线和3部电话机,从巴脱出发,绕经班占西侧无名高地,在我三营防守阵地接上电话线后,朝弄哥地域搜索前进。 </p><p class="ql-block"> 对架线3班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更是一个生死难料的不眠之夜!一路上,他们披星戴月,深一脚浅一脚,翻山越岭,既要对照地图,判断方位,寻找与友邻部队失联的连队;又要避开越军埋设的地雷陷阱,绕过越军暗藏火力点的袭击!</p><p class="ql-block"> 四名战士手握冲锋枪分别在前面搜索前进和在后面断后警戒;四名战士背着被复线走在中间,一边行进一边放线。他们摸黑搜索前进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在弄哥公路一侧的无名高地上找到了该连队,并迅即为其架设了有线电话专线,安装联通了电话。</p><p class="ql-block"> 他们完咸任务后,刚准备撤下高地原路返回,越军的迫击炮弹就呼啸而来,他们一边躲避炮弹弹片袭击,一边迅速往回撤!回撤途中,遇上了我坦克部队的坦克,他们搭载坦克,于次日凌晨2时左右返回了连队。</p><p class="ql-block"> 庄指导员见他们完成任务,毫发无损安全归来,高兴地说道:“你们总算回来了,我们悬着的心这下可放下了!同志们辛苦了,大家好好睡一觉!” 那种由衷欣慰的心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架线三班全体战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了任务,荣立集体三等功;梁业华荣立个人三等功,并提任架线排排长。</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架线三班班长梁业华</p> <p class="ql-block"><b> 话报频传 </b></p><p class="ql-block"> 我当兵时所在的“两瓦班”,全称“硅两瓦电台班”。两瓦电台采用密码方式通信,是战时营团通信联络的主要通信工具。 </p><p class="ql-block"> 连队挑选两瓦报话员有着特殊的要求。新兵连训练尚未结束,我们连长就会随同通信股长,深入到新兵训练场目测挑选对象。被挑选的新兵在两瓦班训练大半年后,连队会适时进行调整,将不适应两瓦训练强度的调整到其它班排,再补充下一年度的新兵。每年留下的两瓦业务骨干就那么1、2人。 我们10名新兵分到两瓦班时,班里除班长王锦生、副班长张传洋外,还有两名76年入伍和两名77年入伍的老兵。我们这批新兵,有8人来自湖南长沙,2人来自广东顺德。我们到两瓦班不久,有两名战友调整到其它班,剩下8名种子选手,与两瓦电台不离不弃,结下了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 在老兵言传身教和班长的严格要求下,我们从背读密语、上机操作,到熟读背写密码、收听抄写话报、行进通话、拆字拼字发送话报、电台组网通信联络等方面,夜以继日地训练,渐渐进入状态。高强度、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培养了我们超强的单兵作业能力。那时,我们最为向往的是背上两瓦电台行进在山地丛林中,经受复杂环境下联网通信的历练与磨砺;最为神往的是有朝一日像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那样,肩背两瓦电台,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高喊“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军人那种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崇尚英雄憧憬战场的报国情怀,无时不在激励和鼓舞着我们! </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还真让我们赶上了枪林弹雨的战场。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们两瓦班成了我团无线通信保障的中坚力量。 </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前夕,我们班补充了13名刚入伍的新兵,补充了两名从福州军区抽调的老兵骨干,全班26人。连队将我们新老搭配,两人一组一部电台,派往团前指、团基指、团后指、一营、二营、三营和团直属炮连等战斗单位,组成两瓦电台局域网,担负起我团战地两瓦通信保障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连队调配两瓦班人员时,充分考虑了战场的残酷和战士家庭人员构成。在潘指导员的提议下,家中独子的王飞被分派到伤亡概率相对较低的团后方指挥所。</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我们全班战友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竭尽全力保障战地通信联络的畅通。在石山耸立的山岳丛林地带,无线电信号极其微弱,甚至被屏蔽的通信环境下,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登越石山、攀爬大树,高架天线,千方</p> <p class="ql-block">王锦生(2排右2)班长与全班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团前指两瓦主台、班长吴绍强</p> <p class="ql-block"> 两瓦新兵班班长梁梦举</p> <p class="ql-block"> 前卫营尖刀班两瓦电台谢志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计畅通两瓦通信联络;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我们肩背的两瓦电台辐射状天线高耸,十分显眼,成了越军狙击手射击和炮弹袭击的重点目标!但战友们毫不畏惧,冒着枪林弹雨,紧随团、营指挥所,奋勇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 在攻打复和的战斗中,团前指两瓦主台的辐射天线第三节铜杆被越军炮弹弹片击中受损,歪向一侧,电台收发信号减弱。徐跃初、陈伟君两位新战士机智灵活,果断处置,不顾肆意横飞的弹片袭击,蹲在竹林下迅速将团前指备用两瓦电台的天线杆卸下,换至团前指两瓦主台上,确保了团前指两瓦通信联络的畅通。</p><p class="ql-block"> 两瓦电台有效通信距离5公里。在我团攻打复和最为焦灼的时候,团后指电台距离团前指电台的通信距离超过12、3公里,信号极其微弱,身在团后指的王飞心急如焚!他背上高架天线跑到一颗大树前,准备爬树高架天线,后指的战友见他戴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担心他爬不上树!从小在安化山区长大的他,攀高爬树可是强项,只见他三两下就爬上了树干。高架天线有二十米长,他心想天线挂得越高,通信电波就会传的越远!他使出浑身力气往上爬,越往高处爬,树摇晃得就越厉害,树下的战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王飞一鼓作气爬到了树的最高点,把高架天线挂到了树梢头。从树上下来时,好几次脚踏空,差点摔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团后指电台架上高架天线后,最远通信距离竟达30多公里。战况紧急时,团前指两瓦主台通过团后指电台中转上报了多份15瓦电台的紧急电文,为我团战地通信联络的畅通做出了积极贡献。</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我班三名战友被子弹或弹片击中受伤。谢志强随前卫营尖刀连攻打哥新西北侧无名高地时,被越军狙击手盯上,一发子弹贯通他腹部左侧。黎国兵随二营营指挥所突破复和越军火力封锁时,左腿被弹片击中。卢贵明随一营攻打班占西侧无名高地时,被越军高射机枪子弹击中右侧腰部。胡建迅即从挎包掏出两个急救帮其包扎,仍血流不止,又从卢桂明的挎包掏出两个急救包包扎上,方止住血。</p><p class="ql-block"> 卢桂明流血过多,又饥又渴!胡建摇晃军用水壶,早已空空如也,并拿出杏子饼干,刚给他喂了一口,越军一梭子高射机枪子弹打了过来,打在他们前面不到半米的坡地上尘土飞扬。胡建趁势麻利地一个翻滚,翻到卢桂明的脚下,一手抓住他的脚,一手抓着电台背带,迅速将他往后拖了一米多,背上他就跑向20米远的堑壕隐蔽,并呼唤担架队救护!</p><p class="ql-block"> 在28天的战斗中,全班战友始终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保障两瓦通信联络的畅通,为我团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全班荣立集体一等功!13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团后指两瓦电台王飞</p> <p class="ql-block"> 战后通信连两瓦一班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战后通信连两瓦班二班合影</p> <p class="ql-block"> 本文根据庄文健《光荣通信连》、以及庄文健、杨锡金、陈运兴、黄炳锡、陈炳国、严万明、冯京生、胡 建、王再修、陈波、董兴万、夏云龙、谭庭佐、谢志强、王飞、盘福财、郭玉华、徐跃初、胡比忠等战友的回忆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4年10月29日晚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5年2月26日凌晨修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