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施光南

沈阳小站

<p class="ql-block">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5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南山,祖籍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叶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一代作曲家、音乐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获得“人民音乐家”光荣称号的艺术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p><p class="ql-block">创作生涯</p><p class="ql-block">• 早期创作:1955年,其作品《懒惰的杜尼娅》在北京市少年歌咏赛获奖。1958年夏,为“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创作《青年友谊圆舞曲》。1964年大学毕业后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创作了《最美的赞歌献给党》等歌曲。</p><p class="ql-block">• 创作鼎盛时期:1972年创作《打起手鼓唱起歌》,1976年创作《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1978年创作《吐鲁番的葡萄熟了》,1979年创作大量抒情歌曲,1981年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p><p class="ql-block">• 歌剧创作:1981年创作大型歌剧《伤逝》,1989年底基本完成歌剧《屈原》的音乐创作,1990年3月以“清唱音乐会”形式演出。</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 时代性: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状态,如《祝酒歌》体现了粉碎“四人帮”后的胜利喜悦,《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变化。</p><p class="ql-block">• 民族性:善于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如《月光下凤尾竹》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情,《打起手鼓唱起歌》充满边疆特色。</p><p class="ql-block">主要荣誉</p><p class="ql-block">• 1979年,《祝酒歌》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1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p> <p class="ql-block">施光南在1953年10月1日随父亲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并有幸与伟人握了手。</p><p class="ql-block">施光南当时13岁,他将自己的喜悦心情和远大志向写进了一首小诗:“时刻看看这只手,想想做得够不够,领袖的温暖记在心,永远跟党向前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