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布达拉宫

原上草h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建在拉萨河谷盆地中央的红山(玛布日山)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631年,</span>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布达拉宫。633年,松赞干布迁居于此,并正式建立吐蕃王国,布达拉宫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 842年,吐蕃王国解体,布达拉宫失于维护修善,加上其后几百年间的天灾人祸,使之严重损毁。</p><p class="ql-block"> 1645年(清顺治帝入关不久),在清政府的扶持下,为巩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其后,经过好几代达赖喇嘛的不断扩建,逐渐形成现有规模。</p> <p class="ql-block">  壮丽的拉萨主干道——北京路,布达拉宫所在的玛布日山(红山)和药王山隔路相望。</p> <p class="ql-block">  远观布达拉宫十分雄伟,内有宫室千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故传布达拉宫是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其实,布达拉宫初建时(631年),吐蕃王朝(633~842年)还未正式建立,藏王松赞干布也还未遣使入唐求亲,而文成公主当时才6岁,仅是唐宗室女之一李氏。640年松赞干布遣使入唐求亲,唐皇李世民封宗亲女李氏为“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p><p class="ql-block"> 641年,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松赞干布的王后。</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建在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多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房舍共计1267间。</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与红山浑然一体,其红宫、白宫、四大堡、僧舍,与山脚下的雪城和山后的龙王潭组成了一个雄伟而有生命力的高原城堡。</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地形图(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前的花园,边上的建筑群被称为雪城,是旧政府下属机构办公驻地。</p><p class="ql-block"> 通常,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需要提前去报到,在此地轮候。</p> <p class="ql-block">  先到的游客可在花园等待,拍照。进入布达拉宫室内宫殿区是禁止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前坡是之字形登山石阶。</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前坡登梯入口有个“无字碑”‌。此碑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碑身为方柱式,碑帽为庑殿顶式,庑殿顶式仅宫殿及寺庙可用,以示庄严尊贵。</p><p class="ql-block">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红宫动工。三年后,红宫竣工,在此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并立此无字石碑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上布达拉宫的阶梯相当平缓,但这里的海拔在3700米以上,低海拔地区来的游客容易出现高反,所以常收到“小心慢行”的温馨提醒。</p> <p class="ql-block">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历代达赖喇嘛在此施政和起居生活。这里也是旧西藏地方政府办公地。</p><p class="ql-block"> 白宫的外墙是用牦牛奶➕蜂蜜➕石灰的混合物泼洒而成。</p> <p class="ql-block">  游客分批等待进入白宫参观。</p> <p class="ql-block">  穿过白宫前山宫殿,进入一个露天大平台。</p> <p class="ql-block">  东庭院,白宫主楼正门前面宽阔的平台,是历代达赖喇嘛观赏歌舞的场所。每逢喜庆节日,会在此举行跳神或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两侧为僧官学校和僧舍。</p> <p class="ql-block">  进入白宫主楼参观还需要再次排队。所幸,中秋过后,进入布达拉宫参观的人流减少了,排队等候不需要太多时间。</p> <p class="ql-block">  连廊边的外饰虽然有点陈旧,但仍能看出曾经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  僧舍外墙的藏式花式。</p> <p class="ql-block">  白宫主楼,山顶宫殿,旁边有松赞干布时代的宫殿遗址。</p><p class="ql-block"> 第4层的中央大殿是达赖嘛嘛坐床、新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15世纪,佛教高僧宗喀巴创立了格鲁派(黄教)。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都曾是宗喀巴的学生,为扩大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影响力作出过贡献。“达赖”和“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活佛转世体系。“达赖”意为“学识如海的上师”,“班禅”意为“学识渊博的大学者”。</p><p class="ql-block"> 1645年,清顺治帝初入关时,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贺。1653年,清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正式封号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b style="color:rgb(237, 35, 8);">领天下</b>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确立其在藏传佛教中的领导地位,进而确立其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因此达赖喇嘛住在具有统治权力象征的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 五世班禅于1667年被迎至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坐床,拜五世达赖为师。1713年,清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正式封号为“班禅额尔德尼”,相当于“尊贵的佛学大师”的意思。 </p><p class="ql-block"> 自此,藏传佛教的两大活佛转世体系,转世活佛的最终确认由中央政府确定。</p> <p class="ql-block">  白宫主楼第5、6层是摄政(藏王)的办公和生活区。</p><p class="ql-block"> 最高处第7层,有两座达赖喇嘛冬季的起居宫殿,因终日阳光照射,故称东、西日光殿。</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所有宫室门、窗都有门帘、窗帘遮挡,防止了日照对文物的伤害,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从白宫主楼出来,便见红宫。</p><p class="ql-block"> 红宫内的金碧耀目,太震撼了!所有的灵塔、佛像,可以用金堆玉镶来形容。这里的富有与辖内其他地方相比较,反差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  红宫内供奉了八座灵塔,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是西藏最重要的一个灵塔,用300多公斤黄金铸成。据说灵塔内有释迦牟尼的指骨、宗喀巴(1357~1419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使用过的碗、大象脑子里的宝石等。</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收藏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壁画、佛塔、佛像、观音像、唐卡等,还有明、清两朝皇帝封赐历代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等文物。这些重要文物主要保存在红宫。</p> <p class="ql-block">  红宫最高的殿堂,殊胜三界殿。殿内供奉一座清乾隆皇帝像,还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用万两白银铸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像。</p><p class="ql-block"> 清朝年间,每逢藏历年初一和皇帝过生日,达赖喇嘛都要率领西藏百官在此向中央政府朝拜。</p> <p class="ql-block">  宫墙内的山前部分称作“雪城”,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厦)的办事机构驻地,如法院、印经院、造币厂、藏军司令部、监狱等。</p> <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的红宫上,拉萨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与布达拉宫隔空相望。</p> <p class="ql-block">  还可以看到拉萨河和河上的大桥。</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广场,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其中有一座“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p> <p class="ql-block">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记载了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解放军进驻西藏,西藏和平解放,制度维持原有政教合一模式。</p><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初,西藏的分裂分子发动武装叛乱,解放军奉命平叛。</p><p class="ql-block"> 1959年3月底,西藏平息叛乱,实行民主改革,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使百万农奴获得了解放。</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斜对面是药王山。山上除了醒目的拉萨电视塔,还有一座17世纪建造的藏医药学院。</p><p class="ql-block"> 图正中下部是药王山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1696年,一代药王第司·桑杰嘉措,在药王山上创立了“药王山医药学利众院”。这是中国传统民族医药学办学时间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该医学院学员额定为64人,选自西藏各地66座寺庙,学员没有毕业制度。 </p> <p class="ql-block">  红宫后面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龙王潭”,布达拉宫的后花园,现称为“宗角禄康公园”。</p><p class="ql-block"> 1645年,五世达赖(1617~1682年)在清政府的资金扶持下,为巩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在此挖土堆山,使之形成深潭。</p> <p class="ql-block">  六世达赖(1683~1706年)时,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人工湖称为“龙王潭”。</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单向参观,前上后下。</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后面。</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后门,有供汽车通行的坡道。</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斜对面的药王山观景台,白天同样多人,这是拍摄布达拉宫的最佳视角。</p> <p class="ql-block">  在自身没有亮灯的情况下,在外部射灯的照射下,布达拉宫壮美中更有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有游客喜欢在这里坐着静静赏月。</p> <p class="ql-block">  中秋之月在浮云中忽隐忽现,慢慢升起。</p> <p class="ql-block">  当圆月挂在半空时,游客已逐渐散去。</p> <p class="ql-block">  晚上九点多,药王山观景台上(图左)的摄友还很多。来一次拉萨不易,快要离开了,确实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通常为了减少高原反应对参观布达拉宫过程的影响,一般会在到拉萨几天后,适应了高原环境后,才安排登红山参观布达拉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