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水河边枕雾霜</p><p class="ql-block">天生桥水电站,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的广西白色地区隆林各族自治县,是国家在红水河规划开发建设梯级电站中的首批重点工程,分为两级开发、两级电站。 这一工程,对于桂、黔、 粤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造福于老区人民, 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p><p class="ql-block">我是作为团里最后一批转移人员,于 1984 年春节过后不久离开潘家口,奔赴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站——天生桥的。</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1984 年春节刚过,支队就为部队转移组织了一趟 从遵化至安顺的专列,杜副支队长还专门开会进行了部署。</p><p class="ql-block">按照安排,这趟专列运送包括我们团的最后一批机 关(直属单位)人员、支队警通连部分人员,以及其他单位少量人员。同时还随行携带一批办公设备及物资。</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从北到南两三千公里的长途行军跋涉,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为此任命了列车长、指导员以及车厢长、后勤保障、 联络人员一干人等,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大概是我们团人员居多的缘故,上 级将列车长的担子压在了我的肩上。</p><p class="ql-block">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乘坐本次军列转移的各单位人员按时在遵化火车站集结。待前来送行的支队首长作完简短送行讲话后,我便带领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队伍开始了几天几夜的南下征程。</p><p class="ql-block">千里行军,安全第一。确保转移人员及物资安全、 顺利到达目的地,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只要能够保证转移人员无掉队、无伤亡、无违纪, 就意味着我们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这次行军任务。</p><p class="ql-block">为了实施有效的指挥和管理,我们临时班子成员都分散在各个车厢与部队同在。列车每到停站,大家就会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停站期间对部队的各项服务和管理。班子还会利用间隙时间,召开碰头会,以及时汇总、掌握部队行军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下段行军提出要求。</p><p class="ql-block">列车停站很多,除了大站要停外,有些小站也停,有时还会发生临时停车,给人的感觉简直比慢车还慢。</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频繁的停站,让我们很伤脑筋,但又无能为力。因为让部队这样频繁上下车,谁能保证不会出点 什么状况?途中第一次停车时,就有少数人不等指挥员发出下车的指令便擅自下车。对此, 我们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纠正,并对指挥、协调、联络 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调整和改进。</p><p class="ql-block">应当说,我们的行车安全措施是周密的。上下车, 各车厢长都得清点、报告人数;部队离开列车到军供站就餐,每个车厢都留有一人看守; 部队就餐后离开军供站,还有人员负责“断后”“清场”;夜间行车,各车厢都要安排一个岗哨,由大家轮流值守,可谓万无一失。 尽管如此,有时还是难免出点状况。</p><p class="ql-block">那是一天晚上,大约八九点钟,部队在一个停靠站附近的军供站吃晚饭。照例,按照规定时间,就餐完毕就带队一路小跑返回上车,一切都那么顺利。然而,就在上车清点人数时,有位车厢长赶来报告说他们车厢还差一人未上车。事不宜迟,我们当即派出两组人马分别原路返回军供站和在车站周围展开找寻,同时让各车厢重新清点、报告人数。但令人失望的是,两组人员都无功而返,而此时列车已临近开车了。正当我们焦急万分时,那名掉队的战士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了!原来,他是去上厕所掉了队,又因天黑返回时走错了路。</p><p class="ql-block">终于在一天中午,军列安全顺利到达行军终点站安顺。完成使命,我如释重负。</p><p class="ql-block">安顺离部队驻地还有需坐大半天汽车的山路要走,得经过黔西南州兴义市和花江大峡谷坐半天汽车才能到达 。大约晚上八九点钟,我们才在茫茫夜色中翻山越岭地登上那座落于高山顶上的机关驻地。 与先期来到这里的战友们会合重逢,相见甚欢,行 军疲劳一扫而光。那一夜,我和股里的同志们聊得很多, 睡得很晚。</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起床一看,嗬,好一派大山气象!整个部队营地就座落在红水河畔的大山之上,山上云雾缭绕、松涛阵阵, 山下阳光照耀、春意浓浓。置身这云雾山中,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正当人员会合集中,股里工作调整就绪,突然接到组织上要我参加水指在江西万安召开的部队管理教育及训练工作会议并准备经验交流材料的任务。于是,我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副股长稍作交代后,便立即着手会议材料的准备。</p><p class="ql-block">随后,我和训练股长便跟一位带队的副参谋长,带着会议材料匆匆赶赴万安63 支队所在地参加会议。 那时,正值春暖花开的四月,在我们会议驻地附近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灿如朝霞,争奇斗艳,跟我们在电影 《闪闪的红星》中看到的差不多。那几天早晨, 我都会早早起床,爬上那不高的山坡,尽情地欣赏那满山满坡盛开的映山红。</p><p class="ql-block">会议是一次以部队管理教育及训练工作为主题、团以上单位代表参加的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第一项议程就是走进 63 支队所属几个基层典型单位,实地参观学习他们抓部队管理教育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图五:图为水指部队管理教育训练工作会议留影,第二排左六为作者】 </p> <p class="ql-block">接着就进入会议的重头戏——典型单位作大会经验交流发言。 作为典型单位之一,我们团由带队的那位副参谋长按照事先准备的材料进行了发言,所介绍的做法和经验后来还写进了大会总结中。</p><p class="ql-block">按照议程,会议听取水指首长的主题报告、开展分组讨论之后,就该进入最后一项议程大会总结了。 不料,就在举行总结大会的头天晚饭后的参会单位负责人会议上临时决定增加一项议程,即在水指首长作会议总结讲话前,从典型发言单位中挑选几个单位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向大会作一个表决心性的发言。 很荣幸,我们团也被选列其中。于是乎,起草发言稿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我的头上,我也只好勉为其难了。</p><p class="ql-block">经过稍许酝酿,我便从晚上自由活动时间开始动起笔来。 写这样的发言稿,我当时的想法是,首先得简单阐述一下这次大会的主要精神和任务是什么,然后才是重点讲清楚怎么办,而且要讲得具体、实在、可行,还要适当运用一些能提劲儿、有战斗力的口号性、修饰性语言,以增强现场气势和效果。有了明晰的思路,自然写起来就会少费周折,大约到晚上十一点多,就拿出了一篇三四千字的“决心书”。第二天早上,那位副参谋长便拿着它走上了上午总结大会的发言席…… 没有想到,他的发言赢得了会议代表的不少掌声。</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万安会议后的一段时间,部队管理教育工作主要就是围绕万安会议精神抓落实。此后到年底的半年多,是我和股里同志齐心协力抓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落实最为忙碌的一段时光,当然,也是我军旅生涯的最后一 班岗。</p><p class="ql-block">为了强化部队的作风建设,我们深入连队,对部队的作风纪律、内务卫生等进行检查督导。我和副股长各带一组人马,分片包干实施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与连队干部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有段时间,为了纠正个别战士私自外出到圩集游玩、军容不整等问题,我们还徒步上下山来回十几里去山下圩集上开展纠察。</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部队的军事训练力度也加大了。各单位利用早操、施工间隙或抽出一定时间,开展队列训练、 作风整顿。 在此基础上,团里组织了一次颇具规模的会操演练,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也为自己能尽一份应尽之力而备感欣慰。【图六:图为作者(右一)与团长陈明辉(左二)、政治处主任谢英才(右二)、副参谋长刘远清(左一)在机关大楼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时值盛夏,万安会议精神正按部署有条不紊贯彻落实之际,我主动提出趁这个时候由自己带一名医生前往四川大足县(今重庆大足区)处理一名伤残战士的退伍遗留问题,并争取解决这一最后积案。 之所以主动请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时我已获知自己被批准退伍, 想在离队之前再为部队多尽点力。</p><p class="ql-block">得到领导同意后,我便带上卫生队小黎医生迅速赶往那名伤残战士的老家。</p><p class="ql-block">该战士因伤致残,腿装假肢,已办理评定伤残等级和并不算低的抚恤金,还配有轮椅等。但因难以满足本人要求而未能向地方办理移交,从此一 拖多年悬而未决。 有备而来的我们,住进该县招待所,决心集中精力攻克这一“老大难”。</p><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急于去找当地民政部门进行交涉,而是集中精力开展对该战士的说服动员工作。“谈判”当然是艰难的,有时去该战士就在县城的家,但多半还是在我们下榻的招待所进行。那段时间, 一位自称是该战士姐姐的女士常陪他一起来和我们谈, 我们便利用这样的机会做这位女士的工作。该女士倒是个比较通情达理之人,到后来她甚至还帮我们劝说起她的弟弟来,这让我们的 “谈判”省去了不少麻烦和阻力。</p><p class="ql-block">“谈判”最终取得了突破,当然是以部队对该战士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适当增加为条件。我们迅即将解决方案电告部队,并很快得到领导同意。 当我们办完差事离开大足时,不觉月余光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组织实施 1984 年的老兵退伍,是我为部队所做的最后一项工作。由于万安会议精神的深入贯彻、部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我们职能部门力量的加强,因而那年的老兵退伍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也算是我军旅生涯的“完美收官”吧。</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去,归来已中年。1985年1月,我告别朝夕相处的战友与那火热的军营,回到了往后那方安身立命之地——湖北宜昌。</p><p class="ql-block">十六年青春无愧,十六年军旅如歌。青春早已逝去,但青春记忆在我心中永存。(连载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清风亮剑,四川大竹人氏,1969年4月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61支队4团服役16年,历任战士、保管员、见习助理员、参谋、副股长、股长等职。1985年1月退伍转业到湖北宜昌市税务局从事税务工作,先后任职副所(科)长、所长、城区分局长、市税务学会秘书长等,曾担任《宜昌税务报》主编、《宜昌税务志》总纂。2009年9月退休,偶有文字见诸网络平台或平面媒体,出版著作《平凡的奋斗》《清风漫笔》。</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