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朝花夕拾】重读经典,感悟人生

焱焱妈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焱焱妈</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8427672</p> <p class="ql-block">我今年七十岁了,读过很多书。‌读书可以带来内心的宁静与幸福‌;可以提升精神颜值和从容面对生活‌;在经历了生活的锤炼后体会更深刻‌。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p> <p class="ql-block">二十岁时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心中涌动的情感与少年时大相径庭。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老朋友,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鲁迅先生一同漫步在他那既温馨又复杂的记忆世界里。</p><p class="ql-block">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再只是羡慕鲁迅先生那充满野趣的童年,而是更多地感受到了他对自由与束缚的深刻体会。</p><p class="ql-block">我学会了思考。感受到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从稚气的童年走向成熟的青年,而如何在这样的转变中保持内心的纯真与自由,或许是我们都需要面对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形象让我动容。她虽然粗俗、迷信,但对鲁迅先生的关爱却是真挚而深沉的。</p><p class="ql-block">这让我意识到,人性中的美好与缺陷往往并存,而真正的理解与宽容,正是建立在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之上。我开始学会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人与事,不再简单地以好坏来评判。</p><p class="ql-block">二十岁的我,读《朝花夕拾》,不仅仅是在回味一段段往事,更是在这些往事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的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我内心的迷茫与渴望,也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步入三十岁的门槛,生活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重量与色彩。我重新翻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时,其中的《猫.狗.鼠》一文,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的诸多思绪。</p><p class="ql-block">初读此文,还是在青涩的少年时代,那时的我,或许只能理解到鲁迅先生对猫儿的厌恶,对狗儿的同情,以及对弱小者的深切关怀。但如今,当我再次捧读这篇佳作,却仿佛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世界。</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以猫狗鼠为喻,巧妙地揭露了社会中那些虚伪、自私、残忍的人性弱点。</p><p class="ql-block">猫,象征着那些看似高雅实则阴险狡诈的伪君子;狗,则代表着忠诚、勇敢,尽管有时也难免盲目跟风;而鼠,作为弱小者的代表,它的命运总是充满了无奈与悲哀。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又深刻,让人不禁对鲁迅先生的智慧和洞察力感到由衷的敬佩。</p><p class="ql-block">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像猫一样的人,他们狡猾、残忍,总是想方设法地打压我们;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像狗一样的朋友,他们忠诚、善良,给予我们无尽的温暖和支持。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学鼠总是在阴暗中爬行,要阳光、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和困难。</p><p class="ql-block">三十而立再读鲁迅,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成熟而坚韧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已至天命之年。在这个沉静而深邃的年纪,我再次捧起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心中涌动的情感与年轻时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那些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离我们生活遥远的文字,如今却如同老友重逢,字字句句都触动着心底最柔软的部分。</p><p class="ql-block">比如鲁迅先生的《父亲的病》这篇文章。先生以冷静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父亲从咳嗽、咳血到全身水肿,最终病逝的悲惨过程。</p><p class="ql-block">请来的郎中,或是借治病之名行敛财之实,或是开出稀奇古怪的药方,让病人家属四处奔波寻找难以备齐的药引。这些行为不仅无助于病情,反而加重了病人的痛苦。</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也通过文章揭示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盲目崇拜与对于死亡的恐惧。在那种环境下,人们往往将生命的延续寄托于虚无缥缈的"药引子"或是"神医"之上,而忽视了医学科学的真正价值。</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不仅是对鲁迅先生父亲逝世的悼念,更是对旧社会医疗行业的一次深刻揭露与批判。最关键的一点,是鲁迅先生在一个世纪前,就犀利的提出了对死亡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西医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的没有痛苦。</b></p><p class="ql-block">五十岁再看这篇文章,在哀悼父亲的同时,除了更加懂得珍惜家人的感情和生命,明白了医学的局限性,每个人都应该理性看待死亡这个严肃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在我步入古稀之年,岁月如流水般悄然逝去。当我再看鲁迅先生《朝花夕拾》对藤野先生、范爱农、孔乙己三个人物的描写,心中生出诸多与以往不一样的感慨。</p><p class="ql-block">藤野先生,那个在异国他乡给予鲁迅先生无私关怀与教诲的学者,他的治学严谨、平等待人,让我深感敬佩。如今再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与情感的交流。藤野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一点,成为了我心中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年少时看范爱农,认为他和鲁迅是针尖对麦芒的“宿敌”。而现在再看范爱农,认识到他是一个充满爱国情怀却命运多舛的小知识分子。他渴望变革,渴望国家富强,却最终因无法融入那个腐朽的社会而走向绝路。他的故事告诉我,一个时代的变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与决心,更需要整个社会的觉醒与支持。</p><p class="ql-block">孔乙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他的形象迂腐、麻木。孔乙己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悲哀。年少时,可能只觉得孔乙己可笑又可悲,对孔乙己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现在,我却看到了他的善良和慈爱‌,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边缘人”的无奈和悲哀‌。</p> <p class="ql-block">重读鲁迅,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他对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鲁迅先生没有选择逃避或沉默,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用他的笔作为武器,为民族的觉醒和进步呐喊。</p><p class="ql-block">重读鲁迅,感受到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他的文字简练而有力,寓意深远,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他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让我深感敬佩。</p><p class="ql-block">重读鲁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共鸣与思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鲁迅先生的文字将继续陪伴我,仍然是我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