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柳州螺蛳粉

荷塘月色

<p class="ql-block">螺蛳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那独特的风味,像是一场舌尖上的狂欢,辣、爽、鲜、酸、烫,每一口都充满惊喜。这碗热气腾腾的螺蛳粉,上面铺满了各种食材,仿佛在诉说着柳州的故事。它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承载着柳州人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20日,“柳州螺蛳粉”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这不仅是对柳州螺蛳粉品质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传承的肯定。早在2008年,柳州螺蛳粉手工制作技艺就入选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这一碗小小的螺蛳粉,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螺蛳粉的美味,离不开那独特的汤料。汤料由螺蛳、山奈、八角、肉桂、丁香、多种辣椒等天然香料和味素精心配制而成。辣椒在明末从美洲传入中国,起初只是作为观赏作物和药物,进入中国菜谱的时间并不长。但辣椒强势进入中国后,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饮食革命。柳州人将辣椒融入螺蛳粉并加以发挥,才有了现在的螺蛳粉。很多人吃过螺蛳粉后会质疑,为什么螺蛳粉里一颗螺蛳也没有。其实,螺蛳粉的螺汤是由螺肉、猪骨、药材、天然香料等民间秘方熬制而成的,熬过汤后的螺肉精华都浓缩入汤里了,所以就不再保留螺肉了。那大红汤底的螺蛳粉,装在一个不锈钢的大锅里,红色浓稠的汤汁里漂浮着各种配料,旁边放着木勺子和小网筛,仿佛能闻到那股独特的酸辣味儿。</p> <p class="ql-block">螺蛳粉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历史较短,但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传承悠久。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说,柳州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就是一段采集食用螺蛳的历史。嗍螺和米粉在柳州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的结合,诞生了螺蛳粉。螺蛳粉的出现,就像是柳州历史文化的延续,带着柳州人的记忆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酸笋、酸菜、猪脊骨、生菜、炸花生米、萝卜干、黑木耳、草果、小茴香、香叶、葱花等辅料可以在螺蛳粉做好之后加入。这些辅料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为螺蛳粉增添了更多的风味。当这些辅料被放入螺蛳粉中时,仿佛一场盛大的聚会,每一种辅料都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让螺蛳粉变得更加美味。</p> <p class="ql-block">关于螺蛳粉的真正起源,可谓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1980年代中,解放南路有家兼营干切粉的杂货店,其店员早上常拿一把干切粉,到隔壁阿婆的螺蛳摊去煮,后来又有人买来青菜调配。卖螺蛳的王记阿婆觉得此粉味道甚佳,于是就卖起了螺蛳粉。还有一种说法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谷埠街菜市成为柳州市内生螺批发的最大集散地,附近工人电影院的观众散场后,喜欢在附近逛,形成谷埠街夜市。柳州人素来嗜吃螺蛳和米粉,有些夜市老板同时经营煮螺和米粉。一些食客喜欢在米粉中加入油水甚多的螺蛳汤,就此形成了螺蛳粉的雏形。又有一种说法是19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几位外地人来柳州,到了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摊点,因骨头汤已没有,只剩一锅煮螺余下的螺蛳汤,摊主就把米粉放到螺蛳汤里煮,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几个外地人吃后大呼好吃。摊主后来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做成了螺蛳粉。不管螺蛳粉的起源是哪一种说法,它都已经成为了柳州的一张美食名片,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品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