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娘的故事

蓝天

<p class="ql-block">  古代‌包拯称其嫂子为“嫂娘”是因为嫂子在包拯幼年时对他有养育之恩。‌在民间传说和戏剧中,包拯自幼失去双亲,由他的嫂子抚养长大。嫂子对包拯关爱有加,不仅抚养他成人,还教育他读书识字,为人处世。因此,包拯对嫂子怀有深厚的感情,尊称她为“嫂娘”‌。这个称呼体现了人们对嫂子高风亮节、为包家劳碌一生的赞美和敬仰‌。</p><p class="ql-block"> 然而,根据史书记载,包拯的父母双全,并没有哥哥,因此“嫂娘”的故事并非发生在包拯身上,而是发生在包拯的次子包绶身上。包绶幼时由其嫂崔氏抚养长大,崔氏清贫度日,一直把包绶抚养成人。包绶对崔氏以母礼相待,这就是“长嫂如母”典故的原型‌。后来,崔氏受到朝廷表彰,被封为永嘉郡君,并在家乡建了一个节妇台以表彰她的节妇行为‌。</p> <p class="ql-block">  现代《嫂娘》7集电视剧的故事,则是发生在广东大埔县‌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城市知青张敏在丈夫意外去世后,选择留在农村照顾婆婆和五个弟妹的故事‌。张敏是一个生长在大城市的知识青年,被遣返回乡接受“再教育”,并与当地的农民结婚。然而,她的丈夫不久后死于车祸,留下了五个弟妹。张敏在婆婆去世后,心甘情愿地承担起了抚养弟妹的责任,省吃俭用,帮助他们完成学业。‌</p><p class="ql-block"> 该剧讲述了城市知青张敏在丈夫去世后,面对家庭重担与风俗压力,毅然选择留下,以嫂娘的身份无私奉献,独自抚养五个弟妹长大成材的救事。</p> <p class="ql-block">  "既当嫂子又当娘,围屋讴吟至爱章。"</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讲述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妻侄马建功1974年出生于永济市城西街道张华村,他上边有个哥哥叫马建红。弟兄俩个成家十多年后父母先后离世。</p><p class="ql-block"> 弟兄俩个各自都有运输工具,平时跑车搞运输,生活过得还算滋润。</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建功妻子不幸患了白血病,虽四处求医末能挽回妻子黄俊梅的生命,俊梅于2015年的腊八节早上不幸去世,撇下了建功及两个未成年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当时衔坊邻居以及亲朋好友都估计到建功今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p><p class="ql-block"> 这时,建功嫂子马当当担负起“长嫂如母”的责任,无论是在生活方面,或者物力财力方面从不与建功分你我,硬是帮建功把两个儿子成了家,养了孙子孙女。建功的两个儿媳都是零零后,对于做饭一窍不通,更别说带孩子啦,当当又担负起当婆婆奶奶的角色,建功一家七口吃饭带娃的重担也一并落在当当身上。</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街坊邻居及亲朋好友提起当当都竖起大姆指连连称赞,都说十里八乡难找当当这么一个贤惠善良的媳妇。</p><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告诉当当“你是马家的大功臣,换做姑父我和你姑姑做不到和你一样”。</p><p class="ql-block"> 多少次邻居朋友都让我把当当这个事迹写出来宣传宣传,今天谨把此文呈现给大家,也是略表对妻侄媳妇当当的感谢之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马家家庭和睦,美滿幸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