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城区主要庙宇

成成(余文成)

<p class="ql-block">  展示建瓯市城区主要庙宇主要是 弘扬佛教优秀文化,展现时代精神。繁荣和丰富建瓯历史文化产业,净化人们心灵,供人们细细品味或作更深入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把佛教的智慧、慈悲、平等、圆融的精神传递到社会上去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回报人群。</p> <p class="ql-block">建瓯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个七百多年。位于建瓯城东1.5公里的白鹤山南麓,依山傍水,座北朝南,背倚白鹤山,面临建溪水。是福建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宫观,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末清初重建,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堪称全国仪见,2006年批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日报》的创刊地。进山门第一殿是“灵官殿”。上二十级石阶,便是“前殿”,供奉十殿阎君。沿戏台再上五级石阶,是主殿“圣帝殿”。为中国仅存的“飞檐脊天”式建筑,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得特别完好,至今仍存留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主殿左</p><p class="ql-block">边为慈航殿,右边为药王殿,主殿之后是“后宫”,分九开间,建筑与前殿相似。供奉天地人三界神明,从左到右依次为玉皇殿、临水殿、吕祖殿、大太子殿、后宫、二太子殿、天河圣母殿、大圣殿、土地公殿。</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庙—东岳行宫,正以开放的胸襟海纳八方信众,竭诚欢迎各界人士来这里进香祈福、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灵宫殿</p> <p class="ql-block">圣帝殿</p><p class="ql-block">东岳庙主体建筑,殿宇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十一檩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总宽28.5米,进深六间,总长22.2米。是较为典型的明代早期风格。整座建筑工艺精巧,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圣帝殿古朴宏大,营造规范,工艺精巧,既保留着中原地区寺庙建筑大梁柱的特点,又具有为适应闽北山区雨季集中,需强调采光通风和排泻雨水功能和地方特色,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是目前国内不多见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秀古代建筑。</p><p class="ql-block">供奉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大生仁</p><p class="ql-block">元圣帝。东方万物始,故主管人生命之长短。或子为父母病危,而焚疏假年,谓之‘借寿’,或病中语言颠倒,令人殿前关魂,谓之‘请喜’,故酬答尤虔。祈恩还愿,终岁络绎。圣诞:三月二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后宫</p> <p class="ql-block">主殿之后是“后宫”,分九开间,建筑与前殿相似。供奉天地人三界神明,从在到右依次为玉皇殿、临水殿、吕祖殿、大太子殿、后宫、二太子殿、天河圣母殿、大圣殿、土地公殿。</p> <p class="ql-block">  慈航殿供奉的是慈航大士,即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象征着慈悲和救苦救难的精神。慈航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道教和佛教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在药王殿旁边灵涌泉井,这口井是在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p> <p class="ql-block">药王殿</p><p class="ql-block">供奉妙应真人孙思邈,救急济危,广积善德。圣诞:四月二十八日;左边文昌帝君,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圣诞:二月初三日;东平忠靖威烈元帅。右边财神爷,赵公明元帅。圣诞三月十五日;萧公太保。</p> <p class="ql-block">  光孝寺,八闽著名佛寺之一,原名“南山光孝寺”。光孝寺位于建瓯市城南约1公里处。铁狮山麓、建溪之滨,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重建,嘉靖毁于火灾,万历又重建,续后清康熙及光绪两番增修,民国十四年亦曾维修,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三十余年历史。被誉为福建佛教之发祥地,在福建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建瓯光孝寺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游览、谟拜圣地。</p><p class="ql-block"> 明代鼎盛时,曾聚集千计僧侣。直至1949年二月十九日观音圣诞,还授最后一堂戒。而今在光孝寺受戒僧人,侨居美国、南洋、日本及香港传播法音者,大有人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法堂</p> <p class="ql-block">从前往后依次伽蓝殿、客堂、藏经楼、祭堂、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坑里廟</p> <p class="ql-block">‌ 建瓯坑里庙‌位于福建省建瓯市西郊坑里,是一组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文化为一体的建筑群。该庙群主要包括天后宫、太保庙、关帝殿、观音阁、大戏台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1.5亩,建筑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建瓯坑里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3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庙群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反映了人们对多元信仰的需求。特别是天后宫中的妈祖雕像,高达6.8米,由一株千年柳杉雕琢而成,展现了高超的木雕艺术。</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太保殿、关帝殿‌、‌观音阁‌、‌大戏台‌等建筑:这些建筑丰富了庙群的宗教和文化功能,成为游客参观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坑里庙位于建瓯市西郊坑里,面朝坑里水库,背靠黄华山,距市中心仅10分钟车程。这里风景优美,绿水桔园映衬其中,是一个理想的旅游和休闲胜地。</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供奉妈祖,妈祖原名林默娘,因其在海上救助遇险人们的传说而被尊为“海上女神”。妈祖雕像由一株千年红杉雕刻而成,展现了高超的木雕艺术。</p> <p class="ql-block">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建瓯民众都要举行各种朝拜活动。</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24日至5月5日,湄洲妈祖金身千年首度巡游台湾一百天,受到台湾一千多万人次的所视膜拜,成为海峡两岸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俗交流。1997年初,钟楼坑里庙子导人信议将原建在高门头的天后宫迁建于坑里庙。1998年,四方善信在城区黄华山东靠的坑里堤建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大殿刚落成,即有一株千年神木出土,恰似妈祖神像,顾具传厅色彩,如今该神像已婚成中华一见,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弱所。</p><p class="ql-block"> 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故事传说,2004年6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标志着妈祖现象被国家止式界定为妈祖文化。2006年5月20日,着测将租祭典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以大陆主导、两岸人民共同来与申颖的《的祖信俗》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太保庙‌:始建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关帝殿</p> <p class="ql-block">岳帝殿</p> <p class="ql-block">坑里水库,水上游乐场所。</p> <p class="ql-block">  建瓯市黄华山公园,古城墙之内侧,为城中之山,山上林木葱郁、曲径通幽,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秀丽为一城之最。站在山顶上,远眺双溪合抱,宛延曲折,奔流不息。俯瞰城关,楼宇迭起,人来车往。顿觉气势轩昂,心胸开阔。</p> <p class="ql-block">  白云寺‌位于黄华山公园内,白云寺不仅历史悠久,还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是探寻佛教真谛的绝佳之地‌。</p><p class="ql-block"> 白云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刘宋元嘉初年(公元425年),当时太守华瑾之将郡城迁至山麓。寺庙在元至正末年(1368年)由左丞阮德柔筑城至山顶,并在明清时期多次修缮和扩建‌。寺庙背靠龙岗,俯瞰芝城,环境幽雅秀丽,是当地重要的宗教和文化场所‌。</p><p class="ql-block"> 白云寺的建筑风格古朴庄重,每一砖一瓦都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贞元阁知恩报恩念佛堂,建瓯贞元阁成立于2004年06月17日,位于建瓯市芝山街道东湖园1号,人气很旺。</p> <p class="ql-block">莲花寺</p> <p class="ql-block">旧的莲花寺</p> <p class="ql-block">天湖山,位于建瓯市城西郊约7公里处,是近郊旅游的胜地。海拔354米的天湖山,山径盘绕,茂林修竹,环境清幽,给人以宁静之感。旧《建瓯县志》中记载,山上有"双1泉"、"紫芝庵"、"空翠亭"等36个景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使得天湖山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天湖山下有一碑记,记载早年山顶中间土地平旷,有一湖水三顷,碧波澄澈,形态如葫芦倒挂。这就是天湖山名字的由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水已经干涸,如今只剩下一处名为"饭浆泉"的泉水,却也颇显奇观。这泉水白如凝乳,水质清冽,味美甘甜,源源不断,展现出自然界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天湖山上还有一处名为"老佛庵"(园通寺)的寺庙,吸引着朝山拜佛和旅游人士的常年不绝。寺庙的存在,为天湖山增添了一抹宗教文化色彩,使得这里不仅是一个自然风光的观赏地,更是一个心灵的寄托之所。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历史,天湖山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p><p class="ql-block"> 天湖山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近郊旅游的热门选择。无论是漫步、慢跑、骑行在山径之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是在寺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成为了近郊旅游的首选之地。无论是自然爱好者,还是文化探寻者,天湖山都能满足每一位游客的需求,提供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天湖山都能给予每一位游客最真实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被南平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南平市宗教协会授予:建瓯圆通寺</p><p class="ql-block">2021-2022年度</p><p class="ql-block">“生态·安全·文明”和谐寺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