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豫章罗氏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 6、豫章罗氏的形成秦武陵令罗君用之子罗珠(前245~前155),在父亲因公殉职后,由袭兄职继任武陵县令、后又任罗县(今湖南汨罗市,后改治所于湘阴)县令的叔父君赞公抚育。罗珠公自幼天资聪慧,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了诸子百家之书,知识十分渊博。他“初从叔仕秦,秦亡仕汉。”有的族谱记载珠公“督运汉军粮饷,灭秦伐楚有功”,汉朝建立后 “仕汉高祖为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故后世称珠公为大农公。)”后来又任参军知政(相当于现在管辖数省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制周边诸郡,赋税宽平,倡导节俭,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汉惠帝时,罗珠因耿直不阿,不与恶势力为伍,特别不满吕后专权,为同僚和吕后所不容,被迫出守汉之九江郡(约辖今江西省全境)。但老百姓感其德政,都争相投奔他。此前郡人张交献出一块地方(地点大约在今南昌城一带)供灌侯婴筑城。在城尚未完工时,灌侯婴他任,罗珠到来后继续动员人力修筑城池,终于修成了周环十里,开辟六门的大城池。城修好后,罗珠亲手在护城河边种植豫章树,从此在这里定居下来。汉朝大行郡县制度时,朝廷决定在此设郡。为了肯定罗珠的筑城之功,也为了豫、章两种树木已经成为该城的特有景观,朝廷便将该地命名为“豫章郡”。豫章的郡名,系由罗氏而来;而豫章一地,又很早就是罗氏的主要繁衍中心,因而罗氏遂以“豫章”为郡望。汉惠帝七年,吕后临朝称制,纲常紊乱。为了避祸,罗珠隐居于西山洪崖(今江西新建县附近)之所,结草为庐,以清贫为乐,且自号“怀汉”,表达自己不忍忘汉之意,直至去世。由于罗珠的才学、品德、功勋、官爵在以往罗氏人物中均无前例可比,其影响波及全国。因此,全国各地大多数罗姓子孙(包括监利罗氏),奉罗珠为始祖,篡谱衍派均以罗珠为一世祖,以罗珠居处豫章为郡号。珠公生子六:居厚、宣礼、子成、知政、抵德、成通,天下罗氏子民大多为其后也。监利各支罗氏都是珠公长子居厚之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