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相聚

布谷

<p class="ql-block">  老同学夫妇从外地归来,我又叫上四位同学,设家宴招待,大家欢聚一堂,不免又谈起了在师范读书时的一些难忘的事情。我们于一九八三年九月份进入陵县师范读书,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当时我们班一共四十六个人,来自德州市,禹城县,陵县三个地方。我们读的是小中专,即从初中直接考入师范,三年毕业后就去学校教书,铁饭碗就端在手里了,当年考小中专是最热门的,有些上了高中的同学又回到初中复习考小中专,我们这些考上小中专的同学们都是经过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熬炼、过五关斩六将(先预选后考试)的勇气和运气、身体健康的严格把关聚到一起的,缘分啊!</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年龄, 人生的花季,渴望获得知识,渴望了解世界,渴望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面对毕业后的职业,大家拼命地储备知识,书法,美术,音乐,体育,文学艺术等,同学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入相关的兴趣小组,得益于那个年代打下的良好基础,同学们毕业后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做的风生水起,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课时间,校园里的大喇叭就播放一些流行歌曲,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金锁银锁》、《月光下的凤尾竹》、《草原之夜》等,那优美的旋律,甜美的嗓音,动人的歌词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她唤起了我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每到五一、十一或元旦时,学校要组织文艺演出,每个班都要出节目,有风琴弹奏,钢琴弹奏,笛子独奏,口琴合奏等乐器演奏,有合唱,独唱等歌曲演唱,有独舞、集体舞等舞蹈,还有山东快书、相声等曲艺节目,八四年元旦演出,我和同学姜风平自编自演了一段相声《零蛋》赢得同学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拿了创作奖,演出奖双项奖。</p><p class="ql-block"> 谈起当时的物质生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像开忆苦思甜会一样!当时的生活条件特别差,吃饭就像修河的民工一样,以组为单位拿着桶子,提着篮子去打饭,早晨晚上是馒头咸菜,中午是炖白菜或炖冬瓜,油水很少,卫生条件很差,夏天碗里的菜没有苍蝇的时候很少,看见苍蝇用筷子夹出来接着吃。那时正是年轻体壮长身体的时候,同学们饭量特别大,有个同学除了学校供应的每月三十斤的粮食外,自己还要再买六十斤的饭票,一天平均吃三斤。</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们在初中读书时,男生女生基本不说话,而且还划着三八线,到了师范男女生说话交往已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偷着谈恋爱的人也有了,我们班里有两对终成眷属,从外地回来的同学夫妇就是其中的一对。</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飞快,那帮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已成孩子的爷爷奶奶了,乌黑茂密的头发已被岁月染成了白色,青春靓丽的脸庞也爬上了皱纹,长上了老年斑!大人围着孩子转,老同学们陆续离开了陵城区,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享受着天伦之乐,同时也给孩子们默默地付出!</p><p class="ql-block"> 都说小中专师范生是时代的产物,这些学生为教育事业输入了新鲜血液,贡献了毕生精力,推动了小学、初级中学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