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保险职业生涯(9)(回忆录连载)

山西郭促

<p class="ql-block">第一章第4节</p><p class="ql-block">重操旧业撰公文(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上)我明白,要写好会议小结,一是要知道一把手在会议结束时重点想讲什么,二是要客观地收集好会议讨论情况、言之有据,话之有理,而且能够抓住问题与重点,并和一把手思路相吻合相佐证。</p><p class="ql-block">1998年2月24日召开的中保人寿大同市公司年度工作会议,既有全体大会听报告,也有分长短险业务、内控管理内容的三个专业会议;与会人员讨论时也是分成四个组,城、乡公司结合,经营公司与管理科室交叉,颇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会议讨论结束后,各组负责人、联络人还集中进行了汇报,我参加了部分小组的讨论会,也认真记录了集中汇报的情况反馈内容,于是加班加点写出来1998年2月25日下午结束会议时石总的讲话,也就是会议小结。这个小结,除了常规性的会议评价外,我重点结合相关情况及任务形势要求,总结概括了当年“任务大、有竞争;费用减,任务增”的特点;提出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核算意识的新理念;明确了市公司费用、服务三倾斜,即“向基层、向展业、向竞争”的新举措。对基层公司最关心的任务费用问题,按照当年省公司考核市公司七项主要指标,即:保费收入,费用率,新增固定资产购置费,上交资金,贷款清收率,利润总额、保费资产率分主次做了解释,简洁明了,一听就懂。由于许多在县里党政机关材料中使用的术语概念,放在保险公司会议上讲,大家都觉得很新鲜。石总很高兴,表扬我小结写得挺有水平。于是说调我就因为我笔杆子好,大家也认为确实材料写得不错。</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就偶尔主动写了《赠保险新时尚》、《寿险市场中的辩证法》、《关于养老金保险的调查思考》等文章。分别在《中国保险》、中保人寿办公室、中保山西寿险办公室相关简报上全文刊出,而且质量也颇高,基本上写一篇采用一篇,年底山西省公司评为全省模范信息员。大同公司就我一人,当年是量化评比,我并不知情,次年收到证书才知道。</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不论省市公司大家都认可我是个能写材料的人,我很不好意思。无奈才又重操旧业,专职写文字材料为绝大多数职场人员不愿干的苦差事。 遗憾的是,一直到今天我偶尔还在做着这样码字的事情。老家有一句俗话“讨吃棍难拿难放”,我体会确实是至理名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