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象山北路明德路口往北不远处有一幢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建筑,它前身是原南昌电影公司行政大楼(南昌市文保单位),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式三层砖瓦结构。很多次坐25路公交从这里路过,今天专程来访这幢老建筑。 ▲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建筑 ▲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 走近后看见,大门上写着“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看介绍说2017年,东湖区政府启动旧城改造,将该历史建筑完整保存下来。2018年,东湖区政府对建筑主体进行全方位保护性修缮加固,并进行了室内装饰和展品陈设。2019年1月南昌市首个“公助民办”的非国有博物馆——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正式开馆。 ▲大厅 展示馆总建筑面积852平方米,展陈空间不大,展陈面积524平方米,一共两层,但展品丰富,陈列各类文物、图片等千余件,横跨上世纪20年代至今天,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虽仅五百余平方米,却在斑驳砖墙与错落展柜间,将南昌这座"英雄城"的红色血脉凝练成一首无声的史诗。工农红军时期留下的借条、红军家属优待证、红军退伍军人登记表、磨损的红军斗笠、锈迹斑斑的土制手雷……千余件展品在暖黄灯光的晕染下,如星辰般缀满有限的空间。 ▲工农红军时期留下的借条 二楼展陈 ▲赵醒侬 方志敏 袁玉冰 ▲二楼主展厅 ▲红军家属优待证、 ▲红军退伍军人登记表 欧阳毅(1910-2005),开国中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欧阳毅将军书法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手书 ▲跟着老师认真听讲 参观时遇上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听讲,认真观看。在二楼听到两个男孩喊着,“快来看毛爷爷的雕像,还有邓爷爷的雕像”,这或许就是刻在骨子里的英雄城红色基因。 ▲可爱的孩子 ▲看见毛爷爷了。 离开展馆时,凝视着门口墙上的马灯,这座曾见证过烽火硝烟的老建筑,此刻化作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它提醒着我们:英雄城的红色基因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每个南昌人记忆的褶皱中,在方寸展柜里,等待被看见、被铭记、被传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