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近年由于受身体及大环境影响,工作生活皆不顺遂。其实,在时代大潮里,一贯的产生了叛逆心理。在宁静的乡野维持不了生计,繁华的都市又寄放不了极具古典色彩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年少时,常常不屑于为物质而劳心,以至年长体衰被贫病相侵。或稍有盈余,又被“人性本善”所诓,日常所需常常捉襟见肘。生活经营至如此模样,难怪父兄妻友相轻。如此种种,更添内心的苦闷与感叹。千古流传的“老人言”诚不相欺。</p><p class="ql-block">在失业的日子里,也只能看看闲书以打发那些无所事事闲散时光。对于书籍,可谓既爱且憎。爱其充实滋润了生命,憎其剥离了现实而趋于理想主义的图腾。比如人性,情感,人事,物质,以至于基于此的存在主义的生命、人生和婚姻与家庭。</p><p class="ql-block">很早之前就读过《呼啸山庄》,对其“人世间的爱”与“超人世间的爱”概念尤为深刻。只是岁月的递增并没有使觉悟变得有所厚重与悠远。倒是日复一日沉沦于《红楼梦》的斑斓与终极的虚空。叔本华尼采的幽暗虚无共佛陀永生恒常圆满之境的绞杀,儒道中和善美持本的渲染与美西丛林血腥的肆虐相互间的生死搏奕。身在其中,既是持器参与者,更是彼此存废的见证者。或许肉身败给了现实,但灵魂却尚存最后那点苟延残喘的崛犟。尽管如此,依然固执的深信那一定是生命次第的浅薄和觉识的粗陋,但得行至最高处,一切自会圆润融通。</p> <p class="ql-block">天光夜色,信步由缰,柳笛旌箫,那是谁家的婴儿降生,又或者是哪家的老人辞世?趟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又见近在咫尺沉静躺在寺院后面那片宁和幽静而又略显孤寂的小山,山巅尽览,红尘俗世万家灯火的幽暗与璀璨……山风不止,松涛不息,静静地躺在夜色笼罩的草地,相伴天际星月。此情此景,曾是多么的熟悉,其实,在灵魂的最深处从未远离……神游太虚,意沉妙海,妻女呼归声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