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杭州的古街巷---十五奎巷

求实

杭州的古街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题记:</b><span style="font-size:18px;">杭州,一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以其秀美的西湖山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座繁华都市的喧嚣背后,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角落,它们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探索。不同于西湖的波光潋滟和雷峰塔的巍峨壮观,杭州的古街巷,更多的是一种市井的烟火气,一种生活的味道,这些老街巷,大多分布在运河两岸,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与沧桑,也承载着老杭州人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杭州的古街巷,就像是一本本历史的教科书,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也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它们是杭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杭州最迷人的地方之一。有人说,街巷是一座城市的骨骼,众多街巷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座城市。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都在一条条街巷中体现出来。杭州城市历史悠久,拥有众多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和独特的小巷子。这些小巷子通常隐藏在闹市区域里,是游客们探寻杭州历史文化韵味的绝佳去处。下面,请大家跟随镜头,带你走街串巷,看看老底子杭州,感受这座城市不一样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杭州,吴山脚下,鼓楼旁边,有一条十五奎巷。十五奎巷,杭州最值得逛的烟火气市井老街。这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这里保留了众多杭州老建筑,是一个人间烟火气息浓郁的地,更是体验地道杭城生活的绝佳去处。十五奎巷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古巷,承载着杭州悠久的历史文脉。作为御街二十三坊之一,它东起中山南路,西至城隍牌楼巷,接丁衙巷。长约500米,宽8米左右。在南宋时期,这里曾是最为繁华的娱乐场所,歌舞、街头杂耍等表演,热闹非凡,堪称南宋“百老汇”。据说这里还是古时酒楼瓦肆的聚集地。周边景点众多,美食也很多,是杭州必逛老巷子之一。漫步其间,豆浆油条、生煎小笼等小店,让这里充满了烟火气息,似乎每一处都讲述着杭城过往的繁华与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五奎巷,全名叫周衙弄北十五奎巷。南宋时称竹竿巷,属长庆坊。明称十武魁巷、石龟巷、石乌龟巷。清称十五奎巷,民国和建国后沿用,1966年改名为大红花巷,1981年复名为十五奎巷。命名十五奎巷有两说:一说巷徽州会馆内有一大石龟,俗名石乌龟巷,因嫌其不雅,改称十五奎巷。另一说,明嘉靖年间,巷人多习骑射,科举考试时一举得十人,故称十武魁巷,谐音读成十五奎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巷子不长,一眼就能望到头;也不算宽,还不到10米。然而,这个巷子实在不一般:五代十国的吴越国王钱镠在这个地方建过鼓楼,南宋的皇帝赵构在这里设过太庙,是真正的皇城根下的宝地;巷子又是四通八达,东口和南宋时的御街相接,可至河坊街、城隍牌楼巷、丁衙巷、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的胡雪岩故居,还通往临安城遗址、杭州博物馆、吴山花鸟市场......巷子又刚好在吴山脚下,随便从哪里一拐,即可上到吴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尔干客栈旁的石梯,是通往神仙机位的秘密通道。拾阶而上,眼前豁然开朗,远眺望仙阁,古建与现代生活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五奎巷26号,是一幢三合院式的老宅,如今已成文物保护,大门无法进入。根据仲向平先生编著的《杭州老房子》记载,这幢老宅楼上楼下正屋各四间,厢房横轩各两间,中间是青石板铺底的大天井。这样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构架,说是有四水归堂、采光纳福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五奎巷南口向四牌楼方向走,有一座“民不能忘”牌坊。这里原有为纪念祀伍员(伍子胥)、褚遂良(唐初大臣、书法家)、岳飞、于谦四位先贤而建的“忠节祠”,现在的“民不能忘”牌坊是根据文献资料还原的,上面记述着四位先贤的生平事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的墙门大多为合院式格局,三合院或四合院,两进或三进,由低到高,依吴山取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跨过“民不能忘”牌坊,前面就到了大马弄。大马弄南起太庙巷,北至城隍牌楼巷,长230米,宽4米。元称大马弄。南宋时马车司设此,故名。又有司农寺、将作监等衙署亦在左右。清时抚标中军署亦在其地。1966年称韶山巷, 1981年复称大马弄。“大马弄”这三个字可是从毛泽东笔墨中拓下的。弄有上山小道通紫阳山泼水观音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马弄是杭州最后的马路菜市场。有许多本地美食,例如:酱鸭、油墩儿、周萍粽子、阿龙牛肉煎包、葱包烩、蒋师傅爆鱼等等。大马弄保留了杭州最淳朴的生活和美食,每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显得格外有烟火气,其实这里就是几十年来杭州人最普通最日常的生活的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大马弄不仅可以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这里更是味蕾的天堂。外酥里嫩的葱包桧、皮薄馅鲜的小笼包、蒋氏酥鱼的鲜美细腻、素烧鹅的清雅爽口,每一口都是对杭州美食文化的极致诠释。在这里,美味纯正的小食可以带你领略地道的杭州风味,开启一场舌尖上的风情画卷,沉醉于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