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敦煌也是我们今年春节的选项之一(最终去了重庆)。上周话题重启,于是当爸、当当舅妈和我3个年龄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老年人又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闪游” ,连头带尾不到4整天。上网订莫高窟的门票时,得知2月底前月牙泉、玉门关等景点免票,莫高窟半票,意外的惊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目前杭州敦煌没有直航 ,最快一班经停兰州也要5个半小时,且2天一班。当天航班延误很久,15:10才落地。 好在敦煌与杭州有2小时的实际时差,晚上19:30左右才日落(早上8:30左右日出),机场取了车就直奔鸣沙山月牙泉而去。途经雷音寺,这是古时长安以西唯一的一座雷音寺,玄奘驻足过,应该就是西游记里的大雷音寺吧。寺很大,人极少,所有供奉之物皆扫码自取,只见一个义工老奶奶在打扫,找个游客帮我们拍合影都等了一会儿。多云转晴,天空越来越蓝,落了叶的白杨树亮得发光,就那样笔直站着,纤尘不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知道鸣沙山月牙泉还是大学从两个张掖武威的同学处,闻名不如见面,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小。先骑骆驼,我挑了匹高大健硕的白骆驼,一步一晃,细沙夹带在微风中拂过脸庞,若有似无,巨大的沙丘如金黄的海浪,凝固在阳光下,成为我们的背景。想象着两千年前的张謇西行,脑海中过滤成一副唯美的画面,可惜少了驼铃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了梯子爬鸣沙山省力很多,大约120米高,700级台阶,网上说20-30分钟的路程当爸带我愣是13分钟登顶,我中途停了不下10次,气喘如牛,整整一年没锻炼的结果。淡季没有滑沙,就静静坐等日落,看着S型沙丘的光影变幻。往下望,月牙泉更加玲珑精致,仿佛贴在鸣沙山肚脐上的一弯新月妆。也像一滴眼泪,被风沙吹干了一半,却仍不情愿消失轮回,不愿忘了前尘往事,千年守望,你在等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莫高窟,其他行程随意。第二天起床时一弯新月还挂在蓝黑色的天幕上,不急不忙9:00出发,我们酒店离莫高窟游客中心只有1.2公里。从没住过这么大的酒店,占地1200亩,只有3幢两层楼300多间客房,大门到客房1.4公里。冬天看不出户外的绿化,但一幢楼里有5个室内花园,也是西北少见的一抹绿色了。第二天问了服务员,说只有9位客人,那真是贵宾待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莫高窟淡季第一场上午10点,提前40分钟在数字展示中心(游客中心)看两场电影,然后统一坐大巴到5公里外的实地。从进场到下午5点景区关门,除了中午短暂的1小时等候休息,都在看窟。莫高窟现存有塑像及壁画的共492窟,目前开放的不到50个,我们看了球幕电影285、428、420、220、45、61共6个,普窟29、328、335、340、16-17、323、292、61、96、148共11个,特窟45、321、275、220、217共5个,复制窟275、217、249、220、285、25(榆林窟)、419、3共8个,去掉重复一天共看了23个窟,激动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敦煌艺术,已有近千种专著,敦煌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此刻我手边正翻开樊锦诗主编的《敦煌》,重新细看回味前几天的感觉。作为普通人,进窟首先是视觉享受,实在太精美了。45窟(特窟首推)的阿南塑像,活脱脱一个盛唐走出来的富家小公子,姿态放松却又面带腼腆地站在你面前,仿佛在聆听又仿佛欲说还休。335窟的维摩诘居士壁画,线条用得酣畅淋漓,人物目光炯炯,眉毛上挑,身体前倾,一副胸有成竹气势逼人的形象跃然墙上。再如321窟西壁的6位散花天人,及上方的飞天,虽因颜色脱落人物主体大部分风化成黑色,但那灵动的飘带、欢愉的神态,慵懒的姿势,依然让人赞叹不已。撇开背景,我一定会认为这是几个黑人在跳非洲舞,现代艺术。哈哈。最美的塑像和壁画基本都集中在唐代及前后几十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唐盛世是五千年中国的顶峰,难以逾越,是后世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梦。梦回唐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纸香墨飞诗赋满江,豪杰英气大千锦亮,眼界无穷世界宽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以为莫高窟(还包括榆林窟、东西千佛洞)的史学价值更在艺术价值之上。千年前的人们单纯为了信仰建造了莫高窟,却无意中为我们保留下了当世的百态,除了宗教,还有建筑、音乐、服饰、日常活动,让历史变得具象,触手可及。275窟看到了天上宫阙的阙究竟长什么样,220窟看到了32人的豪华乐队,好些乐器如方响、箜篌、拍板等早已失传。17窟就是大名鼎鼎的“藏经洞”,如今只剩下一座高僧像和一副侍女壁画,有意思的是树上挂着一只非常现代时尚的单肩布包。记得220窟西壁也有小孩穿着非常时尚的背带裤,还有V字领的短袖T-shirt配短裤的,真是风水轮流转啊,据说很多国际奢侈品都采用了莫高窟元素。高晓松在新歌《不要回答》中说四万年后的一天,你们来到这里,我们留下的礼物,只有唱片电影诗歌和酒。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就是曾经存在过的意义,是千年后我们收到的礼物。印象最深的莫过于61窟,建于五代,后壁一整幅13.45米X3.42米的五台山全景图,是整个莫高窟最大的壁画,详细描绘了东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圆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社会风情,据说梁思成就是根据此图找到佛光寺,确认其为唐代建筑的。边看边听,惊叹之余更多感动,千年前的先辈啊,你们是如何用脚丈量这上千平方公里的山川的。西壁的经变图中居然有现代人熟悉的十二星座,除了处女座和射手座,其他图案都非常相似甚至一模一样,说明唐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已经十分顺畅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晚饭后去了敦煌书局。毫不夸张地说,这放在北上广也肯定是一网红打卡地。进门穿鞋套,左边是书架沙发,右边是文创产品,(敦煌的文化元素太丰富了,文创产品繁多精美,我买了好多)。二楼空间更大,有台阶可席地而坐,有DIY自制书籍室,有书房书桌椅供人自习,有现做咖啡可以小憩。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到了打烊时间,出了书局继续逛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夜已深,街上依旧灯火通明,路灯是飞天,街心九色鹿琵琶彩灯,有的路两旁树上挂满灯笼,灯笼上是一句句耳熟能详的诗祠;有的路两旁树上缠了小灯泡,真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没想到市政府门口也是巨型的彩灯组合,感觉把正门都挡住了。当爸感慨比杭州的节日气氛热烈多了,我说可能是西北地区电力充足吧(灯一直亮到天明),也不知道这是春节的装扮呢还是四季常态。兴奋过头,子夜躺在床上还跟当当舅妈微信聊天,讨论今天看了哪几个窟,漏记了哪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两天下来,我对敦煌的印象非常好。首先是干净,无论景区还是街道,比很多地市级的北方城市好太多。二是各个景区管理规范,井然有序,不愧为老牌的旅游城市,一个常住人口18万的西部边远小县城有国际机场,有海关,中国估计也没几个。三是服务水准高,酒店办理入住后服务员一直拉着行李领我们到房间;逛到敦煌夜市时,拍档老板出来招呼,我们说吃过晚饭了,他马上止步,笑说:那好,等明天有空的话再来。也许是淡季的缘故,整个小城清清淡淡,却让人舒舒服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三天一路向西,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雅丹,往返行程近400公里。也考虑去榆林窟的,当爸说看了这么多窟,需要时间消化,转换一下自然风光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千佛洞只开放了4个,结论是不值一看。但洞外的景致让我们流连了许久。不同于雷音寺和莫高窟前的排排白杨,此处木已成林,踩着脚下铺满落叶的沙石土穿林而过,眼前是蜿蜒曲折的党河古道,敦煌的母亲河,两岸崖壁陡峭,月牙泉水基本冰封,但这里依然河水淙淙,旁边一步之遥的河滩上却结着20厘米厚的雪冰。闭上眼,感受阳光洒在脸上,有风轻抚耳旁,小河轻快地唱着歌迎向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阳关和玉门关都只剩下遗址,汉长城遗址,烽燧(瞭望塔)遗址,大小方盘城遗址。就像参观雅丹时讲解员说的,雅丹体也有发育、生长、成熟、衰老、消亡的过程,唯有非物质文化可穿越时空传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这些我们从小朗朗上口的诗句一下涌上心头,茫茫戈壁沙丘,远离长安3600里,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回归故里,寂寥惆怅思念有之,热血豪气壮志亦有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时光流转,不变的是人性,是情感,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也许不远的将来硅基生物就会替代碳基生命,但他们永远不能体会作为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终点站雅丹地质公园。扫盲了,原来“雅丹”不是地名,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就是这种戈壁上一个个突起的形态各异的沙土丘,在我看来和阳关玉门关遗址差不多,区别在于雅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好看。去雅丹主要是为了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到了吗?三个老人在夕阳下“飞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结尾的彩蛋是观星。返程路上随便一停车,关灯抬头,哇!黑夜中繁星点点,似用钻石织就的一张巨网笼罩在头顶,一闪一闪亮晶晶。不同于新西兰Tekapo那浩瀚苍穹的星辰,让人敬畏神圣,这张星网让你觉得“手可摘星辰”。如果是夏天,我想我会躺在车顶,数着星星好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四天中午的航班,上午去了两个西晋墓和敦煌博物馆,其实去博物馆就够了,墓里的宝贝也多在博物馆,可以从从容容地看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强烈建议淡季去敦煌,机票、住宿、租车、门票都便宜,游览人少体验好。鸣沙山骑骆驼当天才几百人,旺季时3000匹骆驼每天走10次,莫高窟的讲解说旺季她每天讲5场,现在每天1场,可以讲更多,到处不用排队。吃的也好,当当舅妈说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牛肉面,肉食爱好者的盛宴。至于天气,也不是问题。我第一次冬季去北方,一查那几天敦煌最低温度在零下11-9度,临行匆忙买了秋衣秋裤还有暖宝宝。也许是没风,体感温度没这么冷,秋衣秋裤和暖宝宝都没用上,一件厚羽绒服一条抓绒加厚的防风裤即可,下午气温回升到7-8度,走快了还会觉得热。当然手套帽子围巾(围脖)一定要带上。我忘带防晒霜了,是个教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类敦煌,心向往之。作为中国人,有条件的话,有生之年去一次敦煌吧,去看一眼莫高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2.28</p> <p class="ql-block">早晨7:50</p> <p class="ql-block">早晨8:40</p> <p class="ql-block">酒店楼内花园</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大名鼎鼎的17窟——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维摩诘居士</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青绿山水</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门口</p> <p class="ql-block">汉长城</p> <p class="ql-block">大方盘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雅丹体</p> <p class="ql-block">西晋墓中的画像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