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吾儿方及弱冠,年甫十八。吾本欲作一文,谆谆告诫,助其行于人生之途。偶适吾儿入党申请书,展卷阅之,再三往复。其文辞恳挚,热忱溢于行间;文思精妙,斐然成章。于党之思想,领悟入微,洞察至深。见此,吾心甚慰,本欲以母言相劝,今觉言语苍白,难以增益。唯愿吾儿矢志不渝,不忘初心,践行入党申请书之宏志,笃行不怠,不负韶华,不负党国之期望,以青春之火,铸铮铮之业。今转发其文,以誌之!</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潘翠芸</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敬爱的党组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郑重提出申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的父亲,中学教师,1997年入党;我的母亲,小学教师,2001年入党。我成长在福建泉州的一个小县城南安,在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度过了六年时光。要如何描述我的童年呢?我想说“长在红旗下,沐浴春风里”。这绝非空洞的辞藻,而是我对童年生活最生动、最贴切的诠释与写照。在课堂上,我一次次地被邱少云、黄继光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打动,为金色鱼钩里老班长的牺牲、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落泪;在放学后,校园广播里准时响起《红领巾心向党》《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红色歌曲,铿锵昂扬的歌声回荡在空旷的校园中,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中有句歌词让我感慨万千,“红领巾心向党,我们是党放心的新一代”。当初懵懂无知、天真烂漫的那个少先队员,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信仰坚定、本领渐长的青年。正如歌词里唱的那般,我们真的成为了让党放心的新生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学的我逐渐展现出过人的聪慧,老师们说我是块“读书的料”。十二岁那年,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准备并通过了泉州实验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当小城尚处于恬静的梦乡中,我坐上公交来到学校,在还未开启的校门口等候;我不知疲倦地演算着精巧的奥数、反反复复地背诵着深奥的古文。这些努力都基于一个信念一一我觉得南安太小了,我想去泉州看看。通往泉州的路并非一片坦途,南安到泉州的公交,单程要走一个多小时,而这条路我走了六年。离开父母、孤身在外,十二岁的少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与孤注一掷般的理想主义并存的,往往是来自现实的沉重引力。成长的路上,学业的压力、生活的琐事,如同层层迷雾,时不时地让我陷入迷茫。但教科书里传达的思想,却一次次地将我从青春迷茫中唤醒。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它鼓励我走出内心的彷徨,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顺利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小镇青年来到城市的自卑心态是普遍的,在大多数同学把道德与法治当做死记与硬背时,它却如同刺破阴霾与风雪的阳光,引领着我的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正让我选择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是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提到的《共产党宣言》。我至今仍记得我阅读《共产党宣言》的那个夜晚,静谧的灯光温柔地洒在书页上,一切仿佛静止,世界就剩下我与这本散发着真理光芒的经典著作。当我的目光触碰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如电流般传遍全身。马克思与恩格斯以犀利的笔触、深邃的思想,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社会机器运转的隐藏规律。书中关于阶级斗争的论述,打开了我认识历史与社会的大门。我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小学课本里的英雄故事,到中学课本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再到《共产党宣言》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慷慨宣言,我脑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感性飞跃成为了理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面对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我仿佛看到了祖国母亲的未来、人类社会的明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它描述的那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如此地令我心驰神往。我的理想与追求,应当与这样伟大的事业紧密相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了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夜晚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共产党宣言》不再仅仅是一本书,更成为了我思想的转折点,指引我踏上马克思主义的征程。我也不断地阅读、思考、学习,渴望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中学阶段,我陆陆续续地研读过《毛泽东选集》《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不断地汲取养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感受到它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一一它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能够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武器!无论是观察社会现象,还是思考个人成长,我总能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中找到新的思路与方法。这也让我在面对愈发纷繁复杂、价值取向日益包容的世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相信马克思主义。我也逐渐明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而马克思主义正是我实现这一使命的有力指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年12月,我面对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举起右手、握拳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入团誓词中的那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同一颗闪耀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田,在理想信念的滋养下,生根发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中学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我不畏惧、不退缩,任凭躺平摆烂之风如何盛行,无良媒体如何为不思进取正名一一因为我坚信,财富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人不可能在奢靡享受中创造出任何劳动果实,一个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不能也不该躺在劳动者创造的巨量物质与精神财富中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知识分子应当与劳动者一道,冲在生产科研的第一线,用知识引导和武装人民,这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政治站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常常听闻老师们和长辈们谈及自己的奋斗经历,他们讲着如何到城市闯荡、如何为梦想拼搏,讲至动情处,我不禁也同他们一起潸然泪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没有哪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相较于长辈,我们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同时我们也面对着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包容多元的价值取向、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以不断学习的心态紧跟甚至引领时代、以平视世界的姿态讲好中华文化与中国故事,在时代的考验下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奔赴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拥有青春的躯体,心中燃烧着火一般的激情、脑中充盈着无数新的想法与创意,我渴望且热望着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为时代做出自己的青春贡献。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课本里有爱因斯坦的这么一段话,“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仍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城市的高楼大厦、道路桥梁,无一不是建筑工人的劳动果实;身上的衣服鞋袜,无一不凝结着纺织工人的血汗。我不应拥有着美好的青春却浪费光阴,也不应享受着优渥的条件却挥霍无度。我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学习、刻苦奋斗,争取在未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高中选科时,我选择了物理、化学、政治,这一跨度极大的组合。我期盼着学习更多的知识,渴望着成为一名拥有复合背景的人才。在刻苦学习与砥砺奋斗中,我在2024年高考时取得了福建省物理方向661分的优异成绩,高于厦大法学院录取切线12分。我没有选择去往其他大城市,而选择了留在了我亲爱的家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苏联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唱动荡的青春》,它这么唱道:“时刻挂在我们心上,是一个平凡的愿望:愿亲爱的家乡美好,愿祖国呀万年长。”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出生后学的第一门语言不是普通话而是闽南语。小学每当台海局势紧张时,总能在头顶听到战机的轰鸣声;我希望祖国能够早日统一,我的家乡也能因此而繁荣发展,这里的孩子也不必再畏惧战争。我选择继续留在这片沃土,见证这里现在正在发生和未来将要发生的发展与变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我报名了厦大涉外法治实验班,经过多轮的中英文笔试和面试,我从五十余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涉外法治实验班。我也报名并通过了第一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修班、第十五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研修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党中央看齐。同时,我还主动参与学生工作,现于法学院团委宣传中心采编部担任干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上大学的那段闲暇时光,我还未满十八周岁,无法提交入党申请书。之后的学期里,忙于学业、忙于各个笔试面试、忙于适应大学生活,未能抽出一段时间,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和思想状况。这是一份写给党的“情书”,不能草率、不能马虎。于是我在春节期间,噙着热泪、含着深情,写下了这份入党申请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马研班的第二轮面试时,老师问我,“你觉得正确的入党动机是什么?”一时间,我语无伦次,不知该从何说起。从小学校园广播的红色歌曲说起吗,是否有些太过冗长?从中学政治课本里关于党的性质宗旨的介绍说起吗,是否有些过于古板?面试结束后,我思考了很久。我发现在我的观念世界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然成为一种毋庸置疑的坚定选择,仿佛是融入血液的本能、根植于心间的笃定。无需外界过多的渲染与鼓动,它便成为我人生征程中无可置疑的坚定方向。我自幼时起便听党的故事、听党的教诲而长大,读党的理论、学党的方针而成熟,在党的教育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享受着奋进的青春。我没有理由不入党,我没有理由不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历经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党的深刻认识,基于过往人生的经历与感悟,更基于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我将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与政治站位;首先在思想上入党,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在组织上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我怀揣着对党的崇敬与向往,带着过往经历的认识与思考,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申请。我深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使命与担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涉外法治实验班中努力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能够在法治领域为国家贡献力量打下坚实基础;我会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会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确保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也会积极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虚心接受党组织的批评和指导,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不断完善自我。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我愿以赤诚之心和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党的旗帜下,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之火!</span></p><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敬礼!</p><p class="ql-block"> 申请人:</p><p class="ql-block"> 申请时间:2025年2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