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城,我愿是你“下一个客户”

冰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现代社会的宏大叙事中,老龄化浪潮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汹涌而来,由于多数家庭已是“独子”当家,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已难以为继,养老院恰似一座宁静的港湾,为步入暮年的老人提供着最后的尊严与庇护。当下社会对于“子女送老人去养老院”这一现象存在多元解读,主流观点多认为这是子女自私、不孝、是对年迈父母的抛弃。从这个层面而言,我或许就是那个所谓的“不孝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八月底,我和大姐推着母亲的轮椅缓缓走进淮安九如城养老院那悠长的走廊,每走一步感觉自己的心也在不断下沉,这难道就是今生陪着母亲走她人生的最后一程?失能失智的母亲脸上始终洋溢着与儿子女儿相依偎的幸福,那种对孩子绝对信任、懵懂茫然的笑容,却让我的心口如针扎般疼痛。是啊,又能如何呢?毕竟我也自顾不暇,已然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场景让我想起多年前送小外孙第一次去托儿所,那撕心裂肺、如生离死别的哭喊令我心灵颤抖,心中万般的不舍和怜爱;如今则是送 91岁的老母亲去养老院,那一刻,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冷血杀手”,我将亲手抛弃生我养我的母亲,内心阵阵歉疚绞痛。诚然,孩子去托儿所是为其开启他人生的画卷,而母亲进养老院,于我而言却是万般无奈之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将轮椅上的母亲郑重地托付三位护工钱姐、蒋姐、王姐,把本应属于我的责任,化作一份沉甸甸的重托与期望,交付给了她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养老院主任、护士长是两位稳重、好脾气的姑娘,她们耐心地回答我们各种问题,对我们的诸多“不放心”一一给以解答,让我们心里多少踏实了一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失智失能,身形沉重,在这里她将度过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我们未曾征求她的意见,只因她已无智力和能力做主,更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我想,倘若父亲在世,是绝然不会同意我们这么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18 室成为母亲的新家,在这全新的环境里,她神情既有欣喜又略带慌张,一旦置身于一群陌生的老人中间,她总是心神不宁地左顾右盼,我深知,她这是在寻觅身边熟悉的亲人,那是她精神的依靠与“安全防火墙”。护工大姐告知我,母亲今日一直朝着门口张望,口中反复念叨着:“人呢?人呢?”因为昨日与她告别后,我便是从此处走出了她的视线。我听后心中一凛,莫非老人家内心仍保持着清醒?她这是在寻找和盼望自己最亲的亲人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选定的这家养老院位于淮安市区里运河畔位置好,却显环境局促,规模不大,硬件条件一般般。这里既没有健身康复器材,也没有兴趣活动室,只有一个大客厅一张供老人围坐的长条桌,靠北墙根立有一个大屏幕彩电,这便是老人们的活动场所与全部文化生活。我对养老院的“硬件”不甚满意,比如整个养老中心竟无一处晾晒衣服的地方,更别提让老人晒太阳了。我觉得,老人冬天晒太阳极为必要,这不单单是“补钙”所需,更是预防老年忧郁症精神生活之必需。来到养老院的老人大多失能,基本无法自理,甚至连基本诉求的表达都困难。然而,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却需每日与这样一群老人相伴,在保障他们吃喝拉撒的同时,还得为他们做卫生、陪他们玩耍以哄其开心,更要时刻揣摩他们的需求并竭力服务,着实不易!我从心里赞叹这几位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的姑娘和特能吃苦耐劳的护工大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她们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挥洒汗水,每天面对一群暮气沉沉的老人,从事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却被要求耐心细致,容不得出半点差错。养老院有两位小姑娘担任管理人员,三位护工大姐承担起照顾老人、为老人洗刷等所有苦、脏、累的活儿。每天早晨起床时她们工作量最大也最为紧张,要逐个为老人洗漱、协助上马桶、穿衣,然后在活动大厅统一喂饭等等,等一切都收拾好两位管理员来陪老人做健身操、上手工课,看电视节目。中午午睡后每周两次伺候老人洗澡,这种时候,三位护工必然忙不过来,即便所有人都上阵,依旧颇为紧张。护工大姐还需轮流排班,确保每天夜班有人,一夜要照顾巡查四至六次,为老人更换尿不湿、预防老人发生意外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笔触聚焦于这座港湾中的几位女性,她们很普通也并不强壮,却用双手托起老人的晚年,用爱心编织温暖的日常。尤其是护工,她们从事的是平凡而伟大的职业,是养老院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守护者,是老人幸福晚年的关键所在。在养老院里,老人们的身体机能已然衰退,自理能力几近丧失,护工便是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宁静月色,始终陪伴在老人身旁。帮助老人穿衣、洗漱,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食、喂药,协助他们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照料,实则是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温暖细节,他们用爱与责任,为老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在养老院中,老人们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悉心照料,更渴望心灵上的慰藉,此时养老院所有管理人员分工不分家,都是他们心灵的抚慰者。她们会陪老人聊天,倾听他们年轻时的故事,分享生活的点滴,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养老院还适时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节日期间看文艺表演,每日的老歌回放、健身手操等,让老人们在活动中找寻乐趣,释放情感。护工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他们每日面对的是身体虚弱、情绪多变的老人,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爱心。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却始终坚守岗位,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老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儿子我的职责是每日陪伴老妈聊天,让她开心愉悦。每天我在她身边一天要呼唤她不少于二十声“亲妈妈”,她总是响亮认真地一声声应承着我,这让我心里很是熨贴。是啊,年届七旬还有亲妈妈的呼应,我已很知足和幸福啦!我们这样的呼应令护工大姐很感兴趣也很有触动的在旁边“看戏”,后来她们也这样模仿我的腔调喊:“老妈妈!”,母亲每次都提足气高声热烈的回应她们,于是,养老院空气中每天都回荡着亲情和真诚的欢笑。在陪伴老妈的过程中,我目睹了养老工作的酸甜苦辣,深切体会到她们工作的艰辛,也深深地被她们爱老人如家人、献身养老事业的责任心所触动。退休之后,由于种种机会和便利,我曾走访考察过全省不少于十家高中低档的养老院,见识了多种养老模式,也曾作深层次思考,因为这不仅关乎我老母亲,更关乎我自己“最后一程”的品质的安排和打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当我们身体基本失能时,住什么样的地方、吃什么样的食物、玩什么样的项目其实都并非至关重要,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的人,也是送我们最后一程的人,这样的人首先需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因为他们将决定着我们能否心情平和、身无痛楚、体面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出生于五十年代,正赶上“计生”时代,我们的孩子皆是“独生子女”。如今我们已步入老年,即将步入风烛残年。有人预言我们晚年的最后一程必定“充满血雨腥风”,对此我深信不疑。大家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未来不仅要伺候和送别至少四位老人,还要应对职场的竞争、下一代的负担等,着实令人担忧他们能否承受得起?近些年来,我们亲眼目睹身边老友的“结局”,常有“兔死狐悲”之感。不瞒您说,我们夫妇已制定好这“最后一役”的战略,并且不止一次地作过推演:面对不断缩小的“包围圈”,我们已完成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实在是“弹尽粮绝”已没有力量去反击和“反围剿”,此刻我们只能选择坦然面对生死,各自保重、分散突围,倘若被俘,绝不叛变,即便只剩一口气,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实在不行,我们约好了,大不了“奈何桥上等三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已的生活方式,养老院,是我们生命暮年的驿站,如今我已亲眼所见它是温暖与关怀的汇聚之地,它不但承载着社会的责任,也处处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在陪伴老母亲最后一程的日日夜夜,经过实地考察现场检验养老中心和中心的所有服务人员,你们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让我折服,我坚信在你们宁静的港湾、在夕阳的余晖中,我必定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享受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为此我今天趁着头脑还清醒郑重表态:九如城,我愿是你的“下一个客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