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好,鲍鹏山私塾课一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来学习论语里面的第一章第一则《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 <p class="ql-block"> 这一则放在论语里面的开篇第一章。</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看看论语的第一章很有意思啊,就是子曰的后面第一个字是什么?是“学”。也就是说,学习在孔子看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p><p class="ql-block"> 孔子曾经自己很谦虚地说自己啊,他说,我并没有更多的其他的优点,我唯一的优点就是好学。</p><p class="ql-block"> 他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在人群里面要找到忠厚的人,那很容易,但是要找到好学的人就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 那么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学的人。所以论语开篇第一章的第一个字就是讲学啊。</p><p class="ql-block"> 那么这个时代也在暗示我们,对人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人不是上帝,人不是神人,不是万能的人,生下来都是有缺陷的。</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道德上,还是我们的能力上,还是我们知识的拥有上,我们都是有严重的不足的。那么没关系,上帝给了我们种种知识上、能力上和德性上的不足,但是上帝也给了我们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上帝希望我们自己通过学习来弥补我们种种的不足,而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自我上升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只有在学习之中,我们才有可能完成自己人生的蜕变,才能让自己变得像圣贤一样,像他们一样高尚。</p><p class="ql-block"> 所以,学在论语里面第一个字就出现了,他也就是暗示着我们,打开论语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有这样的学的心态。</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一般讲学习这个词,也来自于这一句话,但是学和习,在这个地方,意思还是有一些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习”字,我们来看一看,在繁体字的写法里面,“习”字上面是一个羽毛的羽,那什么意思呢?</p><p class="ql-block"> 就是鸟张开了他的翅膀在练习飞翔。</p><p class="ql-block"> 韩非子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跟一个人讲游泳的道理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让他到水中自己去游,才能够真正的学会游泳。</p><p class="ql-block"> 那么同样,鸟的妈妈跟鸟说飞行的道理也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把它从悬崖上推下去,从鸟巢里面推出去,逼着它在天空中自我的学会飞翔。</p><p class="ql-block"> 所以,学和习的区别就在于什么呢?学,我们可以学到知识。</p><p class="ql-block"> 但是从知识到能力有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 学,我们也可以了解一种人生的道理,但是由道理变成我们自己行为的准则也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要靠习来做弥补。</p><p class="ql-block"> 只有在习里边,我们才能够把知识变成能力,才能够把道理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我们知道了人应该孝顺,可是我们自己真的在面对自己父母的时候,我们孝顺了吗?</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后来一直在说知行合一,实际上知行合一,中间所需要的就是这个习,所以习非常重要。这个习不是复习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个习是践行的意思,把我们所了解的道理践行,付诸以实践,付诸于自己的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 然后,孔子反问,我们不亦悦乎,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吗?为什么这件事情很快乐呢?因为我们在“学”里面懂到了道理,我们在“习”里面又把道理付诸于实施。</p><p class="ql-block"> 然后,在这样的学和习里面,我们逐渐地完善了自己,让自己接近于一种圣贤和神灵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进步,我们在提升,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再看下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从远方来,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为什么朋友来了,我们就会很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这里面有好几个层次。首先朋友来了,大家契阔误䜩,心念旧恩,在一起喝茶,在一起谈话,在一起叙述以往日的友谊,这当然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但是一个人有朋友说明了什么?有朋友说明你有德性,有友谊说明了你在朋友里面有市场。</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朋友说明了你自己的德性,可以让很多人聚集在你的周围。</p><p class="ql-block">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仅可以给你带来朋友相聚的快乐,还能够让你体会到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因此,孔子说,这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吗?</p><p class="ql-block"> 哎,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两句话里面讲快乐的时候,孔子用的词是不一样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用的是悦,这个悦是心字旁加一个兑,他是指内心中的喜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个乐是要表现出来的,载歌载舞的样子。所以我们看这一点,这个地方孔子的词用的是非常非常之准确。</p><p class="ql-block"> 自己学而时习之,这是个人的修行,是个人的修为。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并且体会在内心的。</p><p class="ql-block"> 比如说,我们在读书里时候,我们看到了一种道理戚戚与心。这个时候你很快乐,但是你未必需要手舞足蹈。</p><p class="ql-block"> 但是朋友来了,你很快乐,你不能说我就藏在心里,你必须把它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你说我内心很快乐,但是我表现得很冷漠,那朋友会觉得受到冷遇了?</p><p class="ql-block"> 朋友受到冷遇以后,对你有所抱怨。哎,我来了,你不高兴吗?然后你说我很高兴啊,可是高兴了,你为什么没有表现出来呢?</p><p class="ql-block"> 所以,读书的快乐,修行的快乐,是自己内心里面的快乐,你可以藏在心中。但是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你必须要表现在你的行动上。</p><p class="ql-block"> 你要用你自己的热情去拥抱朋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好,我们再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p><p class="ql-block"> 哎,这一句话就有了一点转折了。人不知本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什么叫人不知啊,不是人们不知道,而是说没有人了解你,没有人能够了解你的才干,没有人了解你的能力,也没有人了解你的贡献,没有人了解你的一番苦心,甚至没有人了解你的德性。</p><p class="ql-block"> 你德性很高,没人知道你贡献很大,没人承认你能力很强。</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明白,这个本来真的是一件很不快乐的事哦,可是你经过了休息休息之后?你提升了自己的境界以后,你突然发现你自己并不为之怨恨。</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就是一个君子的行为呢?因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当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他会想,是不是我的德性还不够。而小人在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呢,他一定会怨恨别人,你们怎么就不能够睁大眼睛看到我的优点呢? </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我们说,这个不止是人类社会,是我们的生活中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孔子实际上在跟我们讲,面对着我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坦然的态度。我们不可能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够让别人理解,我们在生活中总有被别人误解的时候,总有被别人曲解的时候,我们总有一些时候我们的成绩被别人抹杀,我们的德性被别人忽视,我们的能力被别人小觑。</p><p class="ql-block"> 你不能够做到每一件事情,你受的每一份委屈都去跟别人说清楚呢?!</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委屈是不可避免的。</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很多委屈,生活中的很多很多误会,这都是不可避免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能不能要求我们每一次被委屈的时候,我们都能够去跟别人说个清楚?!</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这样的心态,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屈原曾经抱怨过,国无人莫吾知兮,那个意思就是说,我有那么大的委屈,我有那么光明磊落的个性,可是一国之人都没有人理解我。</p><p class="ql-block"> 他想不通,最终怎么样,最终他自杀了。</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屈原在自杀之前,他已然明白,众不可户说。</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众不可户说,就是人太多,我们不能挨家挨户去敲门,跟他们说明我们心中的委屈。</p><p class="ql-block"> 试想一下,我们在人生中总是不断地会被别人委屈,可是我们每一件被委屈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跟别人说明白,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说,这不可能,这就是屈原所讲的众不可户说,你无法做到每家每户的去跟别人做解释。</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做,你就会变成祥林嫂。</p><p class="ql-block"> 同时,就算你每家每户的去跟别人解释,解释到最后。</p><p class="ql-block"> 你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你会变得很猥琐,你会变得很琐碎,到此和人问,人人都会堵着你。</p><p class="ql-block"> 所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委屈,最好的态度,也就是君子的态度,那是坦然一笑,但求无愧于心,岂能尽如人意。</p><p class="ql-block">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这就是修养,这就是君子的德行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原先经常觉得委屈的事情,我们现在不觉得委屈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我们以前老觉得被别人误解,被别人藐视,被别人忽视,我们很怨恨。今天我们已经看淡了,我们不怨恨了。你通过这个行为,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你自己成熟了,长大了,心胸开阔了,那么这个时候你难道不是很快乐的事儿吗。</p><p class="ql-block"> 所以,孔子说不亦君子乎,实际上也就是说,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变成了君子以后,我们不也很快乐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看看这个第一章的第一则。</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这个第一章第一字我刚才讲了,开头的第一个字是学,但是这一章里面还有第二个字,很重要是什么呢?就是乐!</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孔子就讲了两个字,一个学,一个乐。学本身就是快乐的,而且学到最后的目标,就是学着我们在这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面,我们能够保持自己的一份快乐。</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老师,一个君子会不会忧愁。</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君子不会忧愁,那我们想一个君子怎么可能不忧愁呢?</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解释是这样子的。孔子说,君子一生都在求道之中,当他没有求到道的时候,他以他求道的过程,以为快乐。当他求到了道以后,他以得到了道为快乐,所以君子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时之忧。</p><p class="ql-block"> 但同样,小人呢,正相反。在追求他们的欲望的时候,没有追求到欲望,他们为他们不能实现的欲望而忧愁,等到实现了他们的欲望的时候,又为所得的东西有可能失去而忧愁。所以,小人有众生之忧,而无片刻之乐。</p><p class="ql-block"> 明白这个道理,你可能就会明白,孔子讲的一句话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并不是说自己一切顺心,也并不是说这个世界一切都很完美,而是我们在身处不完美世界的时候,我们尽量地做一个完美的自己。在尽量地让自己完美的过程里面,我们就会体验到自己学习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看,在论语里面,20章500多则一万六千多个字,我们竟然找不到一个苦,不知孔子有那么大的担当,孔子有那么大的责任,他生活中也遭受了那么多的挫折,但是我们看到的孔子呢?他一直是快乐的,他一直是轻松的,他一直是从容的。</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就是他所说的在学的过程中,让自己完美,在习的过程中,让知识变成了能力,让道理变成了自己的行为的准则,变成了自我的修养,这个本身是快乐的。所以孔子在这一则里面,他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讲学习的快乐。第二句话讲朋友的快乐,第三句话讲修养的快乐。他好像在说,这个世界上有三件可乐之事,但实际上,孔子只不过是举例而已。</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仅是这三件事情可乐,只要我们想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无事不可乐。</p><p class="ql-block"> 所以孔子讲的不是这三件可乐之事,而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可乐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问题是,我们有没有领受这份快乐的能力,所以快乐本身是人生一个最重要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有了快乐的能力,我们就能够承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我们就能够经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就打不倒我们。恰恰相反,我们会改变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哦?</p> <p class="ql-block">整理文档,确实有点累,把自己眼睛都整花了,但鲍鹏山教授把论语讲得透透的了,入脑入心来。</p><p class="ql-block">所以很想分享给,有趣的同道爱好者,如喜欢,可自己到喜马拉雅收听。</p><p class="ql-block">我也有点小忙,推荐整理至此为止,希望能有人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