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 <h3> 《 走 进 古 稀 之 年 》 - <br> <br> --我的人生札记 <br> ( 一 )<br> 古稀之年心自闲,往事如烟忆旧年。人活古稀非不易,福在心田度暮年。 <br> 公元1956年3月18日,农历丙申年2月14,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生辰,生肖:猴。 <br> 按本人的生辰计算,我今年己步入古稀之年。 <br> 古稀指人生70岁。70岁对人的一生而言是一段漫长的旅程,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当我翻开这部小说的篇章,那些或浓烈或淡雅的经历便如画卷般徐徐地展现在眼前。<br> 谨以此《札记》回首、记载、感悟、展望自己的人生,作为送给我步入古稀之年的特殊礼物,与大家共同分享!<br><br> 漫漫人生路 砥砺绵延行 <br> <br> 我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开起了自己的人生路。婴幼儿时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慢慢长大。六岁踏进校园大门,十年寒窗苦读,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 <br> 高中毕业后,我没有靠山,也没有其他好的门路可走,只能回乡务农。在村生产队当了一年半的农民,期间被推荐在生产大队担任团支部书记。 <br> 在农村,我每天与社员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了一年多。在那个封闭落后的年代,招工、被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等是要靠"朝中"有人或过硬的人脉关系才能实现人生的一种梦想。我的父母及亲戚都是普通人家普通的人,无任何社会关系,更无力助我跳出农门,唯一的出路只能报名当兵去闯自已的人生路。<br> 1975年冬季征兵工作开始时,我瞒着自己的父母,在生产大队报名参加体检应征。接兵干部得知我是生产大队的团支部书记,特别看重我,在体检和政审项目样样合格后,决定向区武装部提出要特招我到炮兵部队。 <br> 我从家乡乘坐绿皮火车到达云南边陲走进军营,在部队完成三个月新兵集训后,被分配到团卫生队当卫生员。接着被派送师医院卫生员集训队参加半年多的学习培训,尔后又到县医院实习三个月。之后回到团卫生队工作,为全团官兵治病防病服务。半年后被借调到营卫生所和连队当卫生员,跟随营连官兵外出完成烧砖、烧石灰保障全团营建施工任务。 <br> 由于我在跟随营连外出施工时不分份内份外工作,苦活重活主动干,既当卫生员又当施工员,完成任务表现突出,受到官兵一致好评,经营党委特批入了党,随后被团政治机关列为后备干部培养,从施工连队抽去参加团举办的炮班长集训。集训结束时各项军事培训内容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当战士仅两年多,就被上级党委决定从士兵直接提拔为干部,被任命为炮兵连排长。 <br> 我在部队带兵参加过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和1984年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两次参战表现英勇顽强,完成作战任务成绩突出,分别被上级荣记个人三等功各一次。在战场上撰写的多篇文章被军区、军、师报刋采用登载,并被军区编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经验选编》书中。<br> 1979年对越作战班师回营后,我被提升为副连长。在连长离职学习期间,率领全连官兵在野外驻训3个多月,参加军组织的炮兵连实弹射击考核竞赛,取得全军竞赛第二名成绩,获军通报嘉奖。 <br> 我在团政治机关当过干部干事、组织干事、组织股长。担任组织股长时,跟随团队参加者阴山对越作战,负责领导团组织和干部两个股完成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战后评功评奖时,我们股被师荣记集体三等功,本人也被上级荣记三等功。 <br> 我当干事和股长时,根据上级通知要求,被师选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校参加全军政治机关干部培训一年和被保送到河北宣化炮兵指挥学院深造学习两年,取得大专文凭。 <br> 军事院校毕业后,我在师机关当过组织干事、炮兵团营教导员、师党办秘书,参加成都军区整体训练教学法现场观摩会筹备工作,主要完成整体训练政治工作课题研究及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总结及撰写任务,获得军区优秀论文奖并在全区部队转发所撰写的经验材料,师总结大会时被荣记个人三等功。 <br> 我在师首长的带领下,跟随部队风餐露宿争分夺秒地完成了1988年11月云南澜沧耿马突发7·2级地震的抗震救灾艰巨任务。 <br> 为解决婚后家庭特殊困难,经上级批准,1989年1月调到贵阳军分区工作。 <br> 我在军分区机关当过组织干事、政治部副主任。参加省军区在贵阳召开的全省以劳养武现场会筹备及1997年7月组织全市民兵抗洪抢险,承担了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赋予撰写材料向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国防部(成都军区、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首次申报贵阳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党管武装先进(企业)单位、全省双拥模范城等任务,被省军区荣记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全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成都军区民兵工作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省军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纪检工作者等。 <br> 1998年8月,我经省军区党委研究决定报成都军区批准转业,后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按正县级待遇安排在市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办公室任党组成员、副主任,在此工作了18年,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直机关歌咏比赛、广播体操比赛,多次获奖,为市人防准军事化机关建设、指挥通信建设、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安全管理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按办党组会议决定,为贵阳市向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申报全国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先进城市(单位)、全国人民防空准军事化机关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交通战备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等执笔撰写申报材料,为贵阳市人民防空(交通战备)首次获得国家级先进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和表彰、为贵阳市人民防空平战结合开发利用创收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全市人民防空工作先进个人。 <br> 我在小学读书时申请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读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按照学校要求,申请加入了红卫兵组织;读高中时,申请加入了共青年团组织;我在部队当战士时,因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完成上级赋予的特殊任务成绩突出,仅两年半的时间被借调单位党委特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至今已有48年党龄。2016年6月经市委组织部批准退休。 <br> <br> 不经苦难 不就人生 <br> <br> 苦难是人生一个深刻而又复杂的主题,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人生的全过程。苦难又是人生的常态,不经苦难幸福何来?苦难不是受罪,而是历炼;苦难不是煎熬,而是成长。经历苦难,忍住苦难,才能苦尽甘来。骏马是跑出来的,人生是苦出来的。有人归纳总结人的一生必经生活苦、学习苦,挣钱苦、挫折苦,才能走上人生幸福的彼岸。<br> 回望人生,深感自己的一生是比较幸运的。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经历十年动荡,迎来改革开放,处在新时代,从容地步入古稀之年,期待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br> 我曾经回过乡,务过农,当过兵,打过仗,从战场上活着回来,被部队保送进军事院校学习深造,授过上校军衔,转业地方安置工作,成为国家公务员,享受着退休人员待遇,每月领取养老金,生活无忧有保障。感恩党领导,铭记困难时贵人相助、不忘战友情,感谢家人陪伴,知足常乐。但我的一生也经历了不少的风雨,碰到无数的坎坷与曲折,一生都在与困苦拼搏抗争,在战胜人生困苦中奋力前行。 <br> 童年苦中长。童年的我生活在贫穷乡村,全村居住的房子从顶到墙和地板都是用石板建造的,是名副其实的石板镇。出行没有硬化公路,没有公交车可乘,全凭两条腿徒步出行。每月难得看上一场露天电影,成了全村男女老少文化生活的最大奢望。我家里人口多,住的房子面积狭小,我睡在楼上,楼下是煤火灶台,楼板用竹杆铺垫,通风透气。每当上床睡觉,被煤气呛得喘不过气来。我小时候穿的衣服裤子和鞋子,多数是哥哥穿后转给我的,有的衣服裤子破旧不堪,还打了不少补丁。那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粮食不够吃,只能跟着母亲上山挖野菜充饥。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没有现代玩具,只能玩执石子、丢沙包、跳"大海"、打竹杠、滚铁环、弹弹弓等。在煤油灯下读书写字做作业,成了我在家学习的常态。夏天上学穿草鞋,打赤脚,冬天光着脚穿球鞋或布鞋上学,双脚长了不少冻疱。为了防寒,自己制做取暖小火盆,用包谷袱当木碳烧火拎着上学。村里没有自来水,生活饮用水要到很远的水井去挑。我8岁开始用一根扁担挂着两个木桶挑水供家人使用,每挑一次水压得我腰弯背驼,上气不接下气。每天放学回家洗碗、扫地、擦桌子、冲煤、掏猪草、砍猪草、喂猪、挑水等家务活成了我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十天半月去很远的煤窑洞挖煤、捡煤渣、挑煤回来供全家人烧水煮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不仅经济困难,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村里按每户人头发布票、粮票、肉票、油票、糖票、肥皂票等购物,这不仅是当时人们生存的凭据,也成了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童年的土地是纯粹的,没有功利的算计,只有无忧的奔跑和天真的幼稚。童年已是我回不去的年代,但经历过去的一桩桩一件件苦难往事永远铭刻在心。 <br> 务农苦劳作。青年时的我,对人生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和憧憬,但现实却是骨感的。高中毕业回乡后,我每天同生产队的社员一起扛着锄头、拿着镰刀、挑着箩筐下地干农活。春耕、夏种、秋收;播种、播秧、割麦、掰包谷、打谷子;犁田、挖土等每一样农活我都干过。在干农活时双手打起了老茧,肩磨破了皮,一担重100多斤的包谷和麦子压得我直不起腰,爬坡下坎时双腿打抖,犁田插秧时双脚被水泡得发白,被蚂蟥钻进皮里流血不止疼得难受。短暂的回乡务农劳作与春华秋实,使我真切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苦,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了坚韧与担当,为我在往后的人生路上奠定了不怕苦不畏难的思想根甚。当上团支部书记之后,我积极响应上级要求,从全村复退军人、毕业回乡劳动的男女青年中挑选人员组建文艺宣传队,每天夜里加班加点自编自导自演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到各村寨巡回演出和参加公社文艺汇演比赛,得到领导和广大社员的一致好评和欢迎。我是一个不甘在农村干一辈子的热血青年,有自己的人生憧憬和理想,梦昧以求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1975年底,我终于圆了人生的当兵梦,脱离了回乡务农劳作之苦。 <br> 当兵苦不言。众所周知,从军不仅是一种高危职业,更是苦的磨练。和平时期军事训练的高强度、体能耐力的超极限、恶劣环境的强忍适应、与家人的聚少离多等方面給军人体能和精神及家庭造成的痛苦是超常人的。当年,我穿上绿军装,胸怀满腔热血走进军营。接兵干部对我们说,人民解放军是所大学校,军营是个大熔炉,是个人锻炼成长进步的好地方。聆听接兵干部和父母的一句句叮嘱后,我决心在军营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锻炼,为人生成长进步打好根基,续写自己的人生篇章。话说容易做时难。我和同期入伍的新战友在新兵连经历了三个月集中训练,睡水泥地、吃夹生饭、炒菜少油缺味吃不下饭、半夜起来站岗得不到睡觉、起早贪黑日晒雨淋搞训练、摸爬滚打一身汗嗅及伤痛、想念家中父母及亲人等方面的苦,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铭刻在心的体验,而且有苦难言,更不能逃避。新兵连一日生活制度管理的严苛约朿和《内务条例》《队列条例》《纪律条例》学习理解与死记硬背及轻武器实弹射击等共同科目的严格施训,带兵班长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从军人的走路(齐步、正步、跑步、步伐转換、队形变化)、站姿、坐姿、吃饭、睡觉、穿衣戴帽、整理内务等一点一滴和一举一动要领及规范的严管严训,教养一致,使我们从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很快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这个转变过程是用汗水和体能的大量付出,強忍各种艰难困苦换来的。我从军二十多年,军人流血不流泪的血性,训练场上"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等,一句句激励斗志,铿锵有力的口号至今仍深深的印在脑海里,超强度的军事训练、超极限的体能锻炼、冬练严寒夏练酷署,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摸爬滚打一身伤等苦难至今令人难以忘怀!</h3> <h3> 2003年9月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前的夜照</h3> <h3> 2019年5月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滨留影</h3> <h3><br> 战场苦考验。军人在战场上不仅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同时还经受恶劣生存环境各种困苦对人性、体能和意志的考验。战争让军人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換来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发展,人民的幸福生活及安居乐业。军人用热血保家卫国,用青春续写军魂。我这一生参加过两次对越作战,经受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战争的生死考验。第一次参战时担任炮兵排长,带领全排战士冒雨从一公多里远的山地斜坡,用肩扛背驼两千多发炮弹上阵地,汗流浃背,肩磨破了皮。每一箱炮弹重达100多斤,一不小心腰被扭伤,疼痛难忍,每走一步都十分困难。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完成了数百次火炮发射任务,以猛、准、狠、快的炮火支援我步兵进攻作战,全排荣立了集体二等功;第二次参战时,担任组织股长,肩负领导组织和干部两个股的作战任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作战一线指导营(连)扎实做好战时党的组织和干部工作,加班加点编写战报,及时宣传战时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事迹,鼓舞士气,有效地保证了上级作战命令的贯彻落实及作战任务的坚决完成,全股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两次参战虽然时间地点不同,但两次战场都长时间身处山岳丛林地,沟深、坡陡、潮湿、缺水、随时可能被敌机轰炸、被敌炮击和被敌特工偷袭,处境不仅非常危险,而且环境条件非常艰苦,对人的精神及身体和心理造成的痛苦是一言难尽的。我们在阵地上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睡猫耳洞,啃压宿饼干,长期喝不上纯净水,吃不上水果和新鲜蔬菜,身体缺乏维生素,经常性的便秘,排不出大便,嘴唇上开裂流血不止,张嘴说话时疼痛难忍,身上长满了热痱子,痒得钻心,没有水刷牙洗脸洗脚,身上的汗臭味臭得十分难闻,睡在潮湿的猫耳洞里引起全身骨关节酸痛,有的战友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的患病发高烧仍要坚持战斗,除了忍受着生存恶劣环境的困苦之外,还要提心吊胆地度过每一天,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我们长时间看不到报纸,收不到家里来信,不了解阵地之外的任何情况变化,真的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第一次参战在阵地上生活战斗了48天。第二次参战在阵地上生活战斗了95天。这些日子我能从艰苦难熬的战场上活着回来,能够与家人团聚,与牺牲长眠在祖国南疆烈士陵园的烈士相比,深感无比荣幸。<br> 军校苦磨励。军事院校生活在人们心目中是安逸舒适的环境,无工作责任无安全风险,是难得的养尊处优之地。但军事院校超常规的体能训练强度、军事化管理的严苛约束、复合型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压力等方面的苦让人难以适应。保送参战部队战斗骨干进军事院校深造培养是军队长远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总政治部的一个重要安排布署。在者阴山对越作战中(进攻战斗转入防御阶段时),按照总政治部的通知要求,经师团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我和两名营级军官被部队保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炮兵指挥学院离职深造学习。上级有规定,被部队保送的人员进军事院校深造学习不是"进保险箱",学员在三个月内连续两次单科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将被劝退。同我一起进院校深造学习的两名同志因吃不了军事院校管理严苛约朿及学习之苦,考试成绩不及格等原因而被劝退回原部队。我从战场上打着背包来到了军事院校报到学习,从军官到普通学员的身份转換,从战场生活到院校生活的转变,从南方到北方气候变化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水土不服,常患疾病,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适应过程,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我感受到了它的不易。我们这批学员来自各大军区、集团军、师、团级单位,多数是师团级军官,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并通过全军统一命题考试合格录取。而我却是他们中文凭低,学历浅,未参加全军统一命题考试,职务最低(副营职)、兵龄最短被部队保护的特殊学员。我初到院校时,对有关生活及学习方面管理的严苛约束很不适应,学习成绩跟不上,思想准备不充分,心理焦虑多,忧郁晚上睡不着觉。为了追赶学习吃了不少的苦,平时没有午休,周未不能外出休闲,每天晚上坚持在教室或自习室自学至息灯号响才回宿舍休息,有时走路、睡觉前都在背记学习内容,经过坚持不懈的刻苦努力,才使自己的学习成绩追赶上了全班的学习成绩,毕业考试及各方面的考核成绩合格获得了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领取毕业证书的那一刻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军事院校的刻苦学习,犹如攀登崎岖的山峰,过程虽然艰辛,却能领略绝美风景,使人受益终生。</h3> <h3> 1987年8月全军实行军衔制被授予少校军衔</h3> <h3> 成家立业苦自解。人生成家立业的过程如同攀登一座没有终点的山峰,每一个阶段都会伴随着各种苦难的挑战。成家立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住房、经济、夫妻感情磨合、家庭与事业、生养育子女等诸多方面的困苦,一时一事可以依靠父母及请他人帮助,但一辈子都靠谁帮助解决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自己。感恩上苍天赐良缘,我1985年同相识多年的妻子举行了别开生面而又简单的婚礼。我们在战前虽然领取了结婚证书,但由于没有住房,加之部队进入战备给我发来加急电报,我未举行婚礼便匆忙地赶回了部队。1984年4月30日凌晨,者阴山对越作战在隆隆的炮火声中正式打响。按战时纪律规定,我与家人中断了一切联系。我们的婚姻经受住了这场血与火残酷战争的严竣考验。战前,按上级要求,我把全部存款寄给父亲暂时保存。但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一人一张嘴,全是无底洞,寄回的存款被拿回家里解决生活中的燃媚之急,用得一分钱不剩。当我结婚时,父母却拿不出一分钱补贴我。婚后,我们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临时用来结房的住房多次被崔迁,四处租不到住房,几件家具及生活用具找不到地方存放,每次回家探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婚后不久,妻子怀孕无人照顾,住房仍无着落,家庭许多困难无法解决,我在野战部队提出转业申请领导又不批,万般无奈之下,自己主动放弃职务提升的机会,想办法托关系请人帮忙调动工作、解决两地分居等困苦。调到新单位后没有住房,我只能每天往返距离20多公里的地方上下班。为了工作,每天凌晨5点半钟起床步行到车站乘车去单位上班。每天上下班天都是两头黑,风里来雨里去,整整持续跑了近一年的时间,那栉风沐雨的艰辛如同刻在心里的印记,永远无法抹去。后来在单位有了临时住房也就有了家。自己独立生活居家过日子的困苦随之而来。煮饭、炒菜、与油盐酱醋茶打交道、生养育孩子等方面的困苦都要自己克服。我的父母住在农村,离得远,从结婚到成家,一直没有得到他们从经济上和人力上的帮助。我们每月的工资收入低,既要保障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又要存钱养孩子,还要存钱买房。生活中的困难如同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家里的困难经常引起夫妻矛盾和争吵。我们从不会计划家庭经济开支到学会勤俭持家,当家理财,将有时当无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自己存钱购买住房、装修房子、更换家具和生活用具、供孩子上学读书、为孩子购房首付、购车、装修新房、举办婚礼及应对人情世故礼常往来等。家庭生活困苦是人生的必解题,人人都会碰到,想躲也躲不掉,必须直接面对和积极想办法克服和解决,不可能凡事都依赖别人帮助。<br> <br><br><br></h3> <h3> 1990年5月在花溪公园留影</h3> <h3> 转业苦实干。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转业的实质是重新就业,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登山必是苦。人生转折意味着困苦的相续。我转业到地方工作,走上新的岗位,环境变了,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人生地不熟、工资收入减少等困苦接踵而至。对这些变化及困苦,必须面对,不能逃避。我转业所到的工作单位,隶属军地双重领导,肩负全市人民防空(交通战备)战时应战,平时应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建设和管理等繁重任务,使命特殊,责任重大,困苦在所难免。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不负组织和领导重托,我迎着困苦而上,不懂就学。法律法规及从业专业知识等方面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我来说必须下苦功学。只有掌握必备业务知识,才能胜任工作需要。为此,我不仅在办公室抓紧时间学,回到家里挑灯夜战钻研学,迫使自己尽快解决不当外行当内行的问题。除了掌握必备的业务理论知识外,我还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带着问题钻研学习,不断提高适应新岗位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特别让我感到困苦压力山大的是在我负责和分管的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基层单位经营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按经营管理合同办事,拖欠租金不交,门面空租转租现象突出,商户反映个别管理人员吃拿卡要,集体上访事件不断发生等突出问题。我接管此项工作后,为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变现状。经常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睡觉,深入实地了解情况,找准问题原因,多次冒着风险与上访商户直面对话,追缴拖欠租金,耐心细仔做矛盾化解工作,抓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加强管理人员教育,修订完善合同坚持依法经营管理,坚持门面出租公开公正公平竞争,适应市场经济和消费需求培育专业市场,扩大品牌效应,引导商户依法经营,提高人防工程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过持续强化管理,全市人防工程经济效益在原基础上翻了三倍,为改善人防干部职工的工作条件和全市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都军区人防办在贵阳召开西南地区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现场观摩会,参观了我市人防工程专业市场,推广了我市的经验和做法。<br> <br> (见后续二)</h3> <h3> 2019年5月在美国国会大厦参观留影</h3> <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