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洞林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的贾峪镇。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寺内建筑风格独特,古朴端庄,历史上香火旺盛,誉传四方。关于洞林寺的名字来源,一说是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久而久之命名为“洞林寺”,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另一说是寺内有一片古树林,这片树林被称为“洞林”,因此寺院得名“洞林寺”。</p><p class="ql-block">洞林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朝圣地,也是游客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寺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佛教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乙已蛇年春节已经过完了,儿孙们该上班的上班、学的上学,节日放假的休闲,烟花爆竹的狂欢都暂告了一个段落。妻子早些时候从抖音上得知郑州周边有个洞林寺,地铁6号线可以直达,正月底的一天,天气晴好,气温回升,我和妻子准备乘地铁到洞林寺去游览一番。</p><p class="ql-block">工作日早上七点至九点老年卡不能刷,所以本来要送小孙女去幼儿园的工作就让小儿子代为完成,我俩起个早用了点简餐就到达地铁6号线二里岗东站,赶在七点钟前便刷卡进了站。6号线地铁是从北大辅中站开往新密市贾峪镇的,十分钟一班,从二里岗东站到洞林寺站共计十七站,八点钟前已经到达。我们俩出了地铁站一看,南边是以洞林寺命名的洞林寺村,北边是首创奥特莱斯商业圈,西边则是碧桂园开发的新田城三期住宅小区。</p> <p class="ql-block">我打开导航查看一下,沿奥莱大道转个圆弧线,到达洞林寺还需一点四公里,只当是散步了,我和妻子便跟着导航前行。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十六度,可早晨的风迎面吹来还是有点冷,妻子穿了件薄羽绒服有些抵挡不住早晨的寒风,害得我跟着她溜着墙跟走。沿着新田城三期小区围墙外往前走了几百米后,耳听得“一、二、三、四”的口令声从远处传来,原来是左手边“郑州市公安局实战训练中心”的学员在列队操练。</p><p class="ql-block">我们俩走着说着,右转往前又走了一段路,看见右侧一座拱形大门,两边安放两尊石狮子,旁边还有卖纸帛草香的简易摊位。我抬头看了看门头上“林溪圣境”的匾额,不错,就是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进得门来,看见旁边有一块“无缘寘公禅师塔”文物保护碑,系1986年11月21日荥阳县人民政府所立。这是一块高岗台地,我和妻子顺着斜坡道一步步地走了上去,远远看到了一座底方上圆、高十余米的鼓腹瓶形实心喇叭塔,用青砖抹白灰砌成。</p><p class="ql-block">该塔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由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座为精雕的仰覆莲座,由下至上逐层缩小。中部塔身为塔之主体,近似瓶状,上鼓下收,全部用外面磨光的青砖,以白灰勾出细腻的灰缝砌筑,表面十分光滑平整,在其南侧中上部,镶嵌一块石匾额,上刻“重开山无缘寘公禅师塔”,旁署时间。塔顶由圆台形石相轮和塔刹构成。塔刹上有石质的华盖、宝瓶和宝珠,保留了浓厚的印度佛塔建筑的特色,并且造型优美,建造考究,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这在里留存下来的明代佛教建筑中已不多见了。</p> <p class="ql-block">绕着这座古塔转了一圈后,我又从高岗上放眼望去,东南方向的凹地就是洞林寺,周围是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楼盘,这也算是闹中取静了吧。参观罢“无缘寘公禅师塔”,我俩顺着坡道往洞林寺方向走去,三转两转,从洞林寺西侧入寺。进寺后才知道洞林寺是南北轴向布局,前面正在修建着围墙,正大门在南,西门应该是临时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大殿建筑风格中规中矩,殿前那两排刚栽上高大的银杏树衬托着大殿的庄严,这应该是“天王殿”吧?不过,通常天王殿正中间前面是弥勒佛祖,背面是韦驮菩萨,两侧则是四大天王塑像,而当我进到天王殿一看,发现这个殿正中间的塑像不是弥勒,好象是菩萨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妻子进殿便拜,拜过菩萨我们离开天王殿,两座古香古色的钟鼓楼左右相对而立,院内绿柏成荫,梵音缭绕,钟鼓楼后面是新修建不久的厢旁。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来早的原因,没有香客,不见僧侣,空荡荡的寺内鲜有人迹,一片幽静,只听钟鼓楼上斗拱悬挂的风铃在晨风中叮当作响。</p><p class="ql-block">我近前仔细欣赏了这两座钟鼓楼,还真有些年代感,建造精良,美不胜收,不失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钟鼓楼下部为条石砌筑,中部为青砖砌筑,上部为榫卯结构,梁枋、斗拱、檐角等处还有精美的雕刻,屋顶铺设青灰色的琉璃瓦,显得庄重肃穆。“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据说在市区西边寂静的清晨或傍晚,可隐约听到钟鼓声的绝妙乐音,是否时刻向芸芸众生提醒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离开钟鼓楼继续往后边走去,远远看到了一座风格独特的大雄宝殿,房顶正中间一个像莲花一样硕大的金顶十分独特,好似满清官员头上戴的顶子。洞林寺相传为达摩祖师“中原三林(洞林、少林、竹林)”之一,大雄宝殿历经多次修缮,仍保留了古朴风貌,承载了千年佛教文化传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采用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风格,主体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架结构严谨,展现了明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殿内采用“减柱造”设计,扩大内部空间,增强了佛殿的恢宏感。尽管部分细节因年代久远或保护状况难以完全还原,但其作为中原佛教文化遗存的重要载体,仍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我和妻子进入大殿,殿内无人值守,没见香客,没有供果,庄严内饰也很简单,仅有佛祖端坐在高台之上,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两侧站立,西墙下摞起了一堆拜垫,高大的殿内显得空荡荡的。我们拜了拜随喜几个香火钱,出了殿门围绕着大雄宝殿转了一圈,感觉前后左右尺寸差不多,像是正方型。大雄宝殿后面是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心里感觉挺不是个滋味,可惜了这座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再往后面没有什么了,我和妻子离开了大雄宝殿往山门走去,穿过了刚才进入过的天王殿,远远看到前面是一个大鼎,里面似乎还插着三柱香,四角由四个力士驮着,两边有几个工人正在砌筑围墙。巨鼎两侧开券拱门,门额饰有精美雕刻,再外是两座梵寺式样的小殿,纤细的顶刹直指苍穹。我过了这道门,发现鼎身下面是个圆型的池子,池内有水,是许愿池吗?转过来见到鼎身正前“洞林大觉禅寺”几个大字十分引人注目,题字后刻有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我也去过一些佛家寺院,宏伟壮观的有,简陋寒酸的有,但用这么一个用大鼎做为装饰风格的也是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大鼎的南边便是山门了,山门的殿内弥勒佛端正中,笑眯眯的和蔼可亲,原来是从天王殿移驾到山门迎客了,而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更衬托佛寺的威严。我出了门再审视这座山门,想这才是洞林寺该进的正门。由于历史上洞林寺几经损毁,这有可能是在旧址重建的,山门前仍是几块高低不平的麦田。寺前有一条小河条,跨河也刚刚修建了一座新桥,看这架势是打算重修这座古寺,进一步开发这里的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洞林寺山门右前方的一处高地上,在新开发小区高楼之下有一处土地庙,我走过去仔细查看,发现墙上镶嵌了一块“寺河村遗址碑记”。从碑记中可以看出,这里是紧临洞林寺的寺河村,陈姓子孙在这里生活了二百多年了,因国家形势需要,小村整体搬迁融入洞林寺村社区和邢村社区,为了追思怀远,陈氏族人筹资在此刻石纪念。</p> <p class="ql-block">据说洞林寺最灵的三件事通常被认为是白玉佛、洞林晚钟和楚金炉,这次没能一睹芳容只有等下次来了再说吧。</p><p class="ql-block">我和妻子离开了洞林寺,跨过新修的桥往地铁6号线走去,这回去的路比来时近多了,回过头站在高处又看了洞林寺一眼,使我感慨万千。洞林寺本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远离喧嚣,遗存颇丰,原本可以成为一个宗教旅游的圣地,可那四周高楼林立,仅剩下中间这一片清幽之地。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几次劫难,如果没有被开发成度假区,如果能得到保护和修缮,这些假设让人不禁陷入沉思……。</p><p class="ql-block">洞林寺,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寺庙,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与传说故事。这一次的游览是对我心灵的洗礼,希望它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于郑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