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您是否留意过孩子撅起的小嘴、躲闪的眼神,或突然的沉默?这些细微的信号,正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晴雨表”。童心如花,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童年若画,离不开温暖与理解的笔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那怎样在幼儿时期关注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呢?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幼儿心理健康小知识。 </p> 什么是心理健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心理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现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p> 幼儿常见心理变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好动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的能力差等等的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焦虑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一状态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惶恐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的焦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攻击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p> 我们可以怎么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幼儿多种多样的复杂情绪,家长们不必过于敏感或紧张,我们要理解幼儿的情绪,给予充分的安慰后还要给予幼儿合理的疏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防护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理疏导指南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多多了解孩子,同孩子做协商。家长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耐心倾听孩子,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孩子,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成人一样给予尊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修正对孩子的期望。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这样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教会孩子合理释放情绪。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胆小,而要让孩子知道,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类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丰富孩子社会交往。交往与沟通、分享与合作是孩子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作为家长,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消极的情绪,培养自信心,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p> 教育方法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鼓励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的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此产生心理升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反问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语言是沟通幼儿心灵的工具。因此,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反问、发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宽严结合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需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好动”到“专注”,从“焦虑”到“自信”,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心灵的破茧成蝶。我们愿与家长共同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灵守护者”——用耐心倾听每一句稚嫩的表达,用智慧化解每一次情绪的波动,用爱意浇灌每一份独特的潜能。让我们携手践行科学的育儿理念,让鼓励、倾听与陪伴化作滋养童心的养分,见证每一个童乐宝贝在阳光下舒展枝叶,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