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东方《中国战斗机展》

喜马拉雅

<p class="ql-block">去东方看望弟弟一家,弟弟只有三岁的外孙给我带到了东方的海边上《中国战斗机展》。回望中国战斗机的发展过程,为中国战斗机的发展点个赞!</p> <p class="ql-block">歼5战斗机</p><p class="ql-block">歼 - 5战斗机的原型是苏联的米格 - 17F战斗机。以下是关于米格 - 17F战斗机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研制单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p><p class="ql-block">服役时间:1955 年 3 月开始在苏联空军服役。</p><p class="ql-block">机型特点:是苏军装备的第一种性能较好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具有易操纵和使用维护简便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歼 - 5 战斗机是中国制造的第一款喷气式歼击机,以下是其简介:</p><p class="ql-block">发展沿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朝鲜战争空战中美国空军的威胁以及国民党空军装备美制飞机的情况,1954 年,沈阳飞机制造厂承担起仿制苏联米格 - 17φ 型战斗机的任务。1955 年 3 月,苏联提供的成套资料到厂。1956 年 7 月 13 日,第一架歼 - 5 完成总装,7 月 19 日首飞成功,9 月 8 日正式投入批量生产,9 月 27 日,首批 10 架歼 - 5 装备部队。1957 年歼 - 5 亮相飞越天安门上空,1959 年 5 月停产。</p> <p class="ql-block">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中期,中国空军依靠拉沃契金 La-9、La-11、米高扬 - 格列维奇 Mig-9、Mig-15 和 Mig-15bis 型战斗机初步撑起了防空保护伞。在朝鲜战场和沿海防空作战中,这些战斗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意识到需要拥有自己生产的喷气战斗机,以实现国防自主。在中苏友好的背景下,苏联决定帮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和自产喷气战斗机。</p><p class="ql-block">研制历程:1954 年 10 月,航空工业局给 112 厂下达了试制 Mig-17ф喷气式战斗机的任务,工厂内部代号 “东风 101”。苏联将位于阿穆尔共青城的整条 Mig-17ф生产线拆除打包装箱运到沈阳,并提供了全套图纸资料、技术专家和技工团队。1956 年 7 月 13 日,第一架国产的 Mig-17ф战斗机完成总装下线,编号 “中 0101”。同年 7 月 19 日,该机由试飞员吴克明驾驶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并于 8 月 2 日完成全部国家验收试飞科目。9 月 10 日,“五六” 式战斗机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后改称歼 - 5。</p> <p class="ql-block">强 - 5 是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轻型强击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和对地攻击,也可进行对空自卫作战。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发展沿革:1958 年 8 月,强 - 5 飞机的研制正式上马,由陆孝彭担任总设计师。研制过程中受国内局势和经济条件等影响多次搁置,但在陆孝彭等人努力下未中断。60 年代后期中苏交恶,为应对北方坦克集群威胁,研制加速。1965 年首次试飞成功,1968 年 11 月正式投产。此后不断改进,形成了强 - 5 甲、强 - 5 乙、强 - 5Ⅰ、强 - 5Ⅱ 等多种改型。</p> <p class="ql-block">歼 - 6 战斗机的原型是苏联的米格 - 19 战斗机。以下是关于米格 - 19 战斗机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研制单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p><p class="ql-block">服役时间:1955 年 3 月开始在苏联空军服役。</p><p class="ql-block">机型特点:是苏军装备的第一种性能较好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具有易操纵和使用维护简便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轰 - 5 轰炸机是中国参照苏联伊尔 - 28 轰炸机设计生产的第一种亚声速轻型喷气式战术轰炸机。</p><p class="ql-block">研制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引进苏联伊尔 - 28 型轻型轰炸机,在使用中意识到其重要性,打算获取授权组装生产。但 1959 年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决定通过局部改进伊尔 - 28 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轰 - 5。1963 年 1 月开始研制,1966 年 9 月 25 日首架轰 - 5 试飞成功,1967 年 4 月进入量产并装备部队。</p> <p class="ql-block">歼教 - 6(SAC JJ-6)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基于歼 - 6 歼击机改型研制的超音速喷气教练机,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研制背景:20 世纪 60 年代,歼 - 6 逐渐成为中国空军主战装备,其与歼 - 5 在气动布局和飞行性能上差异大,空军需要一款超音速教练机来培训歼 - 6 飞行员。当时国内使用的米格 - 15 和歼教 - 5 等都是高亚音速教练机,无法满足需求,而苏联米格 - 19 无双座教练型,于是沈飞在单座歼 - 6 基础上研制歼教 - 6。</p><p class="ql-block">研制历程:1966 年 10 月,航空工业部批准歼教 - 6 改型设计方案。1970 年 11 月 6 日,歼教 - 6 首飞成功。经过近三年调整试飞,1973 年 5 月获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1975 年装备部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