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晚,我接到发小阿滨的电话,闲聊了一个多小时,直至手机没电。也是,我们有几年没联系了,有许多话题可唠。天南地北的一番闲聊,找回许多少年时期的记忆、我还得到当年大院演出样板戏《沙家浜》的一些内幕消息,可谓收获多多。撂下电话,心情一时无法平静,思绪乱飞。</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居住的这个大院,坐落于哈尔滨市中心区,它建设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当时算是高规格建筑。三栋四层建筑(不含地下一层)呈品字型坐落院内,临街是一栋二层小楼。其中右侧那栋楼属于省委房产,另两栋楼及那栋小楼属省轻工厅房产。大院里的住户,都是这两个单位职工和家属。我家是1958年搬过来的,我是1984年离开这个大院的。</p><p class="ql-block"> 说起大院演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智斗”一场,那是1967年8月份的事。那时候,许多红卫兵组织经常举办文艺演出,节目中必有样板戏选段,这些节目深受老百姓喜欢。一个下雨天,大院里许多孩子来到平哥家里玩(他家面积特别大),结果,我们在那里看见他二姐与几位红卫兵,正在带妆排练革命样板戏《沙家浜》选段“智斗”一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看演出就特别兴奋,特别还是带妆演出。而那个扮演胡传魁的男演员,时不时用夸张的表情、浮夸的动作挑动我们,彻底征服了我们的心,我们都不由自主的笑出声来,用掌声表达我们的心情。大我六岁的二姐原本就十分好看,上妆扮演阿庆嫂更是楚楚动人,她那火辣之性格与阿庆嫂左右逢源之情商十分契合,感觉她就是本色出演,演出时一定会出彩。他们在排练休息时,与我们这些小孩子很聊得来,他们劝我们演出少年版样板戏,由他们提供服装道具、由他们负责指导排练。此建议,立即得到在场小朋友们一致赞同。由此,吴家二姐就成了大院样板戏演出的组织者。她让我们挨家挨户把同龄小孩子都找来,由她确定候选名单,我这个人乐感较差自知不适合演出角色,就退出“海选”回家了。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少年版《沙家浜》“智斗”一场正式在大院里上演。后搬到大院的省革委会韩副主任亲临现场,舞台搭在陶奶奶家门前,不仅大院内住户如数到场,就连省委、省轻工厅也派代表参加,相邻大院也有代表参加。《沙家浜》“智斗”一场,阿庆嫂由阿莉扮演,胡传魁由平哥扮演,刁德一由阿滨扮演,舞台布景、演出伴奏均由二姐所在学校红卫兵文艺宣传队协助完成。那晚,我也观看了演出,感觉演出效果非常好。演出结束后,韩主任登台表示祝贺,并宣布将此节目推荐到省委俱乐部演出(连演三场),再到省委其他家属大院巡回演出,再到一些公共场所演出……</p><p class="ql-block"> “咱院当时有三十多名孩子报名,由二姐审查后留下二十四名孩子参加培训。演出剧目确定为《沙家浜》“智斗”一场,二姐先根据培训人员自身条件确定角色,再由学校红卫兵文艺宣传队聘请的京剧院老师分别培训。培训地点设在二姐所在学校,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交了若干地方粮票和一定数额钱款。那个月的培训,至今历历在目。我们睡觉的地方是教室书桌拚成的床,还有一套军用被褥。我们每天早上形体训练、开嗓练习,全天都是省京剧院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训练,一天下来真的感觉十分疲劳。特别是唱腔训练,一遍一遍的唱,一遍一遍的练习,乏味而枯燥,还必须坚持始终。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见,没有足够时间的磨,是不可能出活的,对此,来培训的孩子们都十分清楚。要说,京剧院两位老师真的是认真负责,他俩整天都绷着脸,你哪做的不对他上去就是一脚,你依然做得不对就得挨骂;你唱得不对,他纠正过后你依然唱的不对,肯定会挨打。虽然不痛,那是一种羞辱。许多孩子吃不消,含着眼泪依然在练习,那是一种精神在支撑。毕竟,出演样板戏中人物当时是一种荣耀之事,不仅给自己带来荣誉,还给父母带来荣誉。为此,二十四名参加培训的孩子没有一人退出。后来听说,这两位京剧院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完全是义务的、不收任何报酬。在那个年代,无私奉献行为还是随处可见的。客观地说,我在那个培训班里学习算拔尖的,各方面考核都出色,这就是天赋。有一些孩子你就是逼着练,他也总是忘词、他总是动作不到位,这就是彼此的差距吧。那时候,每位家长对孩子的培训都特别积极(用当时的话说,革命积极性高)、也特别期待,愿意为孩子争取出场机会,甚至上门送礼、走各种关系都有,当然也有人身攻击。据我所知,给二姐送礼的不下十人,找人说情的也不少。说起来,最为可惜的当属温家老二,他英俊潇洒,是大院孩子们公认的美男子、还有一副好嗓子、是刁德一不二人选,可惜其父文革初期自杀而被淘汰;还有就是王家老大,他一表人才,同样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却因其父还没“解放”被淘汰出局。二姐原本计划是让周**扮演刁德一,高**扮演胡传魁,周*扮演阿庆嫂,由于保密工作没做好,消息很快就传出来了,这下子炸了窝,一些参加培训孩子的家长都不干了,忙了半天还是给人家陪榜,文革搞了数月、省委子弟怎么还能搞特权?一些参加培训孩子家长将此事向韩主任当面反映,出演人员名单才由考核结果靠前人员担当。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二姐的业绩,几天后,二姐由学校红卫兵宣传队长跃升为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几天后,大院样板戏演出组到省委俱乐部演出,演出人员又恢复到二姐早期安排(都是省委子弟)。之后的演出再没有我们什么事了。”阿滨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我没想到,大院这场样板戏演出里面还有这么多学问;我没想到,角色竞争还会如此激烈。所以,你不要小瞧一个角色的选定,你不要轻视一个角色的竞争,这就是社会的缩影、这就是官场的百态,都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实证明在特定时期、在特定地点你的命运并非由你决定。”阿滨感慨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段历史桥段,这是一段留在内心的记忆,折腾出来让人感慨万千,折腾出来让人感觉无奈。我们经历过那段历史,感觉一切都值;我们回忆起那段时光,感觉是一种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