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span></p> 乾磁开美军特遣队集体投降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军《百旅之杰》杭州出版社出版。</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抗美援朝英模纪念集》</p><p class="ql-block">照片部分来之参与此战斗的志愿军后代。</p><p class="ql-block">纪念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了的烈士!怀念参与此战斗的志愿军60师179团一营二连的父辈们!</p> <p class="ql-block">1950年元月十五日星期天解放军二十军60师179团一营二连干部解放上海后在宝山罗店镇周王钱宅的地方拍的集体照。同年年底他们都参加了抗美援朝长津湖的战役。这些父辈们的战友有许多却长眠在这朝鲜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长津湖战役中,二十军六十师的任务是切断古土水和下碣隅里之敌的联系,防止下碣隅里之敌向南突围 。</p><p class="ql-block"> 29日上午,古水土之敌连续4次向六十师阵地进攻,均被击退。</p><p class="ql-block"> 当日午后,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严令古土水之敌北援下碣隅里,古土水之敌组成一个特遣支队再次北犯。</p><p class="ql-block"> 这特遣队有步兵两个连,坦克两个连(中型坦克29辆),美陆战一师预备指挥所和英军的第四十一指挥分遣队,共计900余人,汽车160余辆。其最高指挥官为英军德赖斯代尔海军中校,所以这支特遣队被称作“德赖斯代尔特遣队”。</p><p class="ql-block"> 这支特遣队在飞机30多架掩护下沿公路突入我一七九团一营阵地。团长张季伦下达了“不惜一切牺牲,坚决阻击。断其退路,加以歼灭”的命令。营长张宝坤和教导员沈灿指挥全营坚守阵地。</p><p class="ql-block"> 下午3时,敌先头数辆坦克窜过我1182高地时,二连副连长寿之高带领三排两个班,首先迎敌人坦克。当敌第一辆坦克在一个汽油桶和一堆柴草前停止前进之际,一排手榴弹投向敌阵,一辆汽车炸中起火,三排长华永林带领4个战士和一,二排战士向敌人侧后沖击。</p><p class="ql-block"> 这时,炸药用尽,而敌人坦克仍在打炮,战士罗金山和徐忠启先后跃上公路,他们腰捆8颗手榴弹,仰卧公路,以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钢铁怪物。爆炸声中,敌人坦克瘫痪在公路上。一场恶战,寿志高,华永林和27名勇士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接着,一连炸毁了北面公路桥,副排长冯昌率领的爆破组将冲在最前头的一辆坦克炸瘫。敌特遣支队队形大乱,除大垣克逃回古土水外,其余被我军包围在乾磁开南北公路一线。我军压缩包围圈,3发红色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吹响,我一营以勇猛动作插上公路,将敌人截成几截。激战中,战斗英雄副营长毛杏表和二连指导员丁国田光荣牺牲。</p><p class="ql-block"> 30日凌晨2时,二连排长朱大荣背来一个负伤的敌军官。当教导员沈灿比划着向他宣传我军的俘虏政策时,这个敌军官竟然会说中国话。原来他曾在北平呆过,是个中校新闻官。以后从美军史料中查到,他名叫:查伊杰斯达。这时,团部参谋楼兴成也送来一名黑人俘虏,并传达了团首长指示,开展战场喊话,迫使敌人投降。</p><p class="ql-block"> 俘虏喊了一阵话之后,被围的敌人答应愿意派人来谈判,一辆吉普车载来一名美国军官和一名南朝鲜军官。</p><p class="ql-block"> 谈判时,沈灿要他们放下武器,就地投降。美军军官点头同意,提出要保证他们生命安全,要给他们吃饭,睡觉等等要求。沈灿摸出钢笔,在一个本子上写下“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八个大字,那个南朝鲜军官识得几个汉字,脸上绽出了笑容。美军军官又说了几句话,那位中校结结巴巴地翻译出来,原来是:“投降以后要求遣送回国”。沈灿略一思索,立即回答道:“遣返要等到战爭结束以后才能办理。”沈灿指着美国军官手腕上的手表,用手指头在玻璃表面上划了个半圈,示意对方必须在半小时内放下武器。</p><p class="ql-block"> 半小时过去了,又过了半小时,敌人仍没有动静,显然敌人在拖延时间,等到天亮。营指挥员的叛断是正确的。美军史料上正是这样记载着:“麦克劳林少校当时为了争取时间,得到航空支援,企图把谈判拖到天明”。营长张宝坤命令各连以猛烈烈火力惩罚敌人。</p><p class="ql-block"> 遭到惩罚之敌,答应立既投降。我一营指挥员命敌方派人来公路边的小土房听候我们吩咐。</p><p class="ql-block"> 这回敌方来了两个美国军官和两个南朝鲜军官。他们一进小土屋便东寻西找,不一会竞从屋角里扶起一名腰部负伤的美军少校。四个人还向他举手行礼。原来这个少校正是这支特遣队的指挥者之一。张宝坤和沈灿叫来军医滕文彦,给他包扎伤口。在我军严令下,他终于表示:立即投降。但要求我们派个代表和他同去。</p><p class="ql-block"> 通信班长杨锡林应声而出:“我去!”沈灿点头允许,张宝坤脱下大衣披在杨锡林身上。</p><p class="ql-block"> 杨锡林踏上敌阵地,只见黑森森一溜。他判断,这是敌人队形的中间一段。他走到最北面敌人的前哨,又回到南面。他敝开大衣,昂首走着。然后,他站在一只炮弹箱上,频频催促投降敌人:“举起手来,跟着走,一个跟着一个!”敌军排成一路纵队走入我军阵地。</p><p class="ql-block"> 投降的这支特遣队共有240余人。计有美陆战一师中校1名,少校两名,美,英,土耳其士兵179名,李伪军53名,以及3个日本兵,两个台湾的国民党特务。</p><p class="ql-block"> 在这被美军称为“火地狱溪谷”的谷地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首创了在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结合下,迫使美军一个建制部队投降的战例。</p> <p class="ql-block">战斗英雄寿之高烈士。</p> <p class="ql-block">60师179团一营战士押送美军特遣队俘虏的真实照片。</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都是抗美援朝中其它战场上战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原179团一营二连连长张发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