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日,检验科同仁一起相聚黄冈城 再续鄂纤情(副本)

山清水秀

黄冈一一这块红色的土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中共第一次党代会上13名代表就有董必武、陈潭秋两位代表来自于黄冈、建国后的两位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李先念,早年也是从这里走出去,最后走向了北京中南海的、这里还是全国最著名的“将军县”之一……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他们都书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5月13日,春光明媚、艳阳高照。一阵阵欢声笑语使黃冈西站成了欢乐之地。原湖北化纤厂检验科的老同事,在阔別多年之后,将在这里欢聚盛会。黄冈藉的老同事一直在为此次聚会辛勤地忙碌着。 这天一早,吕秀珍、龙佑南、刘响林等东道主来到西站,迎接从武汉来此参加聚会的八位老朋友。郭建农和先期从郑州抵达于此的梁瑛一起,在黄冈市汽车站迎接从黄石专程赶来的张菊业。组委会总指挥刘池坤则坐镇于文利副食店,等侯八方来客汇集于此。 两路人马在期盼和翘首间,终于在文利副食店门前汇合了,那种久別重逢的惊喜和快乐,都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由刘池坤、小黄夫妇经营的文利副食店,座落在城区闹市的街面上。从四月份起,这里就成了黄冈聚会的临时指挥部。有关聚会的大事小情,从策划到实施的一系列大政纪要和临时变更事宜,都是从这里酝酿出台,再经由微信,传达到远在四方的故旧同仁手中。 5月13日至5月15日,这里又是聚会人员出行的集散地。黄家妹子象阿庆嫂一样,一边忙着拿出自家备好的香茶、水果招待客人,一边还里里外外忙碌着。我戏称文利副食店象《沙家浜》里的春来茶馆一样。黄家妹子这个嘴有一张、手有一双的漂亮女人很是出彩。刘老弟好福气哦! 是日下午,乘坐组委会提前包租的两辆环湖观光车,在司机兼导游的带领下,大家直奔黄冈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一一遗爱湖公园而去。 遗爱湖是黄冈的城中湖,取苏东坡《遗爱亭记》中遗爱二字而命名的,是全国最大的东坡文化主题公园。遗爱湖公园凭借一池春水、十里风光、碑崖石刻、原始生态,使之风光迤逦,美不胜收。沿途绵长的环湖路上,亭台楼榭风采各异地向游人展示着黄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遗爱湖公园成为黄冈市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黄冈古称黄州。宋朝时,高位于朝廷命官的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谪至黄州,屈就于一个不拿薪水的小官一一团练副使。苏老先生以自己的博学和豁达,不卑不亢地在黄州颇有建树地生活了四年多。在田间地头持躬耕作时、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几年来笔耕不辍,苦中寻乐。他在黄州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就是苏老先生在黄冈创作的代表作。在贬居黄州的这段日子,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流传下来了诗220首、词66篇、赋3篇及40O余篇文稿书信。这些作品使得他和他的作品名垂千古! 至今人们还对苏东坡自创的美食传闻而津津乐道! 历史的厚遇赋予黄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厚的文化遗产,使黄州从此名声大噪。苏东坡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能有如此豪放旷世的馈赠,这在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幸之!唯黄冈独享尔! 占地54OO余亩的遗爱湖公园星罗棋布着十二个景区、六个专题展馆,被幽径曲桥点缀牵连着,成片成串。移步换景的诱惑让大家乐而忘时、拍而忘离。每每美到挪不开步之时,均以杀手锏一一拍一张大团结合影作为此景点收官之作…… 黄冈市因紧邻武汉,现在发展很快。遗爱湖周围湖景房环湖而建,呈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群扑面而现。导游隆重介绍了黄冈最有创意的建筑一一黃梅大戏院。(这群疯奶奶身后就是那座建筑) 从地面看,它象一只蝴蝶振翅欲飞,空中俯瞰又似一朵盛开的梅花。它寓意着中国戏剧最高奖一一梅花奖和梨园界新人的艺木之花将在这里初绽、怒放…… 该建筑的设计者果真独具匠心! 遍布园内众多的石刻书法,呈现在造型各异、千秋有别的奇石异壁上。爱好书法诗词的人如果到此,恐数日难返。因时间关系,我们也只能浮光掠影地走走,虚晃一下地看看便匆匆离去。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慷慨和偏爱,使黄冈有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悠然。如此怡人景色加之人多心花,导致众人游览行程如蜗行蚁爬,所以此次只能领略到大美遗爱湖的一鳞半爪。尽管大家是走马观花,却已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 在浏览和驻足的交替中,天色浙暗。等到了黄冈名景之一一一东坡外滩时,已夕阳西坠了。 东坡外滩占地15O亩,是黄冈人打造弘扬东坡精神的文化新地标。也是黄冈人气最旺的休闲埸所之一。我们巳无暇前往,在带着遗憾离去时,我和梁瑛抽身摆了个造型,立存此照,呵呵!貌似到此一游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迎来了从大洋彼岸来的一个远客一一俞仪蝶。1984年就从湖北化纤厂移民到美国定居的俞仪蝶,恰好回国探亲,听说黄冈老同事聚会的消息,便决定欣然前往。今天将在好友吴格非、汪小华夫妇携孙子桐桐的陪同下,汇同因搞错聚会日期的姚风兰一起,五人一同抵达黄冈,掀起了这次聚会的又一高潮。 刘池坤代表东道主,我代表先期到达的昔日同仁,一起前去车站迎接他们。 在如湖的人流中·,俞仪蝶刚出现在出站口,我们就一眼认出了彼此。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和激动,使大家格外高兴。 虽然阔別了30多年,再相逢时,仿佛天各一方的我们才分別不久似的。没有丝毫陌生感,只有道不完的陈年趣事和相互近况的惦念…… 刘池坤的朋友开来两辆轿车,载着我们一行八人奔向已约之地一一东坡赤壁景区,与大家汇合。 东坡赤壁景区是依山而建的园林佳构,以一斋(慨然斋)、一峰(剪刀峰、)二堂(二赋堂、雪堂)、二阁(碑阁、留仙阁)、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揽胜亭、羽化亭)成经典景致。更因三国时的赤壁之战而闻名遐尔!历代文人李白、杜牧、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范成大……都来此游览并留下诗词、楹联或书法手迹。这是还是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碑林书法博览园,共存有碑刻30O块,其中苏东坡的碑文就有10O余块。尤以东坡手书真迹石刻《景苏园帖》、木刻《赤壁赋》而成稀世珍宝! 我因亲戚在黄冈师厅范大学生活过好几年,因此对这里耳熟能祥的景观十分向往。 一行人刚到赤壁公园大门,就见到已无心游园恋景、早早就守候在公园大门口的龙佑南了。见到阔别32年之久的俞仪蝶,大家都握手欢言,分外欣喜。 一别3O多年后的重逢一一这是棉浆化验室最年长(沈华妙师傅是开山屯厂调来的长者,不属此处的学徒帮)和最年少的两个人,年龄相差近十岁,在一起共事十多年。一別30多年,今朝在黄冈再见,两个人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俞仪蝶依旧是溫婉美丽的大姐风范。而当年检验科最年少的小弟弟龙佑南,如今成了个个子最高、腰围最粗的铁塔金钢了。 日近午时,后到的几位在赤壁公园蜻蜓点水般流览后,即赶往林家大湾去参观。我是怀着十分纠结的心情随大流而离去的。 林家大湾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红卫兵步行串联时,到'林家大湾去是无数革命小将就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地之一。如今时过境迁,此地车水马龙的盛况,早己风光不再了。 在吕秀珍朋友邱先生的安排下,我们在林家大湾的餐厅里,一边畅述大家的昨天、今天、明天,一边品尝当地正宗的特色菜品。 在林家大湾军事展览馆前合影。 尽管没时间进去参观,但对当年林副统帅的家乡一门出三将:林育南、林育英、林育蓉(即林彪)三个堂兄弟而记忆犹新! 林育南是林家大湾早年参加革命第一人。受其影响,林育英、林育蓉两堂兄弟先后走向革命道路。 林育南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工人运动,組织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31年林育南在上海龙华与柔石、殷夫等左联24位烈士同时英勇就义。 在林育英革命生涯中,曾三次受伤,两次被捕。特别是日寇的酷刑,(后营救出狱了),使他身体受到严重伤害。1942年林育英在延安英年早逝。延安的高官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亲自为其守灵、执佛、抬棺。林育英享受了史上最隆重的厚葬。他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为之执佛抬棺的人。 林育蓉到黄埔军校后更名为林彪(据传他出生时有三虎出现在村头而得此名。)他传奇的一生,大家己如雷贯耳,我不再在此絮叨了。 林家共有30位族人 为新中国的解事业而捐躯。 在官办的林育南故居前留影。 想起一些趣事。 据说到这里来参观的路线,过去游客是从林家大湾大碑坊的左边进入,林彪故居是第一个参观景点。自913事件后,参观的人只能从牌坊右边这条路进入了。出入方向这么一左一右的改变,导致林肓南故居荣跃为首个参观景点,林彪故居则变成了最后一个参观地了。这里不再是人滿为患了,林彪故居里的人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传说到林家大湾名人故居,门票是每人二十元。但到林彪故居参观,游客还得另交5元钱的门票费,起因是林彪故居没能参加大门票的分成,系拍脑袋想出弥补损失的个人行为。政府对此举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任其发展的默认态势。 在民间自筹资金修缮的林彪故居里,听林彪侄孙女站在独特的角度,讲述了林彪一些鲜为人知的陈年旧事,还出售一些相关的书藉和纪念品。 参观展柜里珍贵的图片、史料、实物,探寻林彪不同凡响的人生轨迹和幕后故事。 告别了林家大湾后,一行人又乘车来到位于黄冈城区中心的李四光纪念馆。 李四光是我国最伟大的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创立了地质力学和结构力学、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在石油勘探和开发及地震预报方面,均建树卓著。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卓有成就的科技元勋之一。 李四光是黄冈人引以自豪的家乡人!1989年纪念李四光百年诞辰之际,黄冈和北京同时在两地修建了李四光纪念馆。由胡耀邦所题馆名的黄冈李四光纪念馆,呈四层回字形建筑,成了青少年科技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家乡人缅怀这位杰出人物的最好方式。 聚会全员在李四光纪念馆大门前拍下这张名副其实的“全家福”! 李四光不仅仅是位领域广涉的科学家,还曾经是一位教人不诲、孜孜求精的教育家,是所有从事教书育人为师者的后世师表。 我年少时的一天,同为地质业内人的父亲曾带我去武大参观。他说位于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校区,还是李四光亲自选定的。当时我不明白,搞地质和冰川研究的人为何要去选校址?父亲告诉我,在30年代时,李四光主持兴建武汉大学新校区,以此实现他教育救国的抱负。经实地考察,亲自选址,并请美国工程师来规划设计。新校舍落成时,李四光作为教育部的代表到场为武大师生进行了首场学术讲座。 新中国刚成立时,李四光不顾国民党的威肋,毅然秘密回国,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行列。初任长春地质学院首任院长,两年后被调到地质部,他无愧于是一位学渊丰厚的教育家的称号…… 哦!我当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如今,李四光为武大留下了这庄重典雅、造型瑰丽的校舍建筑群,让武大赢得了“中国最美大学校园”的美誉而加分添彩了! 看到这座李四光塑像,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上演了一部足以让黄冈万人空巷的电影《李四光》,我有幸观看过这部电影。李四光由当时中国电影界最有实力和魅力的男影星孙道临(也是文革前评出的22名著名影星之一)来饰演。从青年出洋留学一直演到了老年,其表演达到神形兼备出神入化之境,着实让人为之动容! 据说吉林、青岛、北京多处都有李四光的塑像和蜡象,供人们缅怀和瞻仰他不朽的英灵。 15号那天下雨了,大家无法出游。郭建农温馨的家又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大家济济一堂,互通信息,各得其乐,热闹非凡。 准备好了,一二一一茄子! 在郭建农家,一张人人笑靥如花、个个其乐融融的照片定格了。 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无私的女人在默默支持着!想当初汪小华做到了。 其实,一个快乐的女人背后,何尝不是有一个贤惠的男人在默默地奉献着呢! 在黄冈聚会期间,亨嘉之会更加圆满,吴格非就把带养孙子桐桐的管理工程承包下来,自任董事长,兼任游戏师、安全员、生活老师……让汪小华能尽兴地与我们这群身边无孩的疯婆婆们一样嗨皮。 我向会疼老婆的吴先生致敬! 中午,邱先生在黄冈招待宾客最高档次的黄冈宾馆为我们饯行。进入宾馆大厅,果然是名不虚传!那种不同凡响的高、大、上,让大家眼前一亮。美景不可错过,大家轮番上阵试镜,咔嚓咔嚓声不绝于耳。 在这顿邱先生买单的豪华午宴上,我们这些客人们反宾为主,顺带跟吕八妹和邱先生一并热热闹闹地给浪漫了一下。哈哈!这叫薅草打兔子,两不耽误! 我们俨然以吕秀珍娘家人的身份,给她们送去幸福滿滿的祝福。 作为黄冈聚会组委会骨干人物吕秀珍的朋友,为使聚会更加圆满,几天来,邱先生也鞍前马后、里里外外的帮着地主们奔波劳顿。邱先生如此费神劳心,感动了在座所有的人。在此道一声:邱先生辛苦了!感谢!保重! 这天下午,我们就要离开黄冈了,大家将感激和不舍埋在心底。 李商隐诗云“相见时难別亦难” !此刻我非常深切体会到个中的苦涩,古人今人亦当如是也。 当送张菊业去长途汽车站的小车启动时,王汉琴泪已盈眶,我也赶紧背过了身子。离別的伤感尽在不言中…… 再见了黄冈!再见了我们的老朋友! 以下是我与朋友合影荟萃,以聚会者的年龄大小排列出镜顺序。若不够准确的,敬请谅解! 在波光涟漪的小桥边,我与这群中非行政级別最高的群主和最年长的大姐张菊业一起合影。 正是由于群主王晋昌的热心和执著,我们检验科老同事群能日渐壮大到如今的6O人,王晋昌实在是劳苦功高!她使几十年来散落在祖国天南地北的检验科人,以微信群作平台,让老同仁们相聚在群这个新型的大客厅,传递着满满正能量,延续着浓浓的鄂纤情。我是王晋昌在武汉组织多项活动中的热心参与者之一。 张菊业以其广博、幽默的才气以及坚韧乐观的魅力,活跃在微信群里,赢得广大群友们的尊重。她调离化纤厂较早,我与她工作上没有交集。好友周厚明去年10月从沪抵汉参加捻织丙班聚会时,住在我家。周与张既是老乡也是好友,此时微信才将她、她和我联在了一起,大家都有相知恨晚的惊喜!现在张大姐经常受我微信骚扰,我单方面将她作为送我心灵鸡汤的馈赠者,又是为我减压修身的心灵按摩师,还是帮我提高生话技能的健康顾问。我从这位良师益友那儿分享到了许多生活的快乐…… 与俞仪蝶在东坡赤壁景区合影。 别看俞仪蝶在最发达国家喝了几十年的洋奶,回国参加我们的聚会时,一点都不摆谱耍牌,与大家同吃同住同行同游同喜同乐,显示出一如既往的亲和力,使我深受感动。 我与俞仪蝶是共事多年的同仁之一。在她接任棉浆化验室組长后,带领我们这群年龄相左不大的下属时,就善于人性化管理。她总是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班里出现差错时,从不咄咄逼人语言尖刻地对作为小班长的我光火。而是润物无声地教我该如何如何。让我既改进了工作又留足了面子。我在其麾下,长期得到她的诸多教益和帮助,她是我心目中的良师佳友。俞仪蝶启程去美国前夕,检验科举办了班组长以上“干部”参加的欢送会上,大家都用溢美之词由衷地表达各自深深的祝福和留恋。有的人语音哽咽、热泪盈盈,这一幕至今仍历历在目!真没料到32年后,远隔重洋的我们能在黄冈再度相会!这真是涛涛不尽的缘份啊! 今年八月,她女儿王舒可爱的洋娃娃儿子出世,俞仪蝶在接近古稀之年,终于晋级为外婆了。 可喜可贺! 与冯绍卿在遗爱湖合影。 冯绍卿是我在化纤厂认识的第一人,至今己45年了,真可谓历史悠久了。 我们是同一批从随县招工进厂,同在一个新兵连挖土搬砖,同时借到劳资科帮忙整资料,最后同批分到了检验科工作,是一对性格很投缘的好姐妹。 冯绍卿非常能干,厨房灶台功夫不在话下,还有一手绝活一一做腌菜。品尝过她手艺的我对此极为佩服。用她腌的菜来清炒佐餐,令人食欲大开。用它作烧肉、蒸肉、扣肉的配菜,香浓味正颜色爽,有喧兵夺主之功。之所以现在在市场上没有打响冯氏品牌,是因为她仅供品尝绝不售卖而己! 与朱东方在遗爱湖公园合影。 朱东方是我在棉浆化验棉短绒班一起共事的班蜜。在检验科单身宿舍南北转场时,我们做了好多年的邻居。 她是我印象中超前注重健康养生的潮人。记得在她并不宽敞家中,她专门辟出一隅养了一群鹌鹑。我去她家参观时,戎克骧正在精心伺候那些宝贝们。在大白天也开着灯的禽舍里,我第一次见识了鹌鹑和鹌鹑蛋长的_什么样,可算是开了眼界哦。更羡慕她女儿 (与我儿子同天过生日,她年长两岁) 经常有鹌鹑蛋来滋养身体。在物质贫乏的那个年代,这可是罕见的福利哟! 如今朱东方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和谐社会在她家得到完美的体现。 自有了检验科微信群后,戎克骧就成了我们群御用影像师。每次聚会后大量照片的后期加工制作事宜,都由戎先生去耗时费神了。真是辛苦他一人、幸福一群人!大家都敬佩感激朱东方两口子的辛勤付出! 与舒曼华在黄冈西站出站口合影。 舒曼华进厂时分配在机修车间金工段工作,几年后调到检验科工作的。后来我与机修人的姻缘关系,开始关注她后,让我对她有些莫名的亲切感。(我敢保证她绝对不知此情,属我暗恋。)就是因为在她的举止谈吐中,有一种大家闺秀般的潜在气质。 几十年过去了,舒曼华再出现时,俨然一知性女人范儿悄然呈现。她也是大家公认的变化最小的人,岁月之刀对她很是偏爱呵护啊! 这次黄冈聚会时,每到一处景点,就是舒曼华擎着手机最忙碌的时候。 与姚凤兰在陈策楼村陈潭秋故居的塑像前合影。 因姚凤兰与我在检验科的挚友王瑞泉在一个班组、一个宿舍工作生活,我不知不觉地变成她宿舍里同吃同住的一员了。后调整单身宿舍时,我又与她分在一个套间后,我更加名正言顺地与他们形影不离 (业余时间),同进同出了。直到大家都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后,这个让很多人眼热的联盟才解体了。 黄冈聚会时,一不留神姚凤兰成担纲游程主摄人员之一,为大家抢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与林汉英一起游遗爱湖时的合影。 林汉英原在纺丝浴工作,是班花段花级人物.。调到检验科工作的几朵纺丝红花个个都名花有主了。我和林汉英单身时,曾住在一个套间的女生宿舍,一起度过了单身生活的最后时光。 刚进厂时,我听说厂里有一家三兄妹都在纺丝车间。作为知青,兄妹三人能招工进了同一个工厂,这在化纤厂,也是绝无仅有的新闻了。有如此坚強的亲情作后盾,真是让我这个在化纤厂举目无亲的人眼红得要滴血了。別说有手足同胞为伴,我是既无同学又无街坊亦无老乡,连转弯抹角的亲戚、熟人都没有一个。这种遥远的羡慕,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特别逢年过节时的孤单感,林汉英也是绝对体味不到的。沒想到几年后传说中的主人公之一林汉英调到了化验室,还成了我的同事。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与王汉琴在郭建农家中合影。 我曾与王汉琴一起在原纺化验室共事三、四年,直至我调离湖北化纤厂。 印象中她王汉琴最大的特点是能吃苦耐劳。早年耳闻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边倒班工作边照顾孩子,生产生活一肩挑。 后来我俩在一个化验室工作了,非常凑巧的是,我的儿子和她的儿子意然同在化纤厂子弟学在一个班读书。因此两个孩子成了一对情投意合的小哥俩,同窗共读达四年之久。记得我们两个妈妈还带着孩子在化纤厂最经典旅游区一一水庫边去玩了一次。孩子们又是玩游戏又是拍照,大家比过年还高兴呢! 如今的汉琴,还是一如既任的保持那种吃苦耐劳精神。每次群里有活动,她都是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幕后工作, 我说起来是在武汉长大的,到一个新地方,却是需要寻求帮肋一个人。经常是参加完活动,返程时就找不着北了。但是不管多晚,王汉琴都次都责无旁贷地充当交警,将我送到公汽站,不断咛嘱,直到把我送上车,她才放心离去。我这个资深路盲多次难为她这个细心的好姐妹了。 与王冬娇游览遗爱湖时合影。 王冬娇一直是大家的开心果,她在哪儿,哪儿就有热闹的谈笑声。这次在黃冈更是如此!,每到一个景点,她总是在成了影后。指导大家在最佳角度摆好了造型。有一次攀上一险坡,可是回头一看,摄影师还在八丈远处往那儿赶呢。当然,有了金凤凰,何愁梧桐树!她真是个上镜达人,瞧她那婀娜身段、那玉指兰花,整一个群里的花旦再现。嘻嘻!我在旁边也就是在东施效频呢! 王冬娇做得一手好菜,色香味俱佳。在去年5月9日检验科大聚会前接站时,在郑汉萍家近20人的午餐,前后达两三小时的流水席,就是由郑汉萍坐镇指挥、拟定菜品,(因郑腿有伤行动不便)何向东一趟又一趟地当采购。洗、切、配至煎、炒、烹、炸一系列后事,就交由王冬娇和冯绍卿这两位科名厨主理的。哇噻!她们联手完成了好大的一单工程项目啊! 与汪小华在东坡赤壁景区合影。 我跟汪小华的友情可以追溯到进厂初期。我们曾在一个单身宿舍里朝夕相处、也曾在一个班组倒班共事、还无数次一起到火车站接车、接人、送人。我们一起到沪杭出过差,第一次在上海淮海路吃到精致的西餐。这是汪小华的朋友方一鹏请的客,我跟着沾光了。{2010年周厚明在东方明珠的星巴克请我吃西餐时,我还跟她谈起淮海路上那难忘的西餐。如今方先生已仙逝,但他笑咪咪地看着我俩吃还不忘指导我左右手分工拿刀叉的亲切模样,记忆永存。) 如今有了微信群,我们俩又成了微信挚友。互相推荐美文佳图、好歌妙曲,育儿杂淡、生活妙招……我们还隔三岔五在微信里打打口水仗,享受一份刷屏的独特快乐! 让我刮目相看的是,昔日的娇娇女如今修练成复合型人才了:除了会培养干部队伍的之作之外,她还会烹儿童趣味套餐,亦会饪老人养生美食。会缝自已的时装,也会纫孙辈的童装。(比买来的还新潮) 她还会做酸奶搞烘焙制鱼丸包彩饺,红案白案都难不倒她……套用一句如今时髦的话来夸她: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打得过小三,斗得过流氓之女中奇才。(不过打得过小三这一条,苦于吴格非没有给她创造去实践的机会而算我臆想吧。) 与郭建农在黄冈宾馆大厅合影。 我和郭建农一起共事过几年,她真是一个做事认真踏实、待人低调诚恳的人,几十年来未曾改变! 这次黃冈聚会时,我和梁瑛一起住到了郭建农的家里。三天里,郭建农和吴国良一直忙忙碌碌,一切围着聚会转。她们集营养早餐师、导游兼接送员于一身,细微入微地照顾我俩的饮食起居。 在郭建农收拾得舒适整洁的二室二厅的小天地里,晚上我们一起翻看老照片,唸叨老朋友,交流微信使用新技巧。这温馨的画面已拷入了我的脑海里的U盘里了。 与梁瑛一起参观林彪故居时合影。 梁瑛是我始于单身时就结交的资深闺密,后她跟与我在上纤五厂一起实习过的王以林谈恋爱,有些“ 亲上加亲” 的缘份。几十年来,我们两家始终保持着密切交往。在化仟厂时,她大人小孩常有来往,聚餐游玩。她儿子笑笑最喜欢来我家玩。有时大人在忘情聊天,照顾不周,小帅哥不拿自已当外人,随心所欲在冰箱里自由取食。梁瑛发现后责怪儿子时狠狠地说:“以后的冰箱一定要设计一个锁才好……”如今,有锁的冰箱已不再是传说。真是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办不到的! 86年后我俩相继调离了化纤厂,两家每年都有两地书传递彼此的信息,多年来从末间断过。我去河南旅游时,到郑州去过她家和她父母家。她陪我逛了当时全国闻名的亚细亚商厦。爱好女红的她刚给自已缝好一条式样別致的呢料红格的春秋裙,当即送给了我,穿上很是拉风。她们两口子回王以林的老家要经过武汉,我们也有机会常相会。王以林出差到宜昌,还去探望过我的父母…… 有了电话和微信后,我们更是如鱼得水,电话粥煲起来难得关火,聊上一两小对是常事。经常是聊着聊着,信号突然嗄然而止。再一看,手机没电了。可怜的手机被这两个话痨给祸害得滚烫滾烫了…… 我与刘池坤、龙佑南游览遗爱湖公园的合影。 这两位是我在棉浆化验室一起共事多年的小兄弟。我单身时,我的两弟弟先后来厂里玩,这两位小兄弟的宿舍,便成了接纳我弟就寝的免费客栈了。他们象哥哥一样带,我弟弟出去玩…… 年少时的刘池坤壮实得象只小牛犊、说话行事总是风风火火的。一次化验浆粕甲纤含量时,因交班的石英坩埚沒处理好,甲纤过滤极缓慢。这可难为了急性子的刘老弟。他不时用手拼命下按抽着真空的坩埚,不时用拳头砸自已的右腿泄火。瞧这阵势,吓得正在一旁帮他捣甲纤的我瞪着双眼,密切注他的一举一动,生怕他一怒冲天,把那鬼坩埚给按碎了。如今刘老弟被岁月之刀打磨得相当绅士了。 龙佑南是我们科公认的小毛孩,与我共事时间较长,私交很不错。别看人家年纪小,为人处世、谈吐见地,一点都不逊色于我这个老大姐。记得他初为人父时,我去他家看宝宝。小古月睡得倍香,末受主客谈笑的干扰。当我想看着她长得像谁时却怎么也逗不醒她。龙小弟抱怨她说“睡反了觉,晚上闹死人”。他扬言,我今天晚上非要把她这个臭毛病別过来……那一夜父女搏奕的胜方是谁不得而知。古月宝贝!这才是你成长烦恼的第一步哟。你如今成为一大才女,老爸当年的这放言是功不可沒的。 这是一帧有趣的組图。 左上、右上为游览中两組人在同一景点随拍。左下为导游举机要帮肋拍合影,众人响应,散游的人迅速归队找到自己的位置拍的一张合影。 右下为戎大师运用电脑合成高科技手法,将次日才能到达黄冈的俞仪蝶、姚风兰、吴格非一家三口以跨越时空和地域的技巧安插在左下那帧照片之中。这张以假乱真、巧夺天公的大团圆照片很传神很有趣。 戎克骧,我好崇拜你耶! 在此再次感谢为这次圆滿聚会而倾情付出的刘池坤、小黄夫妇,郭建农、小吴夫妇,吕秀珍、邱先生一对新人,还有专程从外地赶回黄冈筹办聚会的龙佑南、刘响林两位老朋友…… 他们为聚会迎来送往、盛情款待、全程陪同,他们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仑送我情”诗句的真实写照。看到连日奔波劳顿,刘池坤咳声连连、龙佑南声音嘶哑、吕秀珍脚底起泡……我眼前又浮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画面…… 谢谢你们!多多保重!黄冈的故旧同仁们! 四十余载风雨情, 苦乐年华凝友谊, 花甲邀约见如故, 相期再会祈珍惜。 <p class="ql-block">我为俞仪蝶和李蓉莉隔洋交流当了回二传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