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1220。潮州韩文公祠。来潮州是因为这首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p><p class="ql-block">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p><p class="ql-block">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p><p class="ql-block">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p><p class="ql-block">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p><p class="ql-block">唐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p> <p class="ql-block">韩愈被贬潮州路线图。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十四从长安出发,三月二十五日到达潮州。</p> <p class="ql-block">韩愈生于公元768年,潮州的电话区号是0768。</p> <p class="ql-block">驱鳄,拒领补贴。</p> <p class="ql-block">捐资建校,韩愈把在潮州的俸禄全部用于建学校。任用赵德主持教育。</p> <p class="ql-block">天南碑胜</p><p class="ql-block">碑廊全长89米,有石碑刻39面,建于1991年10月。自1984年韩祠开始重修至开馆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共收到各级领导人及名家书法作品三百多幅,特选出其中部分作品刻石,建成此碑廊。</p> <p class="ql-block">到此虚怀遇大颠,留衣亭可与祠班。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p><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一日访韩文公祠口占赵朴初</p> <p class="ql-block">韩愈在潮州仅8个月的时间,在短短的8个月中干了4件大事:恶溪驱鳄、释放奴婢、关心农桑、延师兴学。但潮州人民却记住了他。</p> <p class="ql-block">赢得江山都姓韩:恶溪改韩江,笔架山改韩山,还有“昌黎路,昌黎小学”。</p> <p class="ql-block">韩愈简介</p><p class="ql-block">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号昌黎,河南省孟州市人,是我国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韩愈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他治潮八月,驱鳄释奴,劝农兴学,在潮州文化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民众所歌颂缅怀,以至山水易姓为韩。韩愈的最大成就是倡导以复兴儒学为目标的古文运动,他提出了文以载道、不平则鸣等文学理论,并以杰出的创作实践,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被苏东坡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p> <p class="ql-block">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p><p class="ql-block">宋元祐七年(1092)龙图阁学士苏轼撰</p><p class="ql-block">此碑是祠内一块最有影响的碑记。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结构严谨、文采斐然。其中对韩愈的“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评语,几成不刊之论,向为世人所传诵。</p><p class="ql-block">据苏轼手迹泐石的碑刻,元代已毁,此碑系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广东分巡惠潮嘉兵备道梁国治重书,潮州知府周硕勋等勒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