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情结(2)——丰满忙碌的风情游

大眼阿奇看世界

<p class="ql-block">  地处泰北的清迈一定可以用四季如春来形容,因为这里夏季的最高气温33度,而冬季的最低气温也不过14度,森林覆盖面积达70%以上,如此绝佳的自然环境与气候让清迈成为现代人们避暑与休闲的好去处。而于阿奇和妮子,可以在北京正值极寒的时段脱下厚重的冬装,来一场轻装出游好不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骑着大象去穿越》</p> 来泰国能看到大象并不稀奇,清迈是盛产大象的地方,所以我们今天的行程便是与大象近距离接触,有多近呢?<br>  1月12日,离开兰花园,天还是灰蓬蓬的,细雨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大巴车东拐西转地到了一片山谷,走过一条悬于河水之上的吊桥,山腰的篷屋处几头大象正等待着我们。 大象背上固定了一个座椅,工作人员用一条粗绳子横着系在椅子上的把手两端,我们像是坐在餐椅上的婴孩,不会因大象的晃动而掉下来。安坐稳妥,大象之旅开始了。<br>  这是一条象群常走的路线,也该是骑象之旅的规定线路,山坡的小路上布满了大象踩出的大脚印。赶象的小伙子悠然地坐在大象的头顶上,不用看路,只顾投入地玩耍着手机,绝对的低头族,而大象也只管循规蹈矩地迈着笃实的脚步稳稳的踱着步子前行,阿奇和妮子在这样不太规则的晃动中怡然地赏着景、聊着天儿,嘿嘿!别有一番体验! 穿过山腰,走上一处稍微平坦的空地,大象很自然地走近一个木质高脚架,高脚架上的当地女人手中拿着一捆捆细细的甘蔗在叫卖。大象一面站在那里不肯前行,一面用大鼻子向后伸过来,哈哈!明白了,这是在讨小费呢!得嘞!买上一捆递到大象鼻子处,哇,那鼻子像是长了眼睛一样,只一回卷便稳妥地将甘蔗吸住,然后反转送入嘴中,大快朵颐。难得的经历,赶快让赶象小哥儿帮忙拍几张吧! “咔咔咔!”三下五除二,直到一捆吃完,伸过来的鼻子再也卷不到甘蔗时,便不情愿的移步离开高脚架。接着突然脚步轻快了起来,方步改速走,颠颠儿地跟上了前面的一只大象,然后......馋嘴又聪明的大家伙居然把鼻子伸到前面那只大象上的美女肩上不停的又卷又拍!于是......<br>  这样的讨要屡试不爽,直到把前面两个美女的甘蔗全部讨要得一根不留才罢休,美女骑着的大象很大度地视而不见,看来,这只馋嘴家伙一定惯用此伎俩抢了别人不少甘蔗呢! <p class="ql-block">  趟过那条河湾,回到出发的原点,工作结束了,大象可以休息一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坡上的长颈部落》</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时有女子裹足之美,“三寸金莲”,一种扭曲的审美害了多少中国女子,新中国成立后,才彻底革除了裹足的陋俗。而另一种如同中国裹足一样畸形的审美至今还在缅甸边界的一个少数民族喀伦族(Karen)的一支巴东族中续存着,虽然并不是普遍存在着,大多是为了生存,因为物以稀为贵,为了迎合外来旅客的眼球以及猎奇心里,当然也包括阿奇,因为稀有,因为少见,所以具有吸引力,那就是“长颈族”。 </p> 曾经在缅甸茵莱湖的水上人家见过长颈族女子,那一圈圈金属圈将她们的脖颈拉得超出常人几乎一倍,手臂和腿上也会套上金属环,美吗?<br>  骑过大象,阿奇和妮子按图标指示顺着山坡向长颈族的村子走去,走到一半路程时,是当地人搭建的简易窝棚,窝棚将上山的土路遮盖成一条暗黑的通道,女人们在通道两旁摆上地方特色的商品来卖。 通道中售卖商品的女人正推着吊床中的宝宝睡觉。<br> 穿过这条商品通道,继续向前,远远可见山坡上一个吊脚房子的村落,那就是长颈族人的村庄。 <br>  这是一个来自缅甸的少数民族克伦族,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他们隐于深山密林之中耕种、捕猎,女人们一直保持着五岁之后便在颈项上套上铜环的传统习俗。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为了避开内战与寻求更安定和美好的乐土,十多年前,一群为数二三十人的长颈族人,翻山越岭走了几天几夜来到泰北湄宏顺的山窝落户,这里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并以长颈这个特色成为谋生手段。 长颈族的姑娘们衣着色彩丰富,面颊上涂着缅甸人特有的香木粉,她们很友好的接受着来访者的参观与拍摄,并配合地给予着甜美的微笑,大多的女子都不会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织布机上娴熟地穿梭引线。 她们也会招呼游人来购买她们的商品,但却不做过多的纠缠,买或不买都以笑面对,生活于她们并不像我们内心想像的那样挣扎,清苦也好、贫穷也罢,阿奇看到的是习惯、接受与自然。 很有现代气息的小美女。 这是阿奇在村中见到颈圈最多的女人,大概有二十五圈,这应该是长颈族女人的颈圈最多的极限了。五岁到二十五岁,铜圈将她们的肩膀与锁骨压塌,使得她的脖子显得很长,头脸显得很小,而双手与双脚又因努力劳作而显得异常粗大。 这个小姑娘是阿奇在村中见到最会做生意的小家伙,她会甜甜对你微笑,拍照时也很会摆pose。她正将一个自制的小手串为客人试带。 年龄最小的长颈族。 这是她的妈妈,好时尚的! <p class="ql-block">  我们眼前如难民营一样的村落,是否真的就是长颈族人的乐土了呢?阿奇相信存在即合理吧!有我们的眼中,长颈族或许会一直这样贫穷下去,但这就是她们的生活与生存的方式,努力而辛苦劳作着,和谐而快乐地生活着,希望正在孩子心中萌芽,未来终将会有个翻天覆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会绘画的小象》</p><p class="ql-block"> 从长颈族的村落下来,阿奇和妮子直奔河边的大象训练营,听说那里的小象会画画,这还是第一次见呢! </p><p class="ql-block"> 演出已经开始了!</p> 远远地便听到了鼓掌声,阿奇和妮子来晚了!<br>  一个弧形的观众台已经坐满了观众,木栏中四五只小象各自在进行着绘画工作,小象们的年龄看起来都不是很大,或许正是学习绘画的好年龄吧!画架前的小象很有小画家的范儿,长鼻子卷住画笔,在画纸前稍作沉思状,然后落笔,像模像样画出树杆、树枝、树叶,每画几笔,还会自我欣赏一番,甚至原地转上一圈,扭扭肥硕的大屁股,甩甩小尾巴,有的小象还会在绘画中将一条后腿绊在另一条后腿上,一副悠哉乐哉的模样,太可爱! 小象是具有绘画天赋的,训练营的工作人员会在它们两岁时请来老师来引导它们学习绘画,经过3-4年的训练,小画家诞生了。但其实,这些色彩丰富的画作并不是小象能够独立完成了,因为它们天生只识得黑白两种色彩,所以,每一幅画作的色彩搭配都需要工作人员在画架前的颜料桶中蘸好笔递给小象来完成。<br>  作品完成了,小象调皮地来谢谢观众的掌声! 喜欢哪幅作品,可以出售的哟!据说某个大象训练营中有一幅长12米的花圃画,是由8头大象和它们的老师共同完成的,已经列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而其中的6米已经卖出,所收款项用于了慈善事业。<br>  接下来的表演,我们会在很多大象节目中看到,比如给你来个大象“马杀鸡”,或者为某位先生戴上礼帽等,小象们各显其能,好不热闹。 <p class="ql-block"> 《坐着牛车去溜达》</p><p class="ql-block"> 看完大象表演,午餐后,我们将进行下一个项目,坐着牛车去溜达!</p><p class="ql-block"> 乡下空气可真好呀!乡下的牛长得可真漂亮!听说这种牛叫羊牛,耳朵大大的,目光很温存,脖子下垂下一大块赘皮。它们不紧不漫地拉着我们行走在山谷间、河水旁。车子是木质的,就连车轮也是木质的,座位上是一把绿色的大伞,多像公主精美的华盖,而华盖下面坐着却是阿奇和妮子。走在乡下的土路上,“咕隆、咕隆“同时伴着“吱扭、吱扭“的声响 ,还有牛脖子下的铜钤一同回响耳边,美妙的乡下时光就在这样的铃声、咕隆声、吱扭响与晃动中进行着...... </p><p class="ql-block"> 可惜时间不长,若是能在泰国人的村落转一圈就更好了! </p> <p class="ql-block"> 《竹筏漂流》</p><p class="ql-block"> 山谷中的漂流是今天最后一个项目,河水清澈和缓,两岸树木葱茏,山谷温度偏低,小风吹过,让穿着不多的我们冷意袭来,若是一个艳阳之日,真心会是一次惬意的漂流!</p> 丰满而妙趣横生的一天结束了,紧凑而不紧张,极具风情的安排,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