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天路过嘉兴市甪里街,看到原冶金厂区已被围挡起来。是重建,还是维护?想必有关部门已规划好了,望着这即将消失的冶金厂,记忆中的许多往事在我眼前又渐渐浮现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并非是这个厂的职工,但自知青返城分配进了建筑公司后,曾在嘉兴多个企业的工程项目上做过事,其中冶金厂是那个年代一家明星般的企业,对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想那时的冶金厂,有优厚的福利待遇、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但也有些人嘴上不会直说,行动则很务实,会托人,会找关系,希望能分配进厂。一旦成了,会令人羡慕,甚至还会被高看一等。</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有说一套做一套的,比如我插队落户时的一个分管领导,虽然要求知青扎根农村接受再教育,自己却带头把儿子送到冶金厂去接受工人的再教育了!</p><p class="ql-block"> 本来,我一直以为只要通过努力,自己就会在社会环境中成为平等的一员,既不会有高低等级差的区别,也不会因户口、编制这些身份差别而感到沮丧。记得当年在政策引导下,我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消灭三大差别而努力。只是时间太快了,以至到了退休时才发现,原来这些差别,还在那里看着我?</p><p class="ql-block"> 说冶金厂有优厚的福利,那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企业办社会”模式。工厂从职工住房到子女教育,一应俱全,这种模式让工厂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虽然影响了生产效率,却为职工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对于那时厂正式工人来说,不仅收入不错,还意味着一种社会地位的提升,这让小伙子变得个个香喷喷的,以至于获得了众多人的青睐与追捧,毕竟政治条件耀眼,经济待遇又强。</p> <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倒也没有什么羡慕的感觉。一个接受多年再教育的知青,返城后好不容易有了谋生的岗位,怎么也不会去考虑更换赛道的事?</p><p class="ql-block"> 回想那时思索的问题是:我既当过农民,现在又当了工人,这流淌着的是否就算是工农联盟的血液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今天说这些似乎有点匪夷所思,但凡经历过的人就不会有奇怪的感觉了。</p><p class="ql-block"> 持有这样的想法,从前可是个普遍存在的事,在我插队落户时的农村,感觉更明显。比如有不少人就想着如何与工人的家庭、负有再教育重任农民的家庭,积极组合起来,希望由此去改变已固化了的阶层,要是基因由此变得火红,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那还不令人神往?因而那时能寻找到冶金厂的小伙子作伴侣,就是个莫大荣幸,至于人怎么样?似乎并不重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其实,找伴侣讲条件的现象,今天依然存在,变来变去,变得无非是要求的条件不同而已。这现象见多了,会如此去思索问题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再说那年我与同事一起到冶金厂的工地施工,记得主要内容除帮助厂方维修,还增加建设了一些车间的附房,作为厂车间的休息与办公用房。</p><p class="ql-block"> 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在脚手架上来回搬运材料。即使是头顶夏天的烈日,与从前农村的“双抢”比较起来,还是感觉舒服了不少。比如工作时间固定,不用起早贪黑,再比如有工地食堂,有不错的宿舍,且离工地很近,到了下月初还有二十多元的工资,这在下乡那会还真享受不到,这么一想,满足感也就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其实有点满足感,原有的努力有时会慢慢松懈下来,却不知道那时社会已在逐步开放,需要有新的感受,新的努力。而我仍是一个惯性思维模式,这迟钝的头脑,让人看起来真是太落伍了。</p> <p class="ql-block"> 在冶金厂工地干活时,我有时也会去看看人们羡慕的这个工厂究竟是啥样子。一个足够大的车间,工人来来往往,人员不少,只是没有建筑工人露天工作的环境那样辛苦罢了,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想象中具有的高效率。</p><p class="ql-block"> 为此我突然想起曾经背诵过的口号,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套用到工业生产上,说根本出路在于先进的机械化,也同样行得通。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不懂门道的外行人在说说。</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有的企业,虽也是机械化生产,但动力装置还停留在由皮带传送动能的水平上,这样的机械化显然脱离了时代的要求,感觉更新现有机械化实在是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建筑公司设在冶金厂的工地上,也有一些机械设备的,只是要简陋了许多。比如像起重设备,使用的还是价格低,进退场方便的卷扬机,但安全系数不高。</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在车间屋面上拉着由卷扬机起吊上来的材料,差点出事。因为卸货后空车返回屋面平台,一时疏忽了操作规范,在斜坡的屋面上直线行走,结果车轮突然迅速下滑。幸亏工友及时提醒,我立即躺下才避免了事故。</p><p class="ql-block"> 但与我同期分配到工地上的插友小陆就没这么幸运了。那是1979年的夏天,他在冶金厂工地操作卷扬机时,不幸从屋顶的平台上坠落,结束了他刚刚开始的崭新人生。记得那时他已考上了还刚兴办起来的“电大”,光明的前途正向他招手,却因安全事故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个教训至今想来仍令人心痛。</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的计划经济模式已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企业开始面临市场的竞争机制。冶金厂同样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效率低下、设备陈旧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在2005年宣告破产。这一消息,对于曾经在厂区内挥洒汗水的工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p><p class="ql-block"> 而七、八十年代还相对落后的建筑企业,因为有市场需求,尽管工作是那么的辛苦,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今天看来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 究竟是什么原因?怕不是我能说得清楚的。</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甪里街上,望着冶金厂那些被围挡起来的区域,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它们即将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岁月留下的印记,却不会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甪里街,我想,我还会再次走过这里,看看昔日冶金厂的这块土地,将会书写出怎样的美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冶金厂地块改造后的几张效果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