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忽轶事

健康珠

<p class="ql-block">  轶事,应该是名人才有轶事,我小百姓用轶事说事儿,似乎不太妥贴,是不改为&lt;拉忽的拉忽事>更贴切。</p><p class="ql-block"> 以前所书,多在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其实,人的两面性,与生俱来。也另人膛目结舌。今夭聊聊我的另一面。</p><p class="ql-block"> 我这个人性格直爽,且急躁。如今快80岁了,用先生的话说,一辈子也改不了这个毛躁劲儿,能不能稳当点儿。我说,不能。我又把盘子推地下了。家里的盘子碗,能碎碎平安,都是我的功劳,还常调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p><p class="ql-block"> 二千年吧。我们带哥哥嫂子去洗桑拿。两家住的很近,一个新柳边上。一个金元宝边上。约好后,我急忙下楼等哥嫂。搀扶嫂子到好望角。走路的时候,略觉有点跛脚,不稳。到了电视台楼下的好望角。一换鞋,傻眼了,我竞然穿了一只蓝色的鞋,和一只黑色的鞋,都是那种半高跟,一脚蹬的鞋。我什么不敢说,赶紧把鞋藏柜里。生怕有人看出破绽。结果。还是被熟人卢艳秋发现了。我红着脸,无以对答。回来路上,才觉得这鞋跟,还真不一般高。</p><p class="ql-block"> 以前,能喝牛奶,那都得定奶,每天来送,换瓶子。一般早饭前送到。有一天,我去早市买菜,把钱包挂到门口墙上。拿着空奶瓶去买菜。这就是我。</p><p class="ql-block"> 芳芳小的时候,我给她买了一双棉鞋,晚上给孩子试试吧,完了,完了!全是右脚的,全家人笑的前仰后合,我不是无地自容,也是无可奈何。那个尬尴呀!</p><p class="ql-block"> 侄子 小新考上西安机电学院,我高兴呵,帮三嫂给他做褥子,家里有河北大姐寄来的好棉花。从吊柜上取棉花,看见有酒放在上面,往里推一推呀,自以为是,碰不着。哐噹,掉地下了,一瓶五粮液没了。那是先生舍不得喝,等春节招待客人的。屋里酒香四溢。先生下班回来,踩凳子上去看,气的脸铁青。</p><p class="ql-block"> 有钱没钱,钱包丢过好几次。也许,小偷也是有眼力的。七十年代,在沈阳上学,公交车上,刚上车买完票,往里走。发现腰边动了一下,钱包没了,车上很多同班同学。司机把车开到附近派出所,挨个询问,小偷现了原形,我钱没丢(也没几个钱),心中很愧疚,这不惹事吗!</p><p class="ql-block"> 文革中,停课闹革命。我们班一行六人到南方串联,在安源煤矿下矿习,向工人阶级学习。一个多月后,复课闹革命的号令下来了。正当我们准备返回家乡赤峰时,我发现钱包丢了。六个人的粮票和钱都在我这里,这等于整个小团队分文全无,我心中特难过。怎么办,当时,各地红卫兵接待站己撤了,坐车不花钱,吃饭怎么办?你说,这些人也真傻,为什么就把钱交给这么不靠谱的人呢?我急坏了,家里寄钱来不及呀!幸好,我刚结实一个月的浙江诸暨女孩,付加惠。(后来也成为我最亲密的伙伴,并追随我下乡到内蒙哲盟,一呆就是十年。我们成为快六十年的闺蜜。)诚恳的掏出20元钱和粮票,自己留了三元钱。帮我们大家度过难关。这拉忽,历史悠久吧。</p><p class="ql-block"> 丢钱最多一次是退休后,带了二千元钱去买海参,乘公交车。海参买好了,钱没了,愣是不知道钱怎么让人掏去的。所以,我们家我不管钱,不会精打细算,还经营不好那几个铜子儿。一家总有个细心人,把日子过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芳芳四岁,带她去逛三商店。光顾看毛衫了,出了商店门,孩子没了。商店不大,怎么就找不到了,左呼右喊,嗓门不小,不见人影。急了,那时没有拐卖孩子的,但是,也没电话,急的前找,后找,胡同里找,没找到。不能走哇,她肯定找不到家,天快黑了,电视台王金英把她领回来了。孩子错跟别人走了,发现不对,找不回来了。幸亏遇到了熟人,有惊无险!</p><p class="ql-block"> 我一拉忽(马虎),生一对千金。一个属虎,一个属马。大马虎生了虎虎马马!也挺奇吧。</p><p class="ql-block"> 关于马马虎虎这个词,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代京城有一画家。卖画为生,有人要画一虎。他刚画完虎头,放下了,有人又要他画一马,他接着画了马身。结果,求画者没要,他便把马虎图挂在堂屋。结果长子射死马,赔钱,次子误骑虎,丧命。他写下。</p><p class="ql-block"> 马虎图,马虎图,</p><p class="ql-block"> 似马又似虎。</p><p class="ql-block"> 长子依图射死马。</p><p class="ql-block"> 次子依图喂老虎。</p><p class="ql-block"> 草堂焚毁马虎图。</p><p class="ql-block"> 奉劝诸君莫马虎。</p><p class="ql-block"> 这个告戒,我 是否引以为戒了呢。我看也借鉴不多。我被家人封了很多外号,孩子们叫我急叨叨,称老爸蔫慢慢,称我上班三大找,手表,钥匙,眼镜!后来,又有了王老急,睁眼嚎。永远是不知愁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我心也是真大。芳芳初中毕业,15岁,她想去珠海表姐那边玩玩。我竞然同意,放她单飞了。火车从丹东到沈阳。从沈阳到广州,卧铺要一天一宿,一个小女孩。现在想都不敢想,那不是太不安全了么,她跟大人也没出过几次门,90年代,没有电话,那多乱那。还真是吓人。出门了,新闻就报,南方洪水,山洪暴发。老爸气的,急的,抓不着,夠不到,一种生死不明的感觉。还好,命运眷顾傻人,她安全到了,到武汉还下车透透气,侄女和女婿上车看她。半天没找到。放下西瓜和飯菜,在车下,见面了。本来说好。回来在武汉玩几天,老爸不让,命令速归。</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悬忽事儿。八十年代初,我们住在老洼岭家属楼。有一年,鞍山姑姑来丹东探亲,我们一家人去车站接站,走的急了点儿,我阳台煤气灶上,熬的猪皮冻,火没关就走了。接上姑姑就去哥嫂家了。猪皮熬干,火还在着,浓烟滚滚,…。幸好我同事刘平,从邻居家阳台跳过去,把火关了。避免了一场大祸!太可怕了!那是殃及四邻,危寒整个楼哇。从这点说。差点成了犯罪分子!</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孩子,在这样粗心妈妈的陪护下,也奇迹般长大了。大女儿大学毕业,己在北京上班,非要考托福,去美国读研究生。她报考了一个一般大学,有奖学金。我竞一美元没给。又放飞了,放的更高更远。孩子在异国他乡,分文没有,吃的那苦,刷盘子,打零工,每小时十元钱。后学校招本科辅导,她去了做辅导老师,每月有200元收入,加上助学金。算是夠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马虎的马虎事,还有很多,常见相声中的笑话,其实生活中真有其人。</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这样,马马虎虎是一生。认认真真也一生。孰是孰非?这个拉忽老太太。是不很可恨,也有点可爱呢!属于我们的岁月不多了,认认真真也不可能了,马马虎虎也太可惜了。那就多点认真,少点马虎,简简单单,乐乐呵呵吧!</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