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徽州(三)一一许 村

杨柳青青

<p class="ql-block">  在安徽歙县,有一颗遗落的明珠,幽遂而静谧,仿佛时光凝固的地方。追溯他的历史已经有1800多年。它的占地面积从村头到村尾有十里之长,这个悠久的古村落就是一一许村。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近200幢,文物保护多达15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古朴而典雅的风貌,得</span>以完整保存。如同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静静的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许村,心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在斑驳的青石板路上慢慢行走,欣赏建于元代的一座高阳廊桥,它横卧在昉溪河上,桥长21米,宽5.3米。此桥为双孔石墩木桥,后经多次修缮,仍保留着原始面貌。一个圆形的窗户,从里往外看,别有洞天。那胜图美景尽收眼底。廊桥的作用相当于驿站或临时客站。穿过廊桥,两旁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灿烂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照在古老的屋檐上映射出岁月的痕迹。河流是古村的灵魂,“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好一副江南水乡独有的韵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双寿承恩坊,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明隆庆年间,当时朝廷倡导“瑞侣",即夫妻高寿之意。徽商许世积乐善好施,其夫妇二人皆已年过八十岁,于是朝廷旌表他们为“人瑞之侣”,并赐建象征长寿,彰显皇家恩泽的牌坊。“双寿承恩”牌坊不仅是对许世积夫妻长寿的纪念,更是尊老敬老传统的弘扬。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夫妻百岁老寿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观亭,又称八角亭。建于明嘉靖16年,重修于清康熙22年。一,二层为平面八角形,八面飞檐。第三层转为方形,收歇山顶。这种从灵动到沉稳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古人工匠大胆创新,精美绝伦的的工艺。徽派建筑的代表作。是村民夏日纳凉,冬日避寒的好去处,也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雅集之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马坊牌坊。它于明德二年,即1507年由朝延下旨在徽州许村建造。表彰许伯在明朝开国和治理汀州府的功德。它雕刻精美古朴典雅。牌上书写着“五马坊”三字。五马是古代知府的代称。这座牌坊不仅是许村最古老的一座功名牌坊,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史上出进士四十八名,举人五十三名,状元一名,明代大学士许国就是许村人。更让人惊叹的是,一门出现五位愽士生,一村走出五位院士,一家三代北大毕业生。这些辉煌的荣誉,令人打心眼敬佩。在这里深感文化氛围浓厚,对古村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文化的厚重与传承,有了深刻的感受。真不愧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后感</p><p class="ql-block"> 许村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其独特的国宝级徽派古建筑精美绝伦。我们近距离的了解它,直观的感受它。就像古村落的村民一样,守护“乡愁”,守护世代相传的文化根脉。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青砖黛瓦的文物载体,更欣赏和羡慕在此居住的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和缕缕炊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使这些绝世古建筑鲜活起来,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