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上海【靓影美拍】摄友俱乐部出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刊头摄影作品:郑春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48946003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封面摄影:郑春来 封面设计:李兴忠</p> 编者的话 <p class="ql-block"> 全国【靓摄】微刊,正以其精选精编的高质量 ,日益受到众多读者青睐。其“佳作赏析”、“三言两语”图文栏目每期刊发的点评组老师们的精心赏析点评,对于摄影佳作主题内涵、艺术特色的阐发,有助于启迪摄影创作,提升读者艺术鉴赏力,也很受欢迎。</p><p class="ql-block"> 值此2025新春时节,本刊特陆续汇编、推出【靓摄】专刊点评汇总若干专辑。本期专刊推出本刊监制郑春来老师的点评汇总(下集)。欢迎浏览、转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郑春来老师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原上海劳动报《上海工运》记者</p><p class="ql-block">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中级会员</p><p class="ql-block">《旅游世界》特约摄影师</p><p class="ql-block">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上海老年大学摄影社会员</p><p class="ql-block">上海静安区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全国【靓摄】微刊》监制</p><p class="ql-block">同乐坊摄影俱乐部副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张石熊(上海)《海浪礁石与水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海礁石与水鸟》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是山东的一个小岛,那肃穆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和那几门沉默的大炮,会让人记起: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它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一个伤疤,是亿万炎黄子孙心中难言的痛。她见证了甲午海战的惨烈,聆听了腐朽王朝中的民族英雄回天无力的悲壮。踏访刘公岛的这位摄影师,心潮奔涌,拍摄了这幅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影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品构图相当精妙,右下角选择形态完整,表面圆润,色泽及质感俱佳的礁石,而礁石又不多不乱。用这三分之一的礁石重量压住了三分之二的浪花水面。高低色温的展现,突出了画面的气势。利用水上搏击的海鸥和礁石上闲庭信步的水鸟,来达到动静结合的反差。这种随手拈来的画面点缀,增加了照片的故事感,使画面既生动又有趣,给作品带来了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李兴忠(上海) 《读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读报》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读报》的作品,粗看似乎很平常,但细看之后,感觉那些无意间拍摄的作品才是最出彩的。因为一个表情或动作,在瞬间拍到了稍纵即逝的一刻,作者可能的随意,带给我们的是最美妙的惊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抓拍到的无意识瞬间,是被摄对象状态放松的时候,由于作者的敏感和摄影功力,才能拍到最自然放松的人物状态。有时和拍摄时间的充裕无关。要想让被摄对象感到自在,还需要作者有强大的掌控能力,技术操作有足够娴熟自信。最好能事先研究拍摄环境,把被摄对象作为自己的邻里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画面的适当调色,是这幅作品最大的亮点。黑白统一了杂乱的房间摆设,将画面变得通透,场地和建筑的明暗反差,突出了亮处黄金分割线上的读报者。让主体变得更加明亮清晰,使我们无限靠近脑海中“读报”的理想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陈冲(上海)《外滩夕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外滩夕阳》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外滩,落日余晖,唯美,梦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圆圆的太阳缓缓落入上海最美的万国建筑之中,将背景的天空渲染成赤金色,整个外滩被衬托得光彩夺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滩大钟悠然响起,夕阳下人影涌动,更增添了外滩的活力,岁月沉淀却又优雅从容,美得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选择的是一个火烧云季节,高气压系统通常会带来干燥、稳定的空气,这使得天空呈现出清晰的火烧云景观。其次,拍摄地点非常重要。选择一个视野开阔、没有太多障碍物的地方,可以让你拍摄到整个火烧云的壮观景象。作者选择了一个上海的黄金地标,这样使作品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拍摄时,光线的方向和角度及时间都选得很到位。使得画面色彩丰富,景色壮美。关键的是明确交代了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达到了作者想要的理想效果,也让观者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任永祥(上海)《彩霞满天靓瑜伽》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彩霞滿天靓瑜伽》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幅好的彩霞作品,既要有宏伟的天空主景,也要有合适的地景相呼应,而这地景又是在朝气蓬勃的新型城市下,一群女孩在练瑜伽,让人有种积极向上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选择机位很好,逆光下把全部练瑜伽的女子罩了进去。天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遇到朝阳的时候,一定要找有云彩的天气,因为朝阳的光线有色彩,这样就会给云彩染上色。如果想把天空的色彩拍艳丽,最好调整相机当中的白平衡,这个数值越低,画面看起来会越蓝,这个数值越高,画面看起来会越红,这就看你自己想表达什么样的效果。我的建议是前期高色温拍,后期低色温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作者很好使用了对比手法。练瑜伽的点与背景形成了大与小的对比。上方彩霞是明亮的,下方广场是幽暗的,有了明暗对比。除此以外还有冷暖对比,彩霞的颜色是暖色,天空的蓝色是冷色。此外,还有动静的对比。这些都带动了观者的情绪,让观者看到这幅作品的特有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何文彪(上海)《趣味瞬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趣味瞬间》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照片的风格太多了,没有好与坏,关键在于创新的视角、捕捉独特的瞬间、创意的构图和情感的传达。这不仅考验作者的技巧积累,还要求思路灵活跳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幅作品,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趣事,那老先生歪带帽子,右手还提着一支烟,头套单反相机,趴着马步在三角架上,聚精会神地摆弄着手机拍摄。似乎告诉观者,我相机手机摄影样样精通。那种表情的自然流露往往是最有感染力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右上角的寺庙一角和左上角的仿古灯柱,正面人物的表情和背面人物的身影,大光圈的虚与实,通过作品传达一种反差,引人思考。鼓励被摄者与环境互动,这种参与增加作品的互动性,让观者感觉更生动。形成一个主题故事线,创作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十足的作品,让观者有种回味无穷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周仁安(上海) 《静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静谧》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暮色柔和散漫,这种画面,满载着自然的鲜活气息,有种不曾注意过的美妙。远眺群山,云雾缭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幅作品,拍出了不一样的风情。不一定是名山大川,但让观者有种不同的感觉。最下面一层是逆光的剪影,如同雕塑般,稳重沉着。这不只是山的底色,更像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基石。中间一段,云蒸霞蔚,红透天边,宛如仙境。最妙的是上面一段,一枝竹杆高高斜插天际,在微风中轻歌曼舞。这种三分法构图,不机械呆板,视觉冲击力强烈而又不失和谐之美。为这份宁静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使得作品在祥和之中不失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任永祥(上海)《红石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石滩》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作品,颜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活泼。作者的这幅作品,互补色搭配、相邻色搭配很和谐,其中冷暖色彩的互相辉映,明暗光线的分布和层次,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幅摄影作品,犹如美丽的画卷:一块块大大小小的海礁石,在晚霞的映衬下,呈现出赭红色,如同披上美丽的红色外衣,堆积在海滩边。在清澈的海水远处,现代化高架桥穿过峡谷,连接着另一个岛屿,瑰丽壮美,气贯长虹。这里有海上通道,又有蜿蜒曲折的渔村小道,现代和古老的结合,验证了祖国的强盛和发展,留给观者不一样的感受。在宁静温馨中,给人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刘同兰(上海) 《风景如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风景如画》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摄影是一种艺术,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丽、温馨、生动等各种情感。然而,一幅好的风光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景色美丽,还需要画面平衡,才能让人们更加喜欢。这幅水墨摄影作品做得相当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墨摄影算不上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一种摄影风格。是将传统的水墨画和现代的风物,用摄影的手段相统一。作者用二分法的手法来拍这幅作品,非常讨巧。一群鸟儿在天空中飞翔,是作为点的出现,既填补了空白,又增添了情趣。而作品中的树是作为垂直线的出现,打破了水面的平行,带出了节奏。山体是作为面出现,增加了色块,也达到了整个画面的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在原照片上的修改,它更多的是考验作者的构图和捕捉光影能力。作者在这方面包括后期的处理都非常恰当,给观者以别样的视觉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吴志农(上海) 《挑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挑夫》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暗调就是照片画面基调大部分是以深灰、浅黑、黑色影调为主,只有主体较亮从场景中突显出来,整个画面色调比较深沉,这幅作品就是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幽黑幽黑的背景,没有灯光。这个时候我们要特别留意背景不能真的全黑,若隐若现,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如果真的是曝光不足,这个画面就非常的枯燥、无聊、单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幅暗调摄影作品,展现给观者的是另一种全新感受。在处理作品方面很有经验,暗部留有一部分细节,而不是真的曝光不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作品采用了伦勃朗光。在室外拍人像,因为光线不受控制,你不能调光的角度,但作者调人的角度和摄影角度,得到了类似油画的效果,暗但通透,深沉而富有质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王之成(上海 ) 《骆驼奔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骆驼奔驰》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漠黄沙看骆驼。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顽强,你可以感受到骆驼在沙漠中的狂奔与坚韧,你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蒙古那种独特的气息。在这里,无论你是热爱自然还是热爱历史,这幅作品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牧人扬鞭策驼,赶着驼群,迎着朝霞,逆光奔驰而来。所到之处、尘土飞扬,驼蹄声碎,场面惊心动魄,非常刺激壮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拍摄这样的题材经验相当丰富。选择不错的拍摄位置和角度。骆驼在奔跑状态时的速度较快,作者反应敏锐,动作果断,事先预判,在骆驼奔跑时接近预定范围的瞬间,用了高速度和高感光度配合,采用高速连拍,保证了拍摄的影像清晰。而且,构图上在骆驼的前后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特别是右前方留出了大片开阔地,来增强它的冲击力和震撼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摄这样的作品,时机和窍门缺一不可。后期处理用暖色调,给人一种奔腾向上,朝气蓬勃的热烈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冉兵(成都) 《舞动青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舞动青春》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调摄影作品,简单来说就是指画面中大部分区域都是明亮的,而较小的部分是偏暗的。偏暗所占比例非常小,一般来说是不大于三七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幅高调人像作品,给人以清新素雅,简洁明快和积极向上,舞动人生的感觉。作品展现的那种青春沸腾的鲜活影像,让观者沉浸在美丽的审美愉悦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顾耀佐(上海) 《街头老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街头老汉》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街头抓拍的路边老汉肖像作品,后期以黑白形式呈现,突现老汉银发白须的光影质感,强调刻画了岁月沧桑感,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白,本身就能营造追忆和怀旧的氛围。有时没有色彩,反而更引人入胜。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态,让人们对于老汉的人生故事展开想象空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何文彪(上海) 《心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心愿》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国色更注重人文内涵及关怀,所以早早就确立出耳熟能详的色彩体系“五行色”。而“赤”为首,也就是红色,并衍生出了中国传统国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幅作品采用喜庆的无数红色祈福牌为背景,用少数民族土家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和佩戴白银头饰,来祈祷想要的心愿,充满了甜蜜的中国元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浓艳的红色具有强烈的暖意,而白色的简约,胜在更加纯粹 。这种色彩对比,这种场景定格,突显了当今少数民族的幸福指数,让作品充满了青春和温暖,也寓意着祖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陈冲(上海)《坝上风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坝上风光》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内蒙坝上,秋天的景色特别迷人。随着时间的入冬,树叶开始变色,翠绿、金黄、火红,各种颜色树木的叶子,色彩斑斓。坝上是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带,在蓝天白云的映射下,草原湖泊, 山川峡谷,骏马牛羊,民屋草垛,处处是秀美而壮丽的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这幅作品采用二分之一构图,也叫二分法。所谓二分法,是将整个画面分为左右或上下两个部分,这样可以让主体更加突出,增加画面的别样感。这种构图能让作品变得稳重,也能让复杂的场景简单化。关键是作者对作品的感受。作者留了一半篇幅给天空云彩,那作者同样对天空云彩的感受占了很重的份额。同时,也是作者强调了高低色温的反差和平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张英(上海) 《人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像》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暗调人像摄影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摄影。暗调忌笑容和夸张表情, 作者捕捉的人物表情自然平静。利用干净简洁的暗黑背景,衬托突出人物的情感,让人像成为画面中唯一吸引注意力的地方。对焦曝光非常精确,暗部有细节,是一幅很有装饰性的人像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段明强(上海)《影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影领》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斜线构图和人物虚实是两种摄影技巧,当它们结合使用时,可突出主体并创造出以虚衬实的效果。作者在选择一个突出实景人物同时,又选择了一个人物简洁的影子,用斜线的梯子把两个虚实人物串为一线,确保主体与副体有明显的对比,让这幅作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给观者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李兴忠(上海)《让国旗飞起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让国旗飞起来》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国庆节,是共和国成立75周年。秋季的金黄,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新中国的华诞,带来了愉快的金秋,让上海伴着浓浓的节日喜庆,共同融入到这芳香横溢的美好时光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这幅作品非常有创意,两位长者作为中景,在为国旗腾飞而作最后准备。前景中的巨大的国旗代表了作者想要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与祝福。也是这幅作品的主题。背景借助地标建筑,突显国庆氛围和地域特色。利用仰拍和斜线构图,使国旗和人物在画面中更突出,同时也能摄入更多的天空和背景元素,营造出宏大的氛围,让作品显得更有气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红色占据了主导地位,红色常被赋予喜悦热情,同样红色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给人们展示的是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 ▼潘家林(上海) 《热气腾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热气腾腾》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人所说的小笼包别称小笼馒头,是中国著名的传统面点美食,最早出现于清代同治年间的江苏常州府一带。在苏南、上海、浙江一带习惯叫做小笼馒头,四川、芜湖叫做“小笼包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妙在接烟火气,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虽然看不见小笼包,但从这种摆设和云蒸雾绕的氛围里,知道了它的美味。云蒸雾绕有其独特的美,简洁空灵,虚实结合,常以留白营造气韵和意境,但要拍好它,也有其难度。速度和光圈都要恰到好处。一般比较适合以逆光和侧逆光为主。在这种光照条件下,蒸雾有质感,层次感也丰富。曝光量的控制极为重要。可适当增加曝光度,以使蒸雾更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蒸雾一般为高调作品,以白色和淡灰为主,取景时用较深的老式明清建筑作为对比,而且明清建筑深色部位宜少不宜多,这也是关键,由于作者各方面拍摄处理都比较恰当,拍出的作品自然就可看性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何文彪(上海)《舟山东沙日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舟山东沙日出》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舟山东沙的日出美不胜收,旭日东升,晨晖将天空和海面染成橙黄微红。微风轻拂,海浪戏嬉着沙滩,金色的光芒在浪花间闪烁,如梦如幻,这迷人的景色让人沉醉,在这里,心会变得宁静,生活会变得舒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选择了一个晴朗天气的清晨时分,此时太阳角度较低,光线柔和且色彩丰富,能营造出浪漫的氛围,挑选了一个视野开阔、海面较为平静的海边沙滩,确保背景简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女郎穿着简约的连衣裙,轻盈飘逸,在海风中悠然舞动,显得梦幻诗意。作者将人物放在画面右下角,留出大片的天空和海面,让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同时也能突出主体与背景的融合。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和吸引力,让观者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吕瑛( 上海 ) 《旋梯光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旋梯光影》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旋转楼梯是许多建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是作为摄影主体还是意境,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要想拍出一张出色的旋转楼梯作品,并非易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角度以及运用光线来捕捉旋转楼梯的独特魅力。其实大家经常看到的是由上往下拍较多,而由下往上拍的较少,由下往上拍又留有蓝天白云的更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应该在拍摄之前,已仔细观察旋转楼梯和周围环境,了解楼梯的材质、结构以及周围的光源位置,使得作品有很好的构图和光线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期处理上,作者选择取舍比较成功,主体鲜明,留白得当。光比控制准确。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质量和耐看性,使得作品不仅视觉冲击力增强,还丰富了它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王向群(浙江)《石城秋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石城秋色》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城村坐落在婺源古坦乡,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古木荟萃,奇树成群。百余棵年代久远的枫树,每到秋季,巨大的枫树林一片火红,与当地的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形成美妙的画卷。这里秋天的早晨,山雾和炊烟形成的白色迷雾将石城村团团笼罩其中,犹如世外桃源或人间仙境。每到这个季节,摄影爱好者便蜂拥而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拍好石城秋色,位置很重要。一般凌晨四点就得上山了,甚至要在山上露营。作者可能来晚了点,而选择在第一排靠后的小山坡上,迎着逆光进行拍摄。巧妙地把第一排靠围拦的摄影人当作了前景。把山和天作背景,集中突出了中景云雾村庄。由于在山坡顶上俯拍,从程村过来的烟雾一阵阵地飘到戴村,拍起来非常舒展大气,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美不胜收。由于作者拍摄的时间段和后期的精彩到位,美轮美奂的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石城,作为 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展现在大家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br><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拍外滩游人》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规照片看多了,有时想变一变,尝试不一样的拍摄方法,或不同的风格。作者的这幅作品用自己的影子加入,就增添了不少看点和情趣。关键是要拿捏好光线,影子的加入不但会让作品有纵深感,还让作品有某种神秘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改变常规的自拍思维,将场景与影子有机结合在一起,拍摄瞬间变得奇妙有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二分法的拍摄手段,用自己虚的影子,去渲染实的熙熙攘攘人群在外滩游览上海地标建筑东方明珠和"三件套′。而影子的呈现,更是将画面变成了一种抽象艺术美。瞬间拍出满满的高级感。另外,影子和场景的互动,也赋予作品强烈的故事情节感,这样的影子出现不呆板而有创意。让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郑建新(上海)《搏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搏击》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通过激烈的拳击场面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吸引了观者的注意力。它不仅展现了拳击运动的残酷和力量,同时也深入探讨了拳击手的内心世界和人性较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类运动摄影需要很多实战经验,才能拍出精彩的效果。当然,拍摄时机其实很考验作者的抓拍功力。作者对整个运动的流程比较熟悉,在这个拳击场和这个俯拍角度,已来拍摄过多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种角度的运用使得观众置身于拳击台上,与拳击手们一起感受到力量的释放和决战的紧张氛围。因为有了经验教训,做到了很好的提前预判,才抓拍到这么精彩的瞬间。营造出细腻的情感氛围,提升了作品的张力,给观者带来了深刻的拳击观赛体验和刺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张英(上海) 《牧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牧归》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或外出摄影中,可找到的对称性景物非常多。如自然景物,建筑,动物,人物等等。利用对称这一元素的特性,不但能帮助我们所拍摄的画面加分,更可以创造出突破本质画面的张力。看似简单,但往往如果把握不好,会显得呆板和缺少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这幅作品既有稳定性, 能带给观者舒适的美感,又让我们在简单的对称中,看到了赶牛进村的田园牧歌式的农民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体是一幅风光建筑作品,作者不但用了对称,还用了对比。我们不能感受到这建筑的大小,但图中增加了人物赶牛这个对比,建筑的大视觉效果就凸显出来,突出了主体。同时,画面里还有动静对比,冷暖色温对比,这些都为作品增加了看点。</p><p class="ql-block"><br></p> ▼冯信志(上海) 《观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观展》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选择侧拍,以展现画作的立体感。又采用低角度拍摄,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利用了现场的自然光和展览提供的灯光。由于角度和光线的选位准确,避免了直 射光造成的反光和阴影而影响画作的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摄的细节更是精彩,选择了两位柱着拐仗的老人,指点聚焦于画作的精彩场面,这种人物与画作的互动,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感染人心,赋予画面很强的吸引力。这些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过渡,营造得非常温馨而感人,有了作品的故事性,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拍摄的同时,可别忽略了欣赏画作,毕竟现场感受艺术的魅力才是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周洪涛(上海)《摘下面具的仕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摘下面罩的仕女》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时有所见的情绪风冷调作品逐渐深受人们喜爱,慢慢也自成一派。对于这类情绪风格较为明显的照片来说,第一眼抓住的是观者的思维,引发情绪上的共鸣从而展开无限联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营造这样风格的画面,构图常用的还是以经典的一些构图方法为主,三分构图,居中构图,让画面显得更加稳固。作者所选用的是三分法构图,很符合仕女的这种场景动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照片的背景可以讲述一个故事。作者为了突出主体,使用了简单的背景,并用了大光圈虚化,来达到增加层次,营造氛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用低色调呈现,看起来沉实稳重,带有一点忧郁。这类照片感觉更偏向艺术,更像画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花齐放,创新开拓,每种风格的摄影都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喜欢摄影的你,不妨也来尝试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徐敖齐(上海) 《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色》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极简摄影有两个重要元素:线 条 与色 彩。所以,当你真正想拍好极简摄影作品,你的脑海里要对极简的线条与色彩有一定的审美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利用了线条,来作视觉延伸,又用冷暖色彩来激发人们的视觉神经。而当线条与色块这两者碰撞在一起时,极简的画面产生了奇妙的视觉体验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似简单,很显功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刘学明(上海)《舞台剧照》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舞台剧照》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杂院,小舞台。这是一幅在大杂院舞台拍摄的作品,由于场地窄小,作者采用直构图,规避掉两边杂乱环境景物,选择舞台正面稍偏的角度,以获得独特的画面效果。舞台上两位演员的微表情表现到位。那扎红头绳的幸福姿态,通过动作、眼神体现。高速快门定格的瞬间,给人一种特有的参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张卫星(上海) 《松弛当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松弛当下》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拍逆光人像作品,是摄影人最喜欢的,因为光影丰富,层次分明。但真正能拍好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因为当中有很多技巧需要掌握。首先要选择早晨或傍晚时分的光线,因为较为柔和,色彩也丰富,此时太阳角度较低,能产生美丽的逆光效果,会产生金色的发丝光和轮廓光。另外,尽量选择背景简洁、光线均匀的地方,避免背景过于复杂而分散观众对人物的注意力。测光很关键,要精确地测量人物脸部的光线,确保脸部曝光准确。因为逆光,脸部会较暗,拍摄时,将测光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或眼部,重点是保证人物脸部的清晰和曝光正常。其它的地方可能会有些过曝,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当然也可用反光板和闪光灯,但要做到补光正确也有相当难度,必须反复试手。作者的这幅作品,光线柔和自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拍摄角度佳,避免了眩光、鬼影等问题。用大光圈虚化,让人物的背景若隐若现,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在逆光下,人物的动作和姿态也很重要,作品采用斜线构图,人物背靠倚栏,给人一种松弛感,这样的瞬间,作品更具活力和感染力,有一种温暖和浪漫的感觉。作者的后期处理也相当到位,使作品更为完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马丁(上海) 《转瞬即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转瞬即逝》 郑春来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风景作品,既有神秘且具魔力。作者的镜头下,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宁静祥和。简洁优雅的构图,细致的纹理,戏剧般的氛围,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的人影安逸飘渺,一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沉思,融入到美妙的境界之中。就像一个转瞬即逝的幻觉,到底是过去还是未来,让人联想。这种作品用慢速拍,会有特别的效果,作者用多次曝光拍摄,更增添了作品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这样的拍摄手法。去启示深层次的意义,向观者展示了用相机去创造另一个空间,表达自己想要的独特愿景。超越固定的传统,将其独特而优雅的摄影风格转化为富有表现力和创意的精雕细琢的画面,值得摄影人借鉴,去思考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任永祥(上海) 《取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取暖》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很多高原山区,十月后会在房门外支起大篷。在大篷中放个烤火炉,非常暖和。亲朋好友或一家几口,一起围炉而坐,嗑嗑瓜子,唠唠家常,场面暖意而温馨。画面细节丰富,情节动人。以暖炉为中心,起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段明强(上海)《秋日草原小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秋曰草原小景》 郑春来点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这幅作品,用极简主义风格强调自然色彩的运用,追求简约而温暖的氛围。用浅蓝和浅黄常见的配色,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营造出清新而舒适的自然生态环境。装饰元素的选择上,利用了驶过的拖拉机,更为空间增添独特的个性和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郑春来老师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本期总编:何文彪 副总编顾耀佐</p><p class="ql-block">本期编辑:郑春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