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跑量大,是个坑”这句话,出现在某平台短视频中,阐述了跑量大对身体的一些负面伤害。</p><p class="ql-block">      只能说明一些跑者对跑步运动的认知度不够,反映了对跑步训练中盲目追求高跑量,以及不科学的训练方式等,都是可能造成对身体的伤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跑量大是坑”?</p><p class="ql-block">     身体损伤风险 :</p><p class="ql-block">     长期高跑量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膝盖磨损(如髌骨软化症)、跟腱炎等运动疲劳慢性损伤。尤其对新手或肌肉力量不足的跑者,为了参加马拉松比赛,突然增加跑量会超出身体承受能力,造成疲劳性损伤。</p><p class="ql-block">      初期跑量增加能提升跑步体能,但超过个人阈值后,跑步成绩提高变慢甚至停滞,反而因疲劳影响训练质量(如速度、力量下降)等。</p><p class="ql-block">     心理疲劳:</p><p class="ql-block">     过度执着于大跑量易导致“跑步成瘾”或“完成任务式的跑步训练”,失去跑步乐趣,迷失跑步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忽视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长时间跑步只堆跑量,急于求成,提高跑步成绩,忽略身体的力量、柔韧性、跑步技术等训练,会导致体能短板,增加受伤概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掉进“跑量坑”?</p><p class="ql-block">     误解“量变引起质变”:</p><p class="ql-block">     认为跑得越多成绩越好,忽视科学训练的“质”(如间歇跑、节奏跑等强度控制)。</p><p class="ql-block">      社交压力或攀比心理:</p><p class="ql-block">      受跑步APP排行榜、朋友圈打卡,跑团打卡等影响,盲目追求数字目标~1。</p><p class="ql-block">     缺乏专业指导:</p><p class="ql-block">      新手未掌握循序渐进原则,模仿职业选手或者身边精英跑者的训练计划,导致运动量超负荷,短时间内身体难以恢复正常状态。</p><p class="ql-block">     依赖网络平台经验之谈:</p><p class="ql-block">     通过网络平台,借鉴某些跑者大跑量的方法(例如每天跑一个半马),大跑量训练计划,忽略了自身的跑步条件。</p>  <p class="ql-block">  如何科学避免“跑量坑”?</p><p class="ql-block">      遵循“10%原则:每周跑量增幅不超过10%,给身体适应及恢复时间。</p><p class="ql-block">      重视强度分布:</p><p class="ql-block">     采用“80/20法则”(80%低强度有氧+20%高强度训练),避免长期中高强度“垃圾跑量”。</p><p class="ql-block">     交叉训练:</p><p class="ql-block">    用游泳、骑行等低冲击运动替代部分跑量,减少关节压力,同时提升心肺。</p><p class="ql-block">     力量与恢复:  </p><p class="ql-block">     强化核心、臀腿力量(如深蹲、单腿硬拉),提高跑步经济性。</p><p class="ql-block">     保证睡眠、营养,利用泡沫轴、按摩加速恢复。</p><p class="ql-block">      倾听身体信号:</p><p class="ql-block">      疲劳感持续、静息心率升高、睡眠质量下降时,及时减量或休息。</p>  <p class="ql-block">  不同人群的跑量建议:</p><p class="ql-block">      健康跑者:以保持健康为目标,每周3-4次,每次30-60分钟,月跑量60-120公里足够。</p><p class="ql-block">     进阶跑者:备战马拉松时,可逐步增至月跑量120-200公里,但需结合强度课表(如长距离LSD、间歇跑)。</p><p class="ql-block">     职业选手:职业运动员月跑量可达300-600公里,但有严密监控运动数据,营养补给和恢复保证,普通跑者切勿模仿。</p><p class="ql-block">    从专业运动角度来说“跑量大是坑”是否定跑量的价值。</p><p class="ql-block">    这种说法就是脱离科学规划跑步,盲目堆量的结果,弊大于利。应结合自身条件,跑步目标等,合理安排跑量,做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大众跑者应回归本质——提升健康与运动表现,而非以量化为主。合理规划跑量、注重训练质量、强化身体基础能力,才能长期无忧无伤跑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