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教授不平凡的一生 <p class="ql-block">培源故居~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芳桥镇后村村委会。她东濒太湖,西邻徐悲鸿故居屺亭桥的一块江南水乡风景如画,山水相依相伴的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教授是名声国内外的科学家,为国家和社会的活动家,我国科技界的卓越的领导人,为捍卫国家和平做出杰出的贡献,是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积极促进国内与国外合作的人民外交家,也是一位大力推进学术交流与科学技术普及的优秀领导者,自到任全国政协付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历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校务委员会付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付校长、校长,中国科学院学校委员,数理学部常务委员,付院长及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全国委员会付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付事长,名誉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常委,付主席、主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付主席等职,还曾担任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付会长,中波友好协会会长多年。是我国科学家中最早担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理事及出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全体大会的中国首席代表,并于1962年当选为世界科协付主席,198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州大学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93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是一位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岁月的世纪老人。</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先生~父亲周文伯,母亲冯瑛,周培源的父亲文伯公是前清秀才,思想比较开明。考举未中后,致力于创办实业,是宜兴有名的实业家。父亲的品格,给周培源留下很深的影响。周培源的母亲冯太夫人曾经生了八个子女,只有周培源和他的姐姐巧红,妹妹保红,海红长大成人。~~~~~~~~~~~~周培源的夫人王蒂澂毕业于北平女师大英语系,1932年与周培源结婚后,生育了四个女儿。</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的座右铭: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p> <p class="ql-block">当时周培源的从小学习的课堂,和走廊里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当时周培源教授和夫人王蒂澂毕生珍藏的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珍品捐献给家乡无锡市政府壹佰肆拾伍件作品。此举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对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无锡市政府特发此状,以表敬意,以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王蒂澂夫妻俩捐献古代书画展题词。</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专门为周培源夫妻捐献百余件书画精品。</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回乡散记。</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与家乡密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无锡市文化局发红头文件表扬他们夫妻俩。</p> <p class="ql-block">国家文物局为周培源、王蒂澂夫妻俩捐献古代书画作品百余件,珍藏国家文物局收藏为他们俩颁奖。</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教授和夫人王蒂澂为基金会的组织奔走相告,在国内国外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情系家乡~从故乡宜兴走出去的周培源,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教务、科研、社会活动十分繁忙,对故乡一直怀着赤子之心。1985年2月,周培源和他的两个妹妹,决定将他们在后村的房屋(26间500多平米)无偿捐献给家乡,建议用作科普文化活动场所,并且捐赠国家颁发给他的自然科学奖金2160元作为添置部分设施使用,当时,芳桥乡政府、宜兴县科研在旧居开辟了科普图书阅览室、青年文化活动室、少儿科普活动室、科教影视室、科普作品展览厅等。周培源一直关心家乡建设,支持家乡的科普事业,给家乡的科普教育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专门为周培源参观纪念馆后写下了《山水芳桥-培源故里-访周培源故居》的长篇专访。</p> <p class="ql-block">1990年全家祝周培源老爷子88岁寿诞。</p> <p class="ql-block">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谭政和总参谋长陶铸为周培源颁发军属证明。</p> <p class="ql-block">国家为周培源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别为他注题《宗师巨匠,表率楷模》的文集在全国发表。</p> <p class="ql-block">茅以升为周培源写下了“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建设精神文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题词。高士其为周培源写下“科学使人聪明,迷信使人愚蠢,只有科学,才能破除迷信”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七日题词。</p> <p class="ql-block">30年代初母亲前排左二,姐姐前排左一周巧红,后排左一大妹周保红,后排右一周海红,摄于宜兴后村家中。</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沉浸在温韾甜蜜的亲情中和次女周如雁,幺女如苹在家中。</p> <p class="ql-block">1987年周培源在美国纽约与吴健雄、袁家骥夫妻俩再次相聚。</p> <p class="ql-block">1985年6月18日在结婚53周年纪念日周培源与夫人在美国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6年全家在加州帕萨特那市的合影,后排左起长女周如枚.次女周如雁.前排中间的是三女周如玲。</p> <p class="ql-block">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次女当兵南下,周家是清华大学教授中第一户“光荣军属”。</p> <p class="ql-block">父亲周文伯,母亲冯瑛原出身大女儿周巧红,周培源妻子王蒂澂,二女儿周保红,三女儿周海红,四儿周培二,大孙女周如枚、二孙女周如雁、三孙女周如玲、四孙女周如苹。</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的父亲文伯公是前清秀才,思想比较开明。考举未中后,致力于创办实业,是宜兴有名的实业家,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乐于助人。父亲的品格,给周培源留下很深的影响。周培源的母亲冯太夫人曾经生了八个子女,只有周培源和他的姐姐巧红,妹妹保红,海红长大成人。</p> <p class="ql-block">1992年6月14日,周培源致函江泽民,《报送大西南片贫困岩溶地区脱贫与振兴经济建设报告》。………………………………~~九三年社中央就五级工程建设组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提出书面意见和方案。图为1988年,周培源和194位全国政协委员考察长江三峡地区。</p> <p class="ql-block">欢乐家庭~父亲周文伯,母亲冯瑛,大姐周巧红,周培源和妻子王蒂澂,二妹周保红,三妹周海红,四弟周培二。周培源夫妻俩的四个女儿周如枚、周如雁、周如玲、周如苹。</p> <p class="ql-block">1932年6月18日周培源与王蒂澂喜结良缘。</p> <p class="ql-block">1984年周培源赴丹麦参加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并于汉森夫妇合影留念。~~1985年在北京宴会大厅会见飞力浦董事等成员。</p> <p class="ql-block">1956年9月赴布鲁塞尔参加第九届国际应用力学会议。…………………………………………~~1980年周培源率北京大学代表团访问美国芝加哥大学,与校长亲切交谈。</p>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参观北京大学。</p> <p class="ql-block">1986年周培源参加中国人民和平和裁军协会成立,大家一致推荐周培源为会长。从1986年到1991年他曾经多次牵头组织国际性声援活动,接待几十批外国和平团体的采访。</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周培源作为科举界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常任理事。从此,他为世界和平事业奔波了40余年。成为一名为捍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p> <p class="ql-block">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和华裔学者争相访华。到了北京的客人又无不参观北大,周培源有时一天要接待几批外国客人。………………………………~~据记载,周培源以北京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身份陪同接待或主持接待过的外国首脑有: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里根,意大利总统山德罗-佩尔蒂尼,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中曾根康弘、海部俊树,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贝宁共和国总统贝雪库、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副总统胡里斯-穆巴拉克,赞比亚共和国副总统迈因扎-乔纳,墨西哥前总理埃切维里亚,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等政要,并主持过美国总统里根、副总统蒙代尔及日本首相海部俊树的报告会。</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是召开世界和平大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64年8月22日毛泽东主席接见日本代表团团长,著名物理学家板田昌一。</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为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八年中国物理学交年会,固体物理学会合影。~~八月留影</p> <p class="ql-block">求实、创新、开拓末来。~~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他的手迹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第二届全国湍流稳定性学术会议全体代表合影。于1988年11月5日在武汉。</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190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中等科。1924年,清华学校高等科毕业,被清华派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1926年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7年,在加州理工学院注册,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贝德曼、E-T-贝尔做相对论方面的研究。1928年6月,获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并荣获最高荣誉奖,是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1928年10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师从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海森堡教授。1929年,赴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在泡利教授领导下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同年回国,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编写的《理论力学》,对国内国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留学时期的作业。</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博士毕业论文。</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美国海军部颁发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最佳论文奖)。</p> <p class="ql-block">1979年周培源在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科学报国》~周培源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是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的……</p> <p class="ql-block">1943年钱学森(中)等在美国西海岸周府聚会时的合影。1946年在美国冯友兰(右二),等的来访。</p> <p class="ql-block">1937年周培源为爱因斯坦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46年赴英国参加牛顿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左起:胡济民、梅镇岳、胡宁、彭桓武、周培源、何泽慧、钱三强、吴大猷。</p> <p class="ql-block">1945年全家人在美国合影。</p> <p class="ql-block">1947年回国后,周培源和夫人在南京中山陵留影。</p> <p class="ql-block">湍流四巨头。</p> <p class="ql-block">1992年,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约鱼台国宾馆接见出席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座谈会的科学家。前排左起:李鹏、周培源、江泽民、严济慈、杨尚昆、吴大猷。</p> <p class="ql-block">1986年6月,周培源在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作工作报告。</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常对女儿们说:“我并不聪明,但十分勤奋,中国有句俗话,以勤补拙,我就是这样做的。”实际也正是如此,直到他已进入老耋之年,在很多人看来早已功成名就,本可颐养天年之时,他还在孜孜不倦地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在中国科协任职长达41年,从全国科联组织部长,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全国委员会付主席、代主席,主席,到名誉主席,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团体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世界风云变幻,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在这样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周培源始终把住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以及世界的和平与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之操劳,为之奔波,为之奋斗。他以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一名正直科学家的良知和奉献精神。以及他的学者风范和人格魅力,赢得了社会多方面的赞誉和师生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党和国家领导人敬重他;把他视为知音,乐意和他交往;学生和后辈们更是尊敬他,敬仰他,爱戴他,把他视为恩师,大师和学习,做人的楷模。周培源为祖国、为人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1978年邓小平、方毅付总理接见杨振宁、周培源等作陪。</p> <p class="ql-block">1973年毛主席接见杨振宁,周恩来总理、周培源作陪。</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生平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一生为民为国操劳争光,把他所学的知识,严谨治学教育好下一代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都是周培源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为周培源题词:尽心国事,老当益壮。</p> <p class="ql-block">这是周培源的后花园和井台。</p> <p class="ql-block">费孝通评价周培源:德意望重,历久迩新。</p> <p class="ql-block">这一张是周培源先生1903年一1983年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80岁左右周培源教授;第二张1973年拍摄于西安;第三张 新中国初期的周培源在1957年1月时期。</p> <p class="ql-block">第一张学生时代的周培源在1920年;第二张学成归来的周培源1931在上海;第三张坑战时期的周培源在1943年。</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故居的上下二层书房。</p> <p class="ql-block">武维华专门为周培源题词:科学巨匠,九三楷模。2018年9月8日落笔。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周培源故居的恢复修建非常重视。也是为今后培养下一代留下重要的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