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開創了視覺藝術的張力</p><p class="ql-block">——记著名画家张寶榮</p><p class="ql-block"> 張寶榮是現代職業花鳥畫家,1957年出生於北京,童年因好以詩文吟誦花鳥,總為一花一木一菩提,一蟲一鳥一世界的神韻而興發感動,不禁開始動筆將心畫渲染。初以自學,喜好陳淳大寫意融合自然神韻而又富於哲理的繪畫;後從徐渭簡潔明快、誇張變形的筆法中得到啟發而將詩興渲諸生綃以自賞。自從拜入著名花鳥畫家鄭克明先生門下,師從先生指點認真學習海派吳昌碩運用潑墨技法,在水墨流淌中創造自然靈動畫面的核心主題(花鳥);兼以寫意流暢的筆觸為背景表現深遠的意境和真摯的情感,便從吳昌碩畫中體會到徐熙野逸淡雅的落墨筆法;繼而再經尊師耐心指點,又學得近代畫家王鑄九運用墨色變化展現自然景物強烈生命力的畫風和充滿詩畫意境的哲學思維,開始追求畫面主體更加攝人心魄的方法,在經年深度求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自1997年後,在北京、山東、成都、廈門多次參加聯合巡迴展覽,2017年由光明日報出版《張寶榮畫集》,作品先後被新華社、避暑山莊、井岡山博物館、馬來西亞華僑商會、泰國皇室收藏。近年多次出任全國青少年書畫專業考試和作品評選的評委。張寶榮在師從指導下博采衆家。不斷融合傳統技法與現代元素,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畫作常常展現出對自然和哲理的深度理解,比如他的畫作《明月霽雪》既表現了生長在水邊蘆葦的蕭瑟,也反襯了大雁對自然寂寥環境的適應,從中體現出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美學理想。這種哲學思維從作者的題款:“一輪明月照晴沙”詩句中不經意間就傳達出作者真摯的情感和哲學思考,使觀者在欣賞視覺美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墨色變化的衝擊效果,更能夠把宋元以來的花鳥“雙鉤填彩”勾勒傳統和“高古游絲描”的筆墨基因結合起來,在明快的色調和疏密的鮮明對比中營造出恢宏的視覺張力和再現生活的藝術效果。 張寶榮的繪畫技法,不僅能夠將大寫意花鳥中黃家富貴的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的風格與徐熙野逸的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的獨創精神融為一體,更能將近代印象派油畫家莫奈的光影捕捉和色彩互補產生的視覺動態效果相結合,使得他的畫作在整體構圖上筆觸簡單連貫,色彩生動更加容易突出主題情感,比如他的畫作《荷塘霽雪》中的黑天鵝運用大色塊點染,並借用大自然的各種元素:清澈的流水、蕭瑟的秋風、抖動的蘆荻,飄搖的雪花、悲鳴的天鵝,讓這些個體元素都在作者筆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和情感色彩,這種對自然景色與花鳥的真實略加誇張的描繪,均體現了作者借用藝術形象再現生活的美學感悟,這種把傳統大寫意墨色變化與光影動態的捕捉融為一體,運用色彩互補形成的畫風,對當代藝術界産生了積極向上的影響,許多年輕藝術家受到這種風格的啓發,從而推動了現代藝術創作的多樣化和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張寶榮的詩畫作品以其特立獨行的藝術風格、精湛的技法、以蘆雁花草為主題的內涵均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對藝術追求的忠貞不渝和堅忍不拔的精神,以蘆雁思鄉之情和淡泊名利的心態,更加表明了對生養自己故土的眷戀與熱愛,這種以蘆雁或天鵝為主題的畫風必將產生廣泛的影響力,從而會贏得藝術界和觀眾的高度評價。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收藏價値,也為當代藝術創新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p><p class="ql-block">冠山鄭紹平乙巳如月識於墨爾本書帶草堂</p> <p class="ql-block">张宝荣艺术简历</p><p class="ql-block"> 张宝荣,男,汉族,1957年生于北京,现为职业画家。1974年偶识丹青,自学吴昌硕 、王铸九等大师笔墨。1982年至1985年为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画请柬封面。1995年拜著名画家郑克明先生为师 。1997年在北京、山东、成都、厦门等地参加联合巡展,作品先后被新华社、承德避暑山庄、井冈山博物馆、马来西亚华侨商会、泰国皇室收藏。现为中央国家机关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荣誉院士,山东东营金盾司法学院客座教授。2017年光明日报印刷出版《张宝荣画集》。2018年任全国青少年书画专业考试评委。2019年任全国青年书画评选评委。中国书画家报、中华书画亚洲论坛、中国书画名家365、中国艺术等报刊杂志均有其作品刊登及评论介绍。</p> <p class="ql-block">张寶榮國畫作品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