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乙巳年正月十四,济南郊区锦屏山下、巴漏河畔的中国传统村落三德范,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巨龙腾飞,狮子狂舞,秧歌欢快,旱船逶迤......,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扮玩”活动进入高潮。因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2025年春节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今年的“扮玩”活动异常火爆。一千多村民上阵演出,七十多个节目陆续登场,队伍逶迤近千米。不仅本村男女老幼争相观看,呐喊助威,而且吸引了省内外游客上万人慕名而来。十几家“官媒”争相现场采访报道,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面向全网直播。交警、特警、消防警察、“120”前来“护驾”,应急发电车现场待命......。</p><p class="ql-block"> 扮玩作为传统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流行于鲁中地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寓教于乐的丰富内容,历来为群众喜闻乐见。三德范扮玩兴于清康乾之际,盛于清朝中晚期,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演艺精湛、气势宏大而声名远播。清道光《章丘县志》记载:“道光十八年,旱船在三德范盛行,闻名遐迩”。经世代继承创新,逐步形成传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几岁的娃娃,几乎人人都能上场。形式包括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秧歌竹马、杂耍武术等。内容多取材古典文学和民间戏曲故事。因以街巷为单位组织出演,集体观念不断增强,竞争意识悄然而生,演艺水平不断精进,特色项目逐渐形成,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据传,道光十九年春,曾应邀赴博山表演并引起轰动,各村争相高薪聘演,时近麦收仍难脱身。不得已,只好舍弃行囊道具,星夜“逃遁”,至今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每年“破五”之后,全村“十巷”便纷纷行动起来,扎龙灯、造旱船、绑高跷、做服装、选演员、搞排练.......。正月十二前各自在本巷内热身磨合,十四、十五两天全村“汇演”,达到高潮。十支队伍从各自街巷出发,依次汇入玄帝阁广场、中心桥到胜利桥河道两岸的大“舞台”,边行进、边表演,竞相奉献演技和“绝活”,以观众的喝彩声、掌声为最高荣誉和奖赏。</p><p class="ql-block"> “芯子”是扮玩中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项目,因形似烛台上的灯芯而得名。起初是民间的驱逐邪魔、祈求吉祥活动,后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表演时,多名壮年男子肩扛一根用红布裹着的长木杆,随着鼓点节奏,迈着秧歌式“花步”前后走动,小演员则在颤颤悠悠的木杆上模拟各种戏曲人物动作,故又称“抬杆”。因其难度大、用人多、惊险刺激,抬杆上下都“有戏”而备受欢迎。经历代传承,推陈出新,已从最初的单杆芯子而演化出“双杆芯子”、“扛芯子”、“转盘芯子”等多种表演形式。1986年,三德范“芯子”参加山东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荣获表演特等奖,2008年代表我省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一举夺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此时,扮玩队伍正在观众簇拥下向我们走来:两面拖地彩旗前面开路,红绸横幅上“三德范东道巷”六个金黄大字赫然醒目,由四名黄衣力士和四名红衣少年组成的锣鼓方队开场造势,舞龙舞狮、旱船高跷、竹马花轿等依次相随、抬杆芯子《穆桂英挂帅》“压轴”出场。只见两米多高的抬杆上,穆桂英头戴“雉翎盔”、身穿双凤牡丹“硬靠”,手握月牙宝刀,凤眼高眺,威武神气,不时与手持长矛的杨宗保来一段“对打”,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接着,其他各巷的队伍鱼贯而来,各领风骚:金家巷的旱船把“起锚”、“升帆”、“迎风”、“冒雨”等情节描摹的惟妙惟肖、生动逼真; 太平巷的闹剧《傻小子扑蝴蝶》则以演员装扮憨头憨脑、动作滑稽幽默,令观众前仰后合、捧腹大笑;特别是张家巷的芯子《哪吒闹海》因同名影片火出国门而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小哪吒腰系混天绫,颈戴乾坤圈,手握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眼神勇敢坚定,形象秀气可爱....。</p><p class="ql-block"> “压轴戏”是张家巷的扮玩队伍。他们的转盘芯子《王小赶脚》多年来已成为保留节目。今年不满6岁的赵妍茹虽是初次登台,但眉目传神,动作到位,把个回娘家的“二姑娘”演的活灵活现; “王小”则不时甩动鞭子并趁势翻个跟头,引来观众一片叫好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待到夕阳西下,月出东山,晚场表演拉开帷幕。玄帝阁附近、河道两侧,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龙灯、宫灯、蚌灯表演队伍接连不断,变成一片灯的海洋。演出者因夜色朦胧表演更加自然洒脱; 观众随着扮玩队伍潮水般时前时后,忽进忽退;锣鼓队员甩开双臂,奏出震天鼓乐; 老年人在晚辈搀扶下远远眺望;红男绿女们悄悄牵手追看热闹; 孩童们则缠着父母讨要玩具和美食......。</p><p class="ql-block"> 古村今夜无眠。</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左右,三德范大扮玩如期开场。</p> <p class="ql-block"> 玄帝阁广场、河道两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威风锣鼓,惊天动地。</p> <p class="ql-block"> 表演队伍经常被观众截为数段,围的水泄不通。</p> <p class="ql-block"> “毛驴”常常行走在队伍前头,扮演“打场子”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舞龙是难度最大、最有气势和人气最旺的项目之一。</p> <p class="ql-block"> 抬杆芯子是三德范扮玩的优势项目,几乎每条巷子都有,内容多取材“梁祝”、“穆桂英挂帅”、“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戏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因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火出国门,小哪吒今年格外受追捧。</p> <p class="ql-block"> 秧歌的群众基础最广泛,从六七岁的孩子到六七十老人,几乎人人都能上阵。</p> <p class="ql-block"> 国家级“非遗”项目三德范芯子传承人、今年80岁的李景兴正在给小演员“说戏”。</p> <p class="ql-block"> 一家三口一起上阵。</p> <p class="ql-block"> 姐姐为弟弟“上妆”。</p> <p class="ql-block"> 小演员信心满满,跃跃欲试。</p> <p class="ql-block"> 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三德范的孩子们身上都有“扮玩”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 这条“小金龙”是今年最出彩的节目之一,也象征着三德范扮玩薪火相传,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 万人空巷,观者云集。</p> <p class="ql-block"> “现场直播”,分享精彩。</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大戏台前正在彩排,为正月十五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全网直播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消防干警严阵以待。</p> <p class="ql-block"> 电力职工现场保电。</p> <p class="ql-block"> 应急通信确保网络畅通。</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月出东山。晚场表演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古村今夜无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