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定上午前往嘉德艺术中心观展的行程,在等待入场之际,偶遇“维果”讲师,得知可以预约下午的讲解团。于是,我们临时改变计划,先前往景山爬山,为下午的观展之旅积蓄更多期待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弎人行开启了2025文旅行的第一站,提前预约的早鸟票让我们得以顺利进入嘉德艺术中心,一睹古青州佛造像艺术展的风采。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穿越千年的艺术对话。</p> <p class="ql-block">青州风格,跨越千年时空的温暖笑容。“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2020年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一句台词,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1996年出土于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的那批造像艺术瑰宝。这些造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古人对生命与艺术深刻理解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从北魏时期的“褒衣博带、瘦骨清像”,到北齐时期的“曹衣出水”,这些跨越五百年的佛造像,展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与风格演变。每一尊造像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人在凝视中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从北魏的精雕细刻到隋朝的圆润流畅,青州佛像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艺术的追求,更蕴含着对生命与永恒的深刻思考。这些造像以独特的“青州微笑”,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与静谧,令人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在展览现场,我们偶遇了“维果”讲师,于是将偶遇变成了“有预约”的研学课。三小时的讲解,让我们对青州佛造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p> <p class="ql-block">青州龙兴寺的造像并非孤立存在,青州周边地区如博兴龙华寺、寿光龙兴寺、临朐明道寺、诸城龙兴寺、安丘郚城等地的造像,与青州龙兴寺造像形成了风格上的趋同性。这种“青州风格”不仅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古青州地区的审美取向,更揭示了当时雕刻技艺的高度发展。</p> <p class="ql-block">配合春节的喜庆氛围,展览以红色为主色调,佛像宝相庄严。近50件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齐聚一堂,它们来自青州博物馆、临朐博物馆、安丘市博物馆、寿光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等。其中,青州龙兴寺遗址佛造像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更是改写了东方艺术史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宝缯(佛肩上饰物),作为佛像的重要装饰,不仅增添了造像的庄重感,也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北齐胁侍菩萨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成为展览中的亮点之一。菩萨像的面部表情柔和,线条流畅,展现了北齐时期佛造像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有别于寻常造像的“庄严”,沁入人心的“青州微笑”成为这批造像最为迷人之处。这种兼具自然写实与庄重美感的艺术风格,让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也为此次展览的成型埋下了种子。</p> <p class="ql-block">彩绘石雕菩萨像·北齐至隋</p> <p class="ql-block">半身圆雕菩萨像·北齐</p> <p class="ql-block">北魏与北齐佛造像区别及断代</p><p class="ql-block">1. 衣纹对比</p><p class="ql-block">- 北魏:刀刻般的密集衣纹(如云冈20窟大佛)。</p><p class="ql-block">- 北齐:光滑躯体上仅以阴线勾衣缘(如青州龙兴寺佛像)。</p><p class="ql-block">2. 面容差异</p><p class="ql-block">- 北魏:神秘微笑,五官立体如胡人。</p><p class="ql-block">- 北齐:静谧“禅定相”,更似中原人。</p><p class="ql-block">3. 背光特征</p><p class="ql-block">- 北魏:火焰纹+化佛/飞天浮雕。</p><p class="ql-block">- 北齐:素面圆形头光+莲瓣纹。</p><p class="ql-block">4. 材质鉴别</p><p class="ql-block">- 北魏:砂岩易风化,表面多有剥落。</p><p class="ql-block">- 北齐:青石/汉白玉保存较好,细节清晰。</p><p class="ql-block">四、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北魏:云冈石窟“昙曜五窟”、龙门石窟宾阳中洞。</p><p class="ql-block">-北齐:响堂山石窟、青州龙兴寺出土佛像、太原天龙山石窟。</p><p class="ql-block">五、断代口诀:</p><p class="ql-block">-北魏:衣纹刀刻深,高髻长脸带胡风。</p><p class="ql-block">-北齐:薄衣似水淌,圆脸螺发禅意浓。</p> <p class="ql-block">北魏与北齐佛造像区别及断代</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背景与风格演变</p><p class="ql-block">-北魏(386-534年)</p><p class="ql-block">- 风格发展:</p><p class="ql-block">早期(5世纪)受犍陀罗(希腊化)风格影响。</p><p class="ql-block">中期(迁都洛阳后)融合南朝“秀骨清像”。</p><p class="ql-block">晚期(6世纪初)向圆润过渡。</p><p class="ql-block">- 政治中心:平城(大同)→洛阳。</p><p class="ql-block">- 北齐(550-577年)</p><p class="ql-block">-风格特点:继承北魏晚期风格,吸收印度笈多王朝“湿衣贴体”技法,形成薄衣贴体、简洁写实的新风。</p><p class="ql-block">- 政治中心:邺城(河北临漳)、晋阳(太原)。</p><p class="ql-block">二、核心特征对比</p><p class="ql-block">1. 整体造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北魏:身形比例早期头部偏大,身形修长如竹节;晚期比例趋匀称。动态感静态庄严,多直立或结跏趺坐。背光火焰纹尖锐张扬,装饰繁复。</p><p class="ql-block">- 北齐:身形比例身形匀称修长,肩宽腰细,接近真人比例。 动态感出现微妙的“S”形曲线,衣纹随体态流动。背光圆形素面头光,或简化的莲花纹、忍冬纹。</p><p class="ql-block">2. 面容与神态</p><p class="ql-block">- 北魏:脸型早期长脸尖颌;晚期方中带圆。 五官高鼻深目,细长眼,嘴角上翘(“古拙笑”)。肉髻高耸如塔,发纹刻划清晰。</p><p class="ql-block">- 北齐:脸型圆润如卵形,下颌线条柔和。五官眉眼低垂,鼻梁略低,嘴角微抿,表情静谧内敛。肉髻低平圆润,发髻多为整齐螺发或素面无纹。</p><p class="ql-block">3. 衣饰与衣纹</p><p class="ql-block">- 北魏:袈裟样式厚重交领,右袒式为主,衣领呈“V”形。衣纹处理曹衣出水,密集平行U形纹,深峻如刀刻。下摆褶皱外展如扇形,层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北齐:袈裟样式通肩式薄衣,领口自然下垂如“U”形。衣纹处理极简写实,衣纹疏朗,或仅用阴线暗示褶皱。下摆褶皱自然下垂,边缘如波浪轻柔。</p><p class="ql-block">4. 工艺与材质</p><p class="ql-block">- 北魏:石材砂岩为主,表面多施彩绘。雕刻技法高浮雕,棱角分明。彩绘贴金常见朱红、石绿等鲜艳色彩。</p><p class="ql-block">- 北齐:石材青石、汉白玉增多,雕刻更细腻。雕刻技法浅浮雕与圆雕结合,线条流畅如绘画。彩绘贴金多素面或局部贴金,追求纯净质感。#佛造像 #穿越千年微笑 #东方的微笑 </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第二部分,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背屏造像。这些造像以“龙衔莲”“一佛二菩萨”等为特点,构成了“青州风格”背屏式造像的重要特征。“绵叠”与“轻柔”的衣纹造型,展现了单体圆雕造像的独特魅力,成为观众辨识“青州风格”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贴金彩绘胁侍菩萨像,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北齐时期佛造像的高超技艺。贴金与彩绘的完美结合,让佛像更加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青州微笑与“曹衣出水”的迷人可能。北齐时期的造像中,佛与菩萨的面部和头型出现了新的变化,柔和饱满的线条取代了明显的起伏,圆润的头型中,微张低垂的双目,展露出更为含蓄的情绪表达。</p> <p class="ql-block">“青州风格”更为知名的特点是其面部刻画的柔和与亲切。相较于其他地区造像的“距离”感,青州造像更侧重展示佛教造像雕塑艺术的“优美”而非“庄严”。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与共鸣。</p> <p class="ql-block">北齐时期的圆润饱满风格与古代文献中“曹衣出水”的记录相呼应。北齐造像中完全贴体不修线条的佛衣,以及略带线条勾勒形体的佛衣,如同平湖和涟漪一般,共同呈现了“曹衣出水”的迷人可能。</p> <p class="ql-block">思维菩萨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北齐时期佛造像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筌蹄座,作为佛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增添了造像的庄重感,也体现了古人的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贴金彩绘佛菩萨三尊像,以其精美的装饰和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北齐时期佛造像的高超技艺。贴金与彩绘的完美结合,让佛像更加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东魏时期的佛造像线条流畅洒脱,展现了这一时期雕刻技艺的成熟与灵活。</p> <p class="ql-block">穿了鞋的东魏菩萨,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雕刻,展现了东魏时期佛造像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雕刻,展现了北齐时期佛造像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白陶模印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螺髻梵王立像·北朝</p> <p class="ql-block">从一些青州的佛造像中可以看到,它们原本带有丰富的彩绘装饰。这些保存相对完好的彩绘,让我们得以一睹造像华美的原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国内文保技术顶尖的机构合作,尽可能保存了造像彩绘,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真实的艺术之美。</p> <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是什么? </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是指中国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主要制作于北魏至北宋时期(5-11世纪)。这些造像以石灰岩雕刻为主,风格独特,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是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为什么重要?</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价值: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微笑表情含蓄动人,展现了极高的雕刻技艺。 历史价值:反映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佛教传播情况。 文化价值:融合了印度、中亚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的微笑表情有什么意义?</p><p class="ql-block"> 青州造像的微笑表情具有多重意义: 宗教意义:象征佛教的慈悲与智慧,传递佛与菩萨对众生的关怀。 文化意义:融入了中国儒家“温润如玉”与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展现了一种温和、包容的气质。 艺术意义:通过细腻的雕刻技艺,表现肌肤质感与衣纹流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为什么有缺失现象?</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的缺失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历史灭佛运动: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灭佛,导致大量佛像被毁或掩埋。 战乱与自然灾害:历史上的战乱与自然灾害对造像造成破坏。窖藏保护:僧人为躲避灭佛运动而主动掩埋造像,掩埋过程中可能导致部分缺失。</p> <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的风格特点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的风格特点包括: 面容圆润:佛像面容饱满,微笑表情含蓄动人。 衣纹流畅:采用“曹衣出水”技法,衣纹细腻流畅,如行云流水。 贴金彩绘:造像表面多贴金彩绘,色彩绚丽,极具视觉冲击力。 文化融合:既吸收了印度笈多艺术的精华,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如何欣赏青州造像?</p><p class="ql-block">欣赏青州造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观察细节:注意佛像的面容、衣纹、手势等细节,感受其艺术魅力。 理解文化:了解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体会造像的文化内涵。 </p> <p class="ql-block">一、艺术魅力:极致的美学表现</p><p class="ql-block">1. 造型优美</p><p class="ql-block"> 青州造像比例协调,姿态自然,既有印度笈多艺术的优雅,又有中国传统的写意之美。 </p><p class="ql-block">佛像的面容圆润,五官精致,微笑表情含蓄而动人,被誉为“东方维纳斯”。</p><p class="ql-block">2. 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衣纹的处理细腻流畅如“曹衣出水”,既展现了衣物的质感,又增强了动态感。 </p><p class="ql-block">这种线条美不仅体现了雕刻技艺的高超,也赋予造像一种轻盈与灵动。</p><p class="ql-block">3. 色彩绚丽</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多采用贴金彩绘,金碧辉煌,色彩鲜艳,极具视觉冲击力。 </p><p class="ql-block">这种色彩运用不仅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也反映了古代工匠对美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二、文化内涵:宗教与人文的交融</p><p class="ql-block">1. 佛教精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的微笑表情传递了佛教的慈悲与智慧,让观众感受到宗教的温暖与力量。 </p><p class="ql-block"> 佛像的姿态、手势(如施无畏印、与愿印)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2.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融合了儒家“温润如玉”与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展现出一种温和、包容的气质。 </p><p class="ql-block">这种文化融合使造像不仅具有宗教功能,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p><p class="ql-block">3. 历史与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青州造像反映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地域文化,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p><p class="ql-block">青州作为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其造像也展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