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起义门 <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军首先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占领了中和门,并以楚望台军械库作为大本营布署防务,引导城外炮队、马队举事部队入城。起义军在中和门城楼、楚望台和蛇山架炮轰击清湖广总督府,支援配合其他部队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城,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中和门改名“起义门”。</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原名“中和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整个城楼高11.3米,为穿斗歇山顶式的双层建筑,飞檐凌空,檐下环以朱红廊柱30根。城楼两侧是高大厚实的带箭垛的灰色城墙。</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城墙</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是武昌原有10座城门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旧建筑,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城门上嵌有长方形石匾一块,上刻叶剑英元帅题写的“起义门”三个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也称林辛亥革命碑林,一部分是风雨长廊的延伸,另一部分沿山摆放,由100多方石刻、碑刻和木刻组成。碑林刻有百多年来各界领袖、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主要由武汉诸多书法家摹写,各家书法一流,龙飞凤舞。</p> <p class="ql-block">风雨长廊,记录着武昌的名人轶事和武昌首义的名人名言。</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城楼上武昌首义时革命军使用的大炮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城楼内有简单介绍武昌首义的图片,由于这不是武昌首义博物馆,所以介绍的很简洁。</p> <p class="ql-block">武昌就是三国时候的“江夏”</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起义门在武昌首义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出城楼沿城墙入楚望台公园游览。</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起点。百年前工程营官兵在这里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这是“首义胜利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中的黎元洪题字</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中的孙中山题字</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中的毛主席题字</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中的朱老总题字</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中的秋瑾题字</p> <p class="ql-block">首义碑林中的蔡锷题字</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攻打起义门(中和门)群雕。</p> <p class="ql-block">沿城墙返回</p> 蛇山首义公园 <p class="ql-block">首义公园入口雕塑~首义枪声</p> <p class="ql-block">首义公园广场上的辛亥革命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首义公园内,由湖北省暨武汉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七十周年纪念大会筹备领导小组于1981年主持修建,是年10月10日揭幕。碑南向,大理石砌,呈蛊形,高11米。正面镌叶剑英所题碑名。两侧饰稻穗、彩带等浮雕图案。碑座刻章开沅撰、张昕若书赞颂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碑文。</p> <p class="ql-block">辛亥首义纪念碑亭</p> <p class="ql-block">孙文碑亭</p> <p class="ql-block">“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p> <p class="ql-block">朱德碑亭</p> <p class="ql-block">“同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民有权。起义武昌全国应,扫除封建几千年。”</p> <p class="ql-block"> 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位于首义公园内,蛇山南麓。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同人为纪念孙中山的革命伟绩而建,于民国十七年落成。碑坐北向南,以花岗石砌成,高7米,碑阳刻“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十个大字,碑阴刻有以辛亥首义同人名义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黄兴铜像,在汉阳龟山东麓。建造于1933年。铜像面对长江,背依龟山。通高5米,麻石基座高3米。黄兴先生衣着西装,手撩大衣襟,气宇轩昂。像座四周的麻石上刻有浮雕花环,花环中嵌着月色大理石板,正面花环中央的大理石上刻“黄兴先生之像”。其它三方刻着由蒋中正领衔署名的《黄克强先生像赞并叙》,记述黄兴的历史功绩和在其“讲业视师之地”的武汉建立铜像的原因和经过。</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是山顶步道,沿山顶步道可到首义蛇山炮台。</p> <p class="ql-block">武昌首义蛇山炮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爆发后,起义军夺取了楚望台军械库、占领了中和门后,在中和门城楼、楚望台和蛇山架炮轰击清湖广总督府,这里就是当时的蛇山炮台。</p> 首义广场 <p class="ql-block">广场北部的「辛亥革命博物馆」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外观呈V字形、通体红色,象征着辛亥首义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博物馆由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组成,展示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深层次地展示出辛亥革命推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首义广场分南北两区,南区是辛亥革命博物馆,北区是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黄兴拜将台,1911年11月3日上午,湖北军政府在阅马场用木料搭台举行拜将仪式。黎元洪向黄兴授战时总司令印、旗和剑。1928年辛亥革命首义同志会在拜将台旧址上修复八角形木亭。1948年亭毁,遂重建纪念碑。1955年,武昌区人民政府改建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群雕</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门前的孙中山先生像</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遗存有都督府会议厅、黎都督起居室、卫官室、顾问官室、秘书官室、收掌员室、军事会议室、参谋部、各部稽查长室、总监察长室、民政部、军令部、军务部、传达员室、外交部、都督会客室、都督会议室等。</p> <p class="ql-block">“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这几个字是宋庆龄题字</p> <p class="ql-block">红楼,原湖北省咨议局大楼。其北倚蛇山,南接阅马场,是一组规模壮观、具有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着手组建湖北军政府,因总督署受战火破坏,一时不能修复。经议决,以此作为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办公地。军政府成立后颁发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通电号召各省起义。</p> <p class="ql-block">首义邮局,年轻人的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会议厅,民国元年(1912年)4月,孙中山访问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在会议厅发表演讲。</p> <p class="ql-block">都督府会议厅主席台正中布置铁血十八星旗(中华民国陆军军旗),寓意为全体汉族同胞团结起来,以“铁血精神”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p> <p class="ql-block">拱券廊柱,为纯净的西洋元素。</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民国元年(1912年)4月,孙中山访问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在会议厅发表演讲,并在后花园与都督府军政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旧址的后面是一座西式两层楼房,为谘议局的议员公所。现为史迹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排楼,整个旧址大院分三排楼房,两侧为条形楼房。</p> <p class="ql-block">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为天下先,打响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枪,一夕奏功,帝制终结,民国肇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