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从稷王庙前往村里的广场表演!</p> <p class="ql-block">高跷走兽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为祭奠火神娘娘的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 …</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高跷(高跷走兽)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9。</p> <p class="ql-block">在火神庙前唱戏的演员正在化装!</p> <p class="ql-block">高跷走兽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演骑兽状,演员负重荷,按曲牌节拍行走。辅助配乐由锣鼓、花鼓等打击乐器组成。人及兽的造形奇特,在鼓乐声中列阵行进时,气势宏伟,十分壮观。现有的走兽形象基本都由古时流传下来,虽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其兽头和兽身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用麻丝、麻纸、细绳、细竹、铁丝、布料等缝制和绑缚而成,并涂以五颜六色,外形威武而精美。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分为南、北阳城,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竹马、猫等,南阳城的走兽包括:黑狸虎、梅花鹿、貘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群众对“走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走兽花样繁多,造型奇特。古时流传下来的走兽花样形态逼真,如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竹马、猫等;南阳城走兽包括:黑狸虎、梅花鹿、貘等。这些走兽的花样有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但大部分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更多的是当时图腾崇拜的产物,还有一些来源于神话传说或故事。关于走兽的典故在民间的传说颇为有趣,但基本表达了劳动人民的一个朴素观念,那就是“正义战胜邪恶,好人终有好报”。</p> <p class="ql-block">独角兽</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人都喜欢让演员抱一抱小孩,据说这样子能保佑他们平安健康!</p> <p class="ql-block">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时下,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和传承。</p> <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把高跷走兽表演推广到了学校,使这个传承几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继承人。</p> <p class="ql-block">卸妆后的高跷演员,浑身累的都是汗。</p> <p class="ql-block">在稷王殿庙前上装。做表演前的准备!</p>